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泡溫泉,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日式溫泉或是“網紅”的湯泉打卡地。畢竟,在那些還能出境旅遊的日子裡,週末或是小長假打“飛的”去日本泡個湯早已深入人心。其實,歐洲泡溫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古羅馬人嘛,溫飽思那啥,古羅馬軍團鐵蹄所至之處,都要建起鬥獸場和浴場享受生活,歐洲也是最早推出“SPA理療”這一概念的地方。
和日式湯泉大相徑庭的是,歐洲的很多溫泉小鎮雖然不大,卻風景優美。歐式溫泉大體分為兩類:一種是有悠久的歷史,比如英國的巴斯、捷克的卡羅維發利(KV小鎮)等,泡溫泉的傳統在此已經延續了一兩千年,休憩之餘還能看到古羅馬遺蹟;另一種是溫泉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比如冰島藍色奶質的湖面、或是阿爾卑斯山的雪景,從視覺到身心都得到了放鬆。
巴斯
卡羅維發利
本月在福州舉行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剛剛將7個歐洲國家11個城鎮的歐洲溫泉療養勝地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這些城鎮分佈在義大利、法國、德國、比利時、奧地利、捷克和英國,既有小眾的義大利蒙特卡蒂尼-泰爾梅,也有我們熟悉的德國巴登巴登。它們都因天然礦物質水源而興起,見證了18世紀初到20世紀30年代的歐洲溫泉療養熱潮。
巴登巴登
在新晉入選的溫泉城鎮中,英國的巴斯(Bath)最為特別,因為它本來就已經是世界文化遺產了,這次因溫泉入選,可以說是在王冠上又加了一顆寶石。顧名思義,“Bath”的英文就是“洗澡”,這座城市一定和沐浴相關。
巴斯位於倫敦西南方向約97英里,是薩默塞特郡(Somerset)最大的城市,其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3年古羅馬皇帝克勞狄烏斯征服不列顛。公元60-70年,越來越多的古羅馬人移居至此。他們似乎有發現溫泉的天賦,埃文河谷地區的溫泉是英格蘭唯一的天然溫泉,常年湧出46度的溫泉水,古羅馬人就因地制宜建起了溫泉浴場。當時這裡有一處凱爾特人建造的獻給蘇利絲女神的神廟,他們就用這座神廟的名字為這座城市命名為“阿魁-蘇利絲(Aquae Sulis)”。隨著帝國興盛,古羅馬人一點點修建起豪華的浴場,公元3世紀又在溫泉城周圍修建起防禦城牆,就是巴斯的前身。
公元410年,北方蠻族哥特人洗劫了羅馬,最後一支駐守不列顛的羅馬軍隊匆匆撤回亞平寧半島,浴場漸漸荒廢。7世紀巴斯修道院建成,巴斯成為宗教中心。公元9世紀,阿爾弗雷德大帝重新規劃了城市,而“Bath”這個名字也最早見於9世紀愛德華國王(Edward the Elder,874-924)所鑄造的錢幣上。盎格魯-撒克遜人屬於沒開化的蠻族,沒那麼高雅,估計也理解不了古羅馬人神仙似的生活,一看“哇,這麼牛的浴場”,就直接拿來給城市命名了。
盎格魯-撒克遜人不懂得泡溫泉,浴場漸漸荒廢,巴斯城市卻從12世紀起隨著周邊的羊毛貿易而日漸繁盛。雖然浴場逐漸被淤泥所掩蓋,溫泉水卻流淌了千百年。17世紀巴斯再次因為埃文河谷的溫泉火了起來,神廟的遺址也被考古人員發現,浴場重見天日。到了喬治王時代(Georgian era,1714-1830年),巴斯已經成為英國上流社會的溫泉聖地,城市也迅速發展擴張。
18世紀,著名的設計大師約翰·伍德(John Wood)父子對城市進行了完整的設計,既保留了中古時代的風貌,又將新式建築融合於古老建築中,這種設計使巴斯成了當時英格蘭溫泉小鎮競相模仿的物件。雖然1942年德軍為了報復英國皇家空軍炸燬德國北部小城呂貝克,對巴斯進行了三輪轟炸,城市遭到嚴重損毀。但戰後“修舊如舊”,建築使用了附近礦區的石灰石,人們親切地稱之為“蜂蜜色”,成就了今天巴斯淡淡復古情懷的基調,也成就了英國最高貴的街道和曲線最優美的建築。1987年,巴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是英國唯一一個整體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
這座小城有公元1世紀的滄桑,有17世紀的古典,也有英格蘭小城市的安逸和大學城的活潑。如果感覺倫敦太過於喧鬧,無論是駕車還是乘火車,來巴斯泡個溫泉度個週末,享受建立在古羅馬文明上的“英倫範兒”。
老城區市中心18-19世紀的建築裡,坐落著迄今為止整個歐洲儲存得最完好的古羅馬浴場——巴斯羅馬浴場(Roman Bath),這裡正是當年古羅馬人建造的浴場所在地。當然今天看到的並非兩千年前浴場的模樣,約翰·伍德父子對其進行了大規模重建,開闢成浴場和博物館供遊客參觀。
走進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大門,先看到的是一個音樂廳式的大廳。這裡是浴場博物館的售票處,本就是在1897年由原來的音樂廳改建而成。
