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變“主播”堅守線上,旅行社跨界“帶貨”破局謀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子驕 郭由 濟南報道

2022年春夏交替之際,濟南放開“跨市遊”“本地遊”業務、山東恢復跨省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等各類訊息讓遊客們振奮不已,也讓期盼已久的旅遊從業者等到了“回血”的時機。

然而不得不承認,由於各地疫情的反覆和跨省遊的“熔斷機制”,間接性“復甦”的旅遊行業依然會持續受到衝擊。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資料中心)釋出的《2021年旅遊經濟執行分析與2022年發展預測》,2022年全年旅遊經濟預期下調為謹慎樂觀。綜合考慮宏觀經濟、疫情影響和市場因素,預計2022年國內旅遊人數39.80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3.8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和27%,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近七成。預計出入境旅遊人數同比增長達2成,恢復至2019年的2-3成。

導遊變“主播”堅守線上,旅行社跨界“帶貨”破局謀生
圖源:中國旅遊研究院

“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時,你也會錯過群星。”對目前境況下的旅遊從業者來說,大環境已然無法改變,那麼就只能改變自己,一股以數字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為代表的新生力量正在醞釀與發酵。

轉型不轉行,邁進“雲導遊”新賽道

一個人,一部手機,一架雲臺,只要按下“開始”鍵,這個短髮圓臉、戴著方框眼鏡的山東姑娘就可以在鏡頭前一刻不停地說上兩個小時,把煙臺各處景區、街巷的歷史紋理娓娓道來,讓人意猶未盡。按現在流行的說法,賈豔華是一位“雲導遊”,每天的工作內容是透過影片直播的方式,帶領網友和粉絲足不出戶欣賞美景。“從去年11月份開始,基本每天都會直播。因為我的性格比較內斂,不太擅長活躍氣氛,所以一般就是純講解,有時會回答網友提出的問題。”

導遊變“主播”堅守線上,旅行社跨界“帶貨”破局謀生
準備直播的賈豔華

煙臺的旅遊旺季馬上就要到了,如今穿梭於各大景區,少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賈豔華還是有些不習慣。“記得2006年,我剛剛帶團的時候,六七八月是最忙的。經常是下午在煙臺送走一個團,晚上就要去青島接飛機,第二天再接著迴圈,每天如此,一個團接著一個團,3個月都不休息一天。”

大學畢業後,已經取得導遊資格證的賈豔華選擇了導遊這個職業,在她看來,當時的旅遊業屬於朝陽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直到疫情來襲。“2020年初,旅遊業完全停擺,導遊沒有團可帶,失業在家。其實第一年大家都不太著急,朋友之間還相互調侃,說終於有時間可以陪家裡人過箇中秋節了。誰也沒想到,一失業就是3年。”

房貸、車貸、養娃、養老的壓力只增不減,賈豔華也開始焦慮。“到了第二年,很多導遊就開始找臨時的工作,擺地攤、送外賣,或是銷售。到了第三年,有人就直接就轉行了。而我幹了這麼多年導遊,太喜歡煙臺的人文歷史,不想離開,又看到網上有些南方的導遊做直播,自己也想試一試。”

導遊變“主播”堅守線上,旅行社跨界“帶貨”破局謀生
賈豔華在景區講解

熱愛所以堅守,深耕以求發展

雖然身處同樣的地點、面對相似的群體,但從線下帶團轉戰線上直播後,賈豔華明顯感受到了二者的差別。“帶團的話,從早到晚,四五十個人,吃、喝、住、行,全是一個人管,心很累。直播相對來說自由一點,想什麼時候播、播多久都行,不過需要講得更多、挖得更深,還得擴充知識儲備,隨時準備回答粉絲提出的各種問題。”

談及轉型旅遊主播的收入,賈豔華坦言,差異較大,不穩定性也非常高。“可能都不到原來的五分之一,因為目前粉絲量沒那麼大,我也不想引導他們去打賞,所以直播主要的收入就是帶票,包括景區和餐廳,他們會給提成。之前帶團的話,收入來源是導服費加上購物返點這兩部分。”

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賈豔華認為,作為疫情之下興起的新形式,直播式旅遊能被更多人接受,本身不足為奇。“即便沒有疫情,導遊職業本身也面臨著很多挑戰。這些年一直在變,團隊遊客越來越少毋庸置疑,網路的普及也消除了資訊差,自助遊、自駕遊、定製化需求隨之增加,其實也對導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不斷深耕自己,不斷提升專業性,增加內涵。”

導遊變“主播”堅守線上,旅行社跨界“帶貨”破局謀生
賈豔華

是困境,更是機遇,賈豔華深信。雖然旅遊業再也無法回到過去的樣子,但未來肯定是向好的、光明的。“有一句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作為導遊來說,全做到了,所以我從來不後悔。等到行業完全恢復,之前離開的同事也一定會回來。以後我想去更大的景點直播,把美景分享給更多遊客和粉絲。”

按下“重啟鍵”,近郊遊“興起”

如果說,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旅遊主播們不斷髮揮著保持旅客黏性的作用,那麼蓄勢待發的旅行社,則一直在做各個方面的“突圍”。

