祁連山國家公園順利進行首個荒漠貓衛星項圈跟蹤研究
記者從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瞭解到,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順利進行首個荒漠貓衛星項圈跟蹤研究,目前,已初步掌握青海片區荒漠貓種群分佈、繁殖等生物學現狀。
荒漠貓是我國特有的貓科動物,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此次研究顯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分佈有1525平方千米的荒漠貓潛在適宜棲息地,荒漠貓可作為祁連山國家公園淺山帶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
這是佈設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紅外相機拍攝到的荒漠貓同框畫面(2020年7月3日攝)(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供圖)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辦公室工作人員高雅月介紹,2019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聯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啟動了祁連山國家公園荒漠貓專項調查。為深入研究荒漠貓個體活動情況,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繼專項調查後又立項開展荒漠貓項圈跟蹤研究。
據悉,自2020年10月起,研究團隊在取得行政許可審批後,先後三次在門源片區捕捉到10只荒漠貓個體,其中雌性7只、雄性3只,為它們佩戴GPS衛星定位追蹤項圈後放歸野外,並開始穩定回傳跟蹤資料。
據研究資料顯示,灌叢、農田是荒漠貓利用的主要生境型別,佔所有定位點數量的95%以上。其活動高峰為黃昏時段,個體的平均家域面積為6.6平方千米,最大可達19.7平方千米,單次連續移動距離可以達到54千米。
這是2020年7月1日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用紅外線相機拍攝的荒漠貓。(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供圖)
高雅月介紹,此次荒漠貓衛星追蹤項圈佩戴專案填補了荒漠貓在棲息地選擇、家域範圍、食肉動物種間競爭等行為生態學方面的研究空白,為該物種保護規劃制定與保護行動開展提供了紮實的理論基礎。(記者李琳海、耿輝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