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在北京北塢公園的稻田種植區域休閒賞景。
隨著全國多地有序啟動跨省團隊遊,長線旅遊熱度逐漸上升。經文化和旅遊部資料中心測算,今年中秋節假期3天,國內旅遊出遊人次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7.2%。即將到來的“十一”黃金週,中國旅遊有望迎來強勢增長。
正值金秋,全國由北至南進入賞秋佳季。將賞秋景與中國農民豐收節相結合,不斷豐富秋遊內涵,並展現中國鄉村新貌,正成為秋遊中國的新看點。
賞秋景
綠水青山生態美
漫山的紅楓環繞著白牆黛瓦的古民居,嫋嫋的炊煙伴著氤氳的霧氣,在民居四周慢慢飄蕩;順著盤山公路一路向上,成片的波斯菊撲入眼簾……這是江西婺源的秋天。這裡以春天的油菜花而享有盛名,事實上,它的秋天一樣讓人驚歎。婺源秋天的美被網友評為“耐人尋味”,吸引著無數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往。
全國許多地方都有這樣獨具特色的美麗秋景,為了讓更多遊客知曉,各地推出了自己的“秋遊地圖”,並衍生出成熟的旅遊產品。
入秋以後,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便開展“秋遊山西”系列宣傳活動,推出了一批自駕遊、研學遊、鄉村遊等旅遊精品線路。其中,沿著旅遊公路賞秋景,成為一大亮點。2018年,山西省決定用5年時間修建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旅遊公路6143公里,構建“城景通、景景通”全域旅遊一張網格局。經過3年多的建設,多條旅遊公路路段建成並投入使用。例如,全長2.8公里的太原市龍山石窟景區支線是連線景區的重要通道,入秋後,沿線漫山的紅葉與松柏格外迷人,成為自駕賞秋的好選擇。
深綠、翡綠、金黃、紫紅,位於東北的吉林也披上五彩衣裝,為給遊客提供更豐富的選擇,吉林推出了吉美生態遊、吉致度假遊、開心至吉遊、吉富文化遊、頂吉創意遊五類產品。
綜觀全國各地五彩繽紛的賞秋產品,都與當地良好的植被密不可分。賞秋產品的豐富,正是我國生態建設的成果體現,“生態美”成為這些產品的共同亮點。
慶豐收
體驗傳統農耕文化
近日,陝西省農業農村廳向社會發布了13條秋季休閒農業和鄉村遊精品線路,這些線路均以“秋採摘”為主題,結合各地休閒農業園區景點,串點成線,為遊客出遊提供路線指引和資訊服務。
自2018年確立每年秋分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以來,“慶豐收”逐漸成為各地秋季旅遊、鄉村旅遊、節慶旅遊的重要內容之一,並融入民俗表演、技能比賽、品嚐美食等活動,一些地方原有的觀花賞景、採摘體驗、農業嘉年華等成熟品牌也得以進一步傳播。對於遊客而言,參加以“慶豐收”為主題的旅遊,除了感受豐收的喜悅,更是一個體驗傳統農耕文化的好契機。
中國農民豐收節當天,北京市八一學校裡,70餘名師生聚在校園內的一片稻田中,唱豐收歌、收割京西稻、製作伴手禮,體會農耕文化,享受豐收的喜悅。這次活動讓許多生長在城市裡的孩子知道了“原來水稻是這樣生長的”。“京西稻”是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迄今已有300多年種植歷史。在北京市海淀區上莊鎮有一片京西稻保護區,如今也成為北京遊客感受農耕文化的好去處。
9月下旬,北塢公園的京西稻種植區裡,水稻微微泛黃,還未成熟,許多遊客慕名前來。“小時候放學後,我都要跟著父母去地裡撿稻穗,顆粒歸倉,現在的孩子哪裡經歷過這些。”退休的北京市民黃春秀帶著孫女前來,讓孩子“識五穀、懂珍惜”,是她此行最大的目的。“十里稻畦秋早熟,分明畫裡小江南。”如今,北塢公園是距北京城區最近的一處頗具規模的稻田景觀,已成為市民休閒觀光的野趣公園。“京西稻”不僅是一個水稻名稱,還是一個北京文化符號。
進鄉村
看美麗鄉村新變化
鑼鼓聲響起,大人、孩子紛紛捲起褲腳下田捉魚,一條條肥美的稻花魚被裝進魚簍……日前,湖南懷化大峽谷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大坪村舉辦,遊客和村民一道共慶豐收。稻花魚、生態雞、竹筍臘肉等“山裡的美食”,既是豐收的碩果,也成了外來遊客眼中最有魅力的吸引物。
誰能想到,僅僅幾年前,大坪村還是一個貧困村。雖然這裡有著峽谷、森林、溶洞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是當地村民卻只能“守著金山討飯”。2015年,當地政府出資修建公路等旅遊基礎設施,並依託生態、山水、田園等資源優勢,“石頭縫裡造花海”,在懸崖上修棧道、滑索,村民集體入股開發旅遊。農業觀光休閒遊發展得如火如荼,這裡種植了高山刺葡萄、藍莓、黃桃等,每年舉辦採摘活動,吸引遊客前來體驗鄉土生活,實現了“農旅雙贏”。村民人均收入從過去的不足4000元增加到如今突破2萬元,每年吸引20萬遊客到此旅遊。據介紹,未來大坪村附近還將新建溫泉養生系列旅遊專案,向著品質化發展。
擴大鄉村旅遊“戰果”,推動鄉村遊不斷升級,成為各地的發展方向。對遊客而言,每參加一次鄉村之旅,都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它已成為人們感受鄉村新變的重要途徑。(記者 尹 婕文/圖)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9月29日 第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