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遊|楊選彪:平樂覓平樂

文/楊選彪

位於成都邛崍市的平樂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四川省十大古鎮之一。平樂,古稱平落,史前蜀王開明氏時期,平落四面環山的綠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興農桑而起聚落得名。

仲夏時節,豔陽高照,與家人一道,自駕到平樂古鎮旅遊。

穿過一片竹林,遠遠望見古風蔚然、鱗次櫛比的川西風格建築。從古典的亭臺口進入樂善街上,青石鋪面,街面被小渠一分為二,渠邊綠樹成蔭,小橋流水,旁邊有落坐的凳椅。

這條街是古鎮特色的水景街。水景街為人工引水,透過地勢的自然落差,白沫江水穿流樂善街,透過安樂堰,再匯入白沫江。兩邊的商鋪是明清時期的建築,古香古色,房屋為一樓一底,下層作鋪,上層作居室。

街上生意興隆,民風淳樸。店鋪裡擺放著平樂古鎮的特色商品。餐館的門店,有城市裡難以見到的油炸小食品,如河蟹、鰍魚、蝦米、筍子蟲、蜂蛹等,還有古鎮特色的奶湯麵、絕色涼粉、石磨豆花等,香味撲鼻,讓人垂涎欲滴。午時用餐,自然忘不了點上這裡的特色菜餚。

樂善街盡頭是樂善石拱橋,橋頭兩側的居民倚橋而市。樂善橋是人行橋,橋中間是石板路,兩頭是石階,左右兩邊各有一尊威猛的石獅。樂善橋是平樂古鎮的標誌性建築,為七孔石橋,橋洞呈桃型狀,十分罕見,為川西一絕,有“邛崍第一橋”之譽。

樂善橋重建於清同治元年,歷經七年採石,到竣工整整花了十年時間。立於樂善橋上,看白沫江水,感悟起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來到竹編工藝街,琳琅滿目,豐富多樣。竹編工藝品是這條街上最大的特色,傳承著平樂古鎮的古老文化,令人歎為觀止。離古橋最近的是私奔碼頭,傳說卓文君和司馬相如月夜私奔時,就繞道從平樂水路順流而下到成都的,“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流傳千秋佳話。

白沫江邊,沿江而建的吊腳樓倒映水中,處處可見形如江南的美景。四川盆地,江河密佈,造就獨特的川西水鄉勝景。平樂古鎮以“秦漢文化,川西水鄉”著稱,比起江南水鄉的溫柔多情,川西水鄉是豪放奔放的。哼一曲婉轉抒情的《江南雨》,會讓人溫馨舒適;唱一首高亢激昂的《川江號子》,會讓人神采飛揚。

白沫江被古人分為三條堰,形成了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色。右邊那條堰稱為黃金堰,左邊這條堰稱為安樂堰,中間一條堰稱為順江堰。一江分三水,不僅灌溉了古鎮萬畝良田,而且起到了洩洪的作用。

相傳,平樂曾大水為患,後來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經此處,撒黃金壘土,終於築壩成功,故名黃金堰。舉世聞名的都江堰與此異曲同工,在岷江峽內用石塊砌成分水魚嘴,把岷江水流一分為二。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豐腴富饒的天府之國。

正值夏季,白沫江水清澈,有人沿著水中的石墩涉水,在水中游泳,打著水仗;也有人乘坐古亭式的竹筏去江心觀景,也有人在這江邊的茶亭裡品茶,玩棋牌;也有人在小食攤上,品嚐路邊小吃,鐵板豆腐、脆皮土豆。我們隨著人流,置身於這快樂的場景,戲水、乘船、品茶、吃小食。

興樂橋頭有一株古榕樹,樹幹直徑約兩米,樹圍約十丈,樹冠直徑達二十多米。樹枝如條條騰龍,迂迴伸展,濃綠如蓋,一陰數畝,遮天蔽日。古榕樹下是許願廊,上面系滿了寫著人們許下願望的紅布條。

此樹曾被作為2009年央視春晚《天地吉祥》的背景和2009年“歡樂中國行·走進邛崍”時所拍攝的背景。榕樹旁的小亭裡,掛有一青銅器大鐘,供遊客撞鐘祈福。

平樂古鎮街道也有特色:樂善街、長慶街、興樂街、平沙落雁、其樂坊等,行遊於此,能感受到古鎮吉祥之寓意、文化之內涵,就如平樂古鎮“平樂”之字義,唯願我們生活在平安中,生活在快樂中。

【“浣花溪”文學欄目徵稿啟事】

歡迎投來散文(含遊記)、小小說等純文學作品,詩歌因系編輯部自行組稿,不在徵稿範圍內。字數原則上不超過1500字,標題註明“散文”或“遊記”或“小小說”。作品須為原創首發、獨家向“浣花溪”專欄投稿,禁止抄襲、一稿多投,更禁止將已公開發表的作品投過來。作者可以將自我簡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郵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將文字發過來即可。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作者資訊包括銀行卡戶名、開戶行及網點準確資訊(不能錯一個字、多一個字、少一個字)、卡號、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74 字。

轉載請註明: 行遊|楊選彪:平樂覓平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