經過售票大廳,先看到的就是大浴池(Great Bath):一汪綠瑩瑩的溫泉水盪漾在長方形的石砌水池裡,水面上熱氣騰騰,如同置身仙境。粗壯的立柱支撐起上面的一層迴廊,浴池還有石椅。不列顛島經常下雨,古羅馬人才不會淋著雨泡澡,原本這裡是有屋頂的,今天在迴廊一頭還能看到殘片。
古羅馬人的溫泉建在一個長滿青苔的泉眼上,在他們眼中,溫泉不僅僅是洗澡水,而是來自女神蘇利斯的聖泉,不僅可以洗浴,更能淨化靈魂。
二樓陽臺四周裝飾的雕像製作於1894-1897年,都是古羅馬帝王和不列顛總督的雕像。可惜我去的那天下雨,頂樓關閉了。如果從上面俯瞰,想必會更震撼。
初見大浴池還覺得有點雞肋,一潭綠瑩瑩的水看著也不乾淨,門票可十幾英鎊呢。進入後才發現別有洞天,英國人將這裡佈置成了一個設計精巧的博物館:入場時每個遊客就能拿到一個電子講解器,有包括中文在內的多種語言翻譯。遊覽過程中只要輸入所到之處相應的數字,就能收聽到所在區域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和故事。
雖然英國的古羅馬遺蹟不多,規模也無法和歐洲大陸相比,但英國人都用心去保護它們。日本女作家鹽野七生女士就曾在《羅馬人的故事》中記述:英國人對古羅馬遺蹟,是保護得最仔細的。巴斯浴場博物館絕對算是英國布展最用心的展覽之一,將歷史古蹟與現代展覽解說完美融合,用高科技的手段將古羅馬時代的日常生活展現在遊客面前。遊客是完全走在遺址上的,電視螢幕裡播放著所及之處兩千年前的模樣,瞬間感受到了時空的穿越。在腦海中,似乎古羅馬人就在這裡談天說地,觥籌交錯間,談成了生意,也開拓了社交領域。
浴室包括更衣室、冷水浴室、溫氣室、熱氣室(有點像今天的桑拿房),地下有火坑供暖系統。古羅馬人對蒸汽浴青睞有加,以此來對抗不列顛島溼冷的天氣。這裡看到的一個個石墩,就是用來支撐地板的,下面點火加熱,兩千年前,古羅馬人就已經使用地暖了。
博物館的牆上有很多一千多年前的雕塑,記錄著神秘的祭祀儀式,古羅馬人與盎格魯-撒克遜人共融共生的歷史。比如這個三角楣殘件就來自開頭提到的蘇利絲神廟。
浴場地下的泉眼汩汩湧出泉水,穿越地下遺蹟而過,最後流入庭院,匯入大浴池。巴斯溫泉絕對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今天看到的溫泉,是千百年前從天而降的雨水,一直滲透地表直到2700-4300米深的地層,經過多孔石灰石中層層過濾。地球的地熱使水溫上升到64-96攝氏度。在壓力之下,水透過岩石縫隙和地殼斷層重獲新生,噴湧而出。到今天,這裡每秒出水可達13升,每天可流出大約110萬升的水量,出水溫度達46攝氏度,水中富含43種礦物質。所以,大浴池上面經常煙霧繚繞,也被評為是英國最浪漫的地方之一。
從樓上向下看去,大浴池的西北方向還有一個小一點的“聖泉池”,天然溫泉就是從這裡湧出的,溫泉水給牆上留下了青苔的痕跡。仔細看牆上還鑲嵌有銅環,因為不能長時間浸泡在池裡,所以就安裝了把手,供人起身或拉住休息。
古羅馬人有一整套繁瑣的沐浴流程:更衣後,先去溫水浴室,工作人員把帶有香氣的油塗在客人身上,用特製的青銅刮刀把油和汙垢一起刮掉;刮乾淨後,去旁邊另一個溫度更高的熱浴室裡待一會兒,在地上灑水提高溼度,就像現在的桑拿房一樣。再去隔壁的圓形小浴池休息,或是放鬆、社交。
玻璃櫃裡的這個鍍金銅製頭像出土於1727年,當時人們就是因為發現了這個頭像,從而發現了浴場,兩千年前古羅馬人在巴斯的生活才大白於天下。頭像製作於公元1世紀,是羅馬神話十二主神之一的彌涅爾瓦(Minerva),也是古羅馬統治不列顛時期遺留下來最好的銅像,目前整個英國僅有三個。彌涅爾瓦對應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娜,在古羅馬神話傳說中,她司掌智慧、戰爭、手工、記憶、泉水等,擁有過人的智慧和超人的武力,是勇氣和智慧的雙重象徵。在古代,人們不能解釋溫泉的現象,所以他們將這裡看作“聖地”。而且,因為古羅馬人發現溫泉對許多疾病都有治療作用,他們更相信透過崇拜彌涅爾瓦可以獲得身心的安寧,達到超凡脫俗的心境。
博物館裡還有不少古羅馬時期的錢幣。
在參觀的最後,還能親口品嚐溫泉。這裡的溫泉水不僅富含礦物質,水質也達到了直接飲用的標準。前面看到的浴池裡的水綠油油的挺髒,是因為水池中青苔映照的結果。憑門票每個人都可以在博物館裡接一杯溫泉水,喝了一口,甘甜中略帶硫磺味兒。
雖然巴斯羅馬浴場遠不及鬥獸場恢弘,也沒有在義大利本土的卡拉卡拉浴場那樣全面和震撼,但這裡流淌千年的溫泉讓它活了起來,象徵著人類文明源源不斷。這座從古羅馬時期就被使用的溫泉,是歷史這一頁珍貴的註解,透過各個層面向遊客描繪兩千年前當地人如何享用大自然的恩賜之水。浴場記錄的不僅僅是古羅馬人對沐浴的熱愛,那些精美的裝飾、女神的傳說,都承載了羅馬和不列顛文化的融合。
雖然巴斯羅馬浴場不能泡溫泉,但是一牆之隔就是現代化的巴斯溫泉浴場(Thermae Bath Spa),同樣的溫泉水滌盪身心,一掃旅途的勞頓和英倫的溼寒之氣。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來源:沙漠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