5月中旬,濟南市平陰縣洪範池景區迎來第一個旅遊團,這是濟南本地遊恢復以後,山東嘉華文化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華旅遊”)的首個旅遊團。“我們開闢了幾個線路,其中比較受歡迎的,一個是平陰近郊遊,還有一個是蓬萊養生遊。”嘉華旅遊副總經理張磊介紹,疫情好轉之後,他們繼續深耕市內遊和省內遊,受到了很多客戶的好評和點贊。

導遊變“主播”堅守線上,旅行社跨界“帶貨”破局謀生
5月14號,濟南市平陰縣洪範池景區迎來第一個旅遊團

根據顧客的需求,提供專門化的產品和服務,這是嘉華旅遊“自救”的方式之一。張磊告訴記者,“根據後臺統計的資料,現在的客戶資源在30萬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從去年的8月到今年2月,我們一直在做的一項工作就是回訪客戶,對產品線路進行升級換代,希望能夠更契合他們的想法。比如景點更豐富、講解更細緻、吃住條件更好,增加工作人員來提升服務質量等等。”

眾所周知,周邊遊、省內遊利潤空間較小,但苦練內功的嘉華旅遊,還是留住了不少忠實粉絲。“有客戶甚至跟我們走團達到50次,恢復跨省旅遊之後,我們也迅速推出了精品線路,像貴州“黔美時光”六日遊,深度南疆六日遊都在準備當中,不久後就能發團。”

導遊變“主播”堅守線上,旅行社跨界“帶貨”破局謀生
平陰近郊遊景色

危中思變,強勢破局,打造“旅遊生活綜合服務商”

這段時間,辦公室裡終於恢復了久違的忙碌氛圍,這也讓張磊感慨起三年來堅守不易。作為山東旅行社行業的龍頭企業,嘉華旅遊門店規模曾達到300多家,員工1000人左右。2019年,嘉華旅遊接待國內外遊客100多萬人次,年營業收入達10億元。

“2020年疫情暴發後,從1月到8月是比較痛苦的時期,所有的旅行團都在退團、退票、退款,我們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去完成這些工作。之後,旅遊行業一直處於‘寒冬期’。”在環山路某寫字樓內,張磊帶領記者參觀辦公環境。“我們辦公室的面積由原來的3000多平方米縮至300平方米左右,全省200多家門店已經關門,濟南50多家直營店也僅剩下1家,員工不足50人。”

導遊變“主播”堅守線上,旅行社跨界“帶貨”破局謀生
張磊接受記者採訪

至暗時刻,嘉華掌舵人張明的堅毅和睿智讓大家看到了一束光。疫情期間,他召開80多場網路會議,與公司員工一起上下聯動,創立“目的地嚴選商城”,將“旅遊生活家”概念落地實施,打出了一張漂亮的旅業新名片。

張磊介紹說,所謂“生活家”,就是把旅行社作為流量入口,把旅行社由人流圈變成生活圈。旅行社掌握目的地優質商品和土特產等,可以由導遊採購,在線上及門店銷售,滿足遊客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這樣不僅可以增強與客戶的粘性,更拓寬了營收渠道。就在今年三四月份,嘉華旅遊還跟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建立聯絡,推出“預製菜”系列,在全市範圍內給需要幫助的居民進行配送。“讓我們的遊客變成我們的顧客,從而延長我們的產業鏈條,這也是我們生存下去的一條道路。”

導遊變“主播”堅守線上,旅行社跨界“帶貨”破局謀生
嘉華旅遊

從“旅遊服務商”到“旅遊生活服務商”,這只是嘉華旅遊轉型的第一步,張明表示,未來要深耕中老年市場,在“專、精、特、新”上做足文章。“我們要把關掉的門店重新開起來,開展異業合作,把銀行的貴賓室,中醫館的理療室,日間照料中心,乃至景區的會議室都變成老年大學的教室和活動中心。爭取年底在濟南做到一百家,讓遊客隨時隨地都能找到我們。”

導遊變“主播”堅守線上,旅行社跨界“帶貨”破局謀生
嘉華掌舵人張明

此前,在中國旅遊研究院季度釋出會上,該院院長戴斌曾發表了題為《聽見的聲音 看到的信心》主題演講,文中強調,市場總是伴隨著風險和不確定性,而風險和不確定性正是吸引成千上萬的創業者投身其中的魅力所在。放長曆史的眼光,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人民對美好旅遊生活的嚮往,包括自然災害、戰爭、動亂和疫情,這是我們對旅遊業永恆不變的信心。

需求在,行業就在。一向位於五大幸福產業之首的旅遊業,不會因為疫情消失,而會因為疫情重塑。戴斌提到,“隨著國民旅遊權利的彰顯和旅遊消費規模、結構和行為的變化,旅遊產品的內涵、旅遊產業的外延和旅遊空間的邊界一直處於動態演化的程序中。正是這種消費的、競爭的、動態的、宏觀的,而非資源的、壟斷的、靜態的、微觀的產業觀,才讓我們哪怕面臨最黑的黑暗,也會有堅守的勇氣和勝利的信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08 字。

轉載請註明: 導遊變“主播”堅守線上,旅行社跨界“帶貨”破局謀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