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湖的“小精靈”,你認識幾個
春季的遵化清東陵保護區
雖然為了抗疫未能迎來踏春的遊客
卻如期迎來了上萬只素有
生態系統中重要生物種類、
環境質量評價一類指示動物之稱的
紅嘴鷗、銀鷗、白琵鷺等鳥兒
春風中,它們輕姿曼舞
用翅膀記錄著
這片土地生態環境翻天覆地的變化
龍門湖的美景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
那龍門湖上的“小可愛”大家知道嗎?
和小唐一起玩個遊戲
數一數認識幾個呢?
01
▲徐賀齊|攝
這個有著紅色小嘴、潔白羽毛的“小精靈”,就是紅嘴鷗啦~
紅嘴鷗,俗稱水鴿子,體形和毛色都與鴿子相似,嘴和腳皆呈鮮紅色,大部分羽毛是白色,尾羽是黑色。紅嘴鷗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等地,以魚、蝦、昆蟲、水生植物和人類丟棄的食物殘渣為食。
在龍門湖上的它們,時而水面遊弋,時而空中翱翔,時而岸上比肩,翩翩如白衣仙子。性情也格外溫和善良,乖巧玲瓏,天然與人親近,從不設防。
02
▲劉滿倉|攝
這個上體淺灰、外形厚重的“大笨鳥”,就是蒙古銀鷗哦~
蒙古銀鷗為新疆、內蒙古的普遍夏候鳥,冬季在河北沿海,長江以南越冬,亦偶見於臺灣。它胸深,嘴厚,前額長緩而下,頭頂平坦。蒙古銀鷗外貌看似兇狠,但對農業生產大有益處,它吃鼠類,如黃鼠、姬鼠、田鼠等,真是我們的“小幫手”呢。
03
▲王建|攝
這個嘴長、頸長、腳長的“傻大個兒”,就是白琵鷺啦~
可別小瞧它,白琵鷺可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它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頦、上喉裸皮黃色;嘴長直、扁闊似琵琶;胸及頭部冠羽黃色(冬羽純白);頸、腿均長,腿下部裸露呈黑色。
白琵鷺作為一種大型涉禽,它的嘴十分有趣,明明可以全是黑色,卻偏偏在前端留有一抹亮亮的黃色。這還不算,它那又長又直又寬又扁的嘴面上還有明顯的橫紋,像極了一把琵琶,因此又名“琵琶鷺”。
嘴長這麼特殊能有什麼用處呢?原來,由於白琵鷺主要覓食于山地丘陵地區的淺水處,所以它們並不會像蒼鷺和白鷺那樣,透過視覺直接捕食水中可見的食物,而是一邊在淺水處來回行走,一邊將張開的嘴伸入水中左右快速擺動,以便發現獵物時能立即捕捉到。是不是非常可愛呢?
04
▲王建|攝
這個嘴巴彎彎的“小傲嬌”就是反嘴鷸啦~
它長著一副細長的喙,如鐮刀般彎曲上翹,因此得名“反嘴鷸”。反嘴鷸身著與斑馬同款的黑白條紋衫——除頭部、翅膀和肩部有黑色斑塊外,其餘均為白色羽毛,擁有淡藍灰色的大長腿。它主要以吃溼地淺水區的魚蝦、貝類、水生昆蟲為生。覓食時快速頻繁地用喙左右來回掃動。
龍門湖上悠閒愜意的它,身材修長,姿態優雅,辨識度極高,無疑是一位鳥類T臺明星。
05
▲王建|攝
這個黑頭、黑嘴的“小傢伙兒”就是黑嘴鷗啦~
黑嘴鷗頭和上頸黑色,眼下白色小斑,背、肩及腰淡青灰色,下頸、胸及腹白色,尾亦白色,主要以魚、蝦、甲殼類及水生昆蟲等為食。
黑嘴鷗分佈區域狹窄,數量稀少,極為神秘,鳥類學家都難覓其蹤影。所以,它不僅是世界珍稀鳥類,也是世界上為人所知最少的鷗鳥,人們對其生態特徵和生活習性知之甚少。
生態環境美,鳥兒爭相棲。
“春有紅嘴(紅嘴鷗)夏有鷹(老鷹和鸕鷀),
秋滿蒼白(蒼鷺、白鷺)冬鴨行(野鴨)”
是如今龍門湖的真實寫照。
鳥類是與人類接觸最多的野生動物
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
它不僅是上天賜給人類的禮物
也是我們親密無間的朋友
更是一個地區自然環境好壞的晴雨表和報警器
▲楊朝陽|攝
野生鳥類的數量、種類及生存狀態
考驗著一個地區的生態環境
近年來
我市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綠化遵化大地
美化旅遊勝地
所以,這些小可愛們在遵化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讓我們懂得在欣賞大自然的同時
更要學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
為鳥類能夠自由翱翔在藍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讓它們在遵化居的安心、吃的順口、玩得快樂
來源:葵花朵朵
嚴正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