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吳太祖楊行密,歷史上真實的神行太保,被稱為十國第一人

南吳太祖楊行密,歷史上真實的神行太保,被稱為十國第一人

話說水泊梁山上有個好漢,原是江州兩院押牢節級,習得道術秘法,將四片神行甲馬拴在腿上,便可日行八百,人稱“神行太保”戴宗是也。作為梁山的總探聲息頭領,戴院長在多次重要戰役中搜集情報、傳遞資訊,用自己的一雙快腳,立下了赫赫戰功。但神行術和甲馬畢竟出於小說家言,歷史上是否真有如此健步如飛的異能人?

您還別說,就離著水泊梁山所處的北宋末年不遠,回溯到唐末五代,在那錦繡江南,就真有這麼一位飛毛腿。他不僅腿腳迅捷,智慧也非常人可比。他的名字您或許有耳聞,他的故事您卻未必盡知——此人便是南吳太祖,楊行密。

01

出生於唐末廬州(今安徽合肥)的楊行密,本名楊行愍,出身貧寒之家。可他人窮志不窮,還兼具兩樣超乎常人的本事:

其一、力大無窮,能輕鬆扛起百斤重的大石;其二、擅長競走,一天能走三百里路。如果放在今天,必然是往舉重或者競走專案國家級運動員培養的奇才。

可自打安史之亂後,大唐國力日衰,到了懿宗、僖宗這會兒,普通百姓連吃飽飯都成問題,更不可能培養什麼運動員了。於是楊行密長到二十多歲,已然淪落到了靠偷盜度日的地步。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雖然老楊力大又能跑,可作案次數多了,總有失手的時候。這一回,他便被官府逮了個正著,送往刺史大人鄭棨那裡問罪。要說這鄭棨也是個有趣之人,黃巢進攻淮南時,鄭大人寫了一道虛張聲勢的檄文,請黃巢不要侵犯自己的州境。黃巢看了這檄文覺得好笑,可最終竟然真的放過了廬州,使此城百姓免於兵戈之禍,此乃後話。此時的鄭棨仔細端詳了楊行密一番,覺得這傢伙壯碩如牛,做賊實在可惜,便將他釋放,並勸說其參軍從戎。

原本以為要入大獄、上大刑,沒想到竟有貴人給自己指了一條光明大道。

感激涕零之餘,楊行密也意識到靠偷東西過日子不是辦法,於是聽從了鄭刺史的勸告,報名參軍。果然,以他的力氣和身手,在軍中很快混出了名聲,逐漸被提拔為廬州牙將。

可正在節節高升之時,一件令他氣悶的事情發生了。

唐王朝為了防範吐蕃、南詔和回鶻等鄰國的入侵,每年都要徵調各個藩鎮的軍隊到邊境戍邊,廬州自然也不例外。楊行密被派到朔方戍守,還被提升為隊長。待到期滿返回,由於廬州的監軍對他很是討厭,便讓他再次出戍。臨行前,這個監軍還假惺惺地噓寒問暖:“不知楊兄弟此番北上,還需要咱們準備啥物資,州里一定滿足。”

楊行密冷冷看著這個惺惺作態的死太監,怒火在胸中不住地翻騰。

監軍見老楊不答話,待要再言,卻只見寒光一閃,自己的腦袋便骨碌碌掉了下來,身子卻兀自挺立著。

“多謝監軍大人,物資老子不需要,你就把這顆頭顱給我吧。”

望著周圍看傻了計程車兵,楊行密揮了揮帶血的鋼刀:“咱們為朝廷流血流汗,到頭來還要被這種小人算計,大夥說,值嗎?”

“不值!”不少士卒反應了過來。

“有哪位兄弟願意跟我單幹?”

楊行密斬殺監軍,振臂一呼,周圍很快便聚攏了不少人。帶著這支人馬,他自稱八營都知兵馬使,起兵造反。

時任刺史的郎幼復自知不是對手,棄城逃走,楊行密便順勢佔領了廬州。可單絲不成線,孤木不成林。這麼一幫人,說白了不過是大唐地面上不成建制的叛軍,隨便來撥人馬都可以將他們剿滅。正在躊躇彷徨之際,淮南節度使高駢送來了橄欖枝。

南吳太祖楊行密,歷史上真實的神行太保,被稱為十國第一人

02

如果說鄭棨是將楊行密從小混混領往軍伍中的嚮導,那麼高駢則是帶領楊行密走向逐鹿天下戰場引路人。

要說高駢也不是凡人,此人生於禁軍世家,能文能武,曾大破峰州蠻、收復交趾、鎮守安南,屢立大功。同各藩鎮一樣,眼看朝廷江河日下,高駢也積極擴充軍備、延攬人才,以備將來之用。

他久聞楊行密武名,知他此時一支孤軍,便派人相請,同時又表奏老楊為廬州刺史,等於給他的叛軍“正名”。

李唐朝廷自顧尚且困難,哪裡有精力管淮南地界的一個小小的楊行密?便忙不迭地賣了個面子,應允了高駢的奏表。從此,楊行密跟著高節度使,吃香的喝辣的,小日子過得相當滋潤。而他的這番經歷,不過是中唐以來藩鎮割據的一個縮影罷了。

按照這個形勢發展下去,高駢會割據淮南稱霸,而楊行密則作為偏將心腹為高家開疆拓土。可不知為何,年輕時英明神武的高駢,到了人生的後半程卻是昏招迭出,最終黯然收場。

自乾符五年開始,流動作戰的黃巢起義軍席捲大半個中國,還一度攻入長安,令唐僖宗倉皇出逃。

黃巢攻打長安時,朝廷曾急調高駢勤王,可高駢一方面懾於黃巢聲威,另一方面料定大唐必亡,便公然拒絕出兵,甚至上表請皇帝巡幸江淮,被人質疑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嫌,就此失去了進軍中原的良機。

黃巢兵敗後,朝廷論功行賞,各地節度使雨露均霑,唯獨高駢什麼都沒撈到。心灰意冷之下,高大人開始篤信神仙之術,一心只想著飛昇太虛。部將畢師鐸見高駢不務正業,有心取而代之,於是驟然發兵,攻入揚州,將高駢一家軟禁起來。

聞聽主公有難,楊行密立即發兵赴援。可畢師鐸完全未將老楊放在眼裡,率兵數萬迎敵。甫一交戰,楊行密詐敗,棄營而逃。餓著肚子的畢師鐸軍士兵爭相入營,奪取軍資,亂作一團。不想楊行密此時突然殺了一個回馬槍,將猝不及防的畢軍殺得大敗。畢師鐸單騎逃回揚州,氣急敗壞之下,殘忍殺害了高駢全家。

南吳太祖楊行密,歷史上真實的神行太保,被稱為十國第一人

03

聽說高駢遇害,楊行密仰天大慟,命全軍穿喪服向揚州城哭吊三日。老楊擦乾淚水,靜下心來細思當前局勢:淮南兵亂紛紛,無人主持大局——他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此後的十餘年間,楊行密不斷收編高駢餘部,同時聯合汴州朱溫和浙江錢繆作為聲援,在消滅了淮南最大的一方軍閥孫儒後,老楊坐鎮揚州,被唐昭宗加封為吳王,正式開啟了十國之一——南吳的時代。

老楊是苦出身,深知亂世百姓生存的不易。據《資治通鑑》記載,楊行密立國淮南後,“賜與將吏,帛不過數尺,錢不過數百,而能以勤儉足用,非公宴未嘗舉樂,招撫流散,輕徭薄斂,未及數年,公私富庶,幾復承平之舊”。可見他雖割據一方,卻能厲行節儉,在給予江南生息的同時,也聚攏了人心。

可惜上天沒有給他更多的時間,五代十國的大幕剛剛拉開,楊行密便以天命之年含恨離世。而其繼承者楊渥荒淫放縱,終被大臣徐知誥奪得大權,立傀儡,把持朝政。經歷四任帝王的南吳政權,也在三十五年的風風雨雨後,過渡到了南唐的手中。

但在五代十國之中,南吳卻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存在。

南吳建立後,後梁朱溫曾多次想征服淮南,但都以失敗告終。

楊行密巧妙用兵,以淮河為屏障,將敵軍阻於國境之外,蘇浙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免遭中原一般的兵禍連結之苦。此後與南唐的交接,也是以不流血的方式進行。而楊行密在治國時,注意勸農興業、減輕徭役,令江南經濟得以迅速發展。以至於後來北宋之富庶、汴京之繁華,無不得益於此。

這個未能參與中原並逐的一代梟雄,用自己的方式,為江淮子民開創了一片烽煙中難得的淨土。

策劃:魚羊史記監製:魚公子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02 字。

轉載請註明: 南吳太祖楊行密,歷史上真實的神行太保,被稱為十國第一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