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如意”展示中國文化之美

我國首座國際標準跳臺滑雪場地驚豔世界——

“雪如意”展示中國文化之美

本報記者 祝 偉

它擁有世界上最長的跳臺滑雪賽道,是冬奧會歷史上首個在頂部出發區設定大型懸挑建築物的跳臺滑雪場館。

它被譽為世界上最有設計感的滑雪跳臺,宛如一柄如意,以優美的姿態靜臥在崇山峻嶺之間,是北京冬奧會最具辨識度的“明星場館”之一。

它就是位於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這座被形象地稱為“雪如意”的場館,也是我國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跳臺滑雪場地。

“雪如意”驚豔世界的背後,既體現了對冬奧競賽專案獨到的中國文化表達,更離不開設計團隊將技術突破與審美立意相融合的設計理念。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設計總負責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張利和他的團隊參與、見證了張家口賽區這座技術難度最高、工程量最大的競賽場館的誕生,“雪如意”就是由他主持設計的。

“雪如意”的創意是怎樣誕生的?如何體現綠色辦奧要求?建築美學和功能融合的理念來自哪裡?近日,張利及其設計團隊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揭示了“雪如意”背後的文化意象和設計理念。

彰顯中國設計之美

跳臺滑雪的賽道曲線是“S”形。在設計之初,張利和其設計團隊一直努力尋找和“S”形曲線相契合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實際上‘雪如意’設計的出發點,就是賽道的曲線,利用運動的軌跡之美,去尋找中國文化元素的傳遞。”張利說,最初設計團隊一共找了上百個這樣的元素。比如,圈椅的扶手、博古架、彩雲圖案、劍鞘等。如意是與跳臺滑雪這項體育運動本身結合最好、最受各方認可的形象。

在傳統文化符號中,如意分為柄首、柄身、柄尾三個部分。“我們辨識‘雪如意’的形象,最主要就是透過柄身部位有點‘S’形的曲線,它非常平滑,也非常柔和,這契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那種溫柔、謙虛的美。”張利說。

然而,用建築設計詮釋如意的形態是很有挑戰性的。“雪如意”結構負責人、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第八分院總工程師楊霄說,結構設計不僅要實現建築師的創意,更要確保建築結構的安全性和經濟性,要克服山頂較大的風荷載、溫度作用,以及巨大的偏心圓環帶來的傾覆力矩和豎向地震作用。

“雪如意”由頂峰俱樂部、滑道區、底部看臺區組成。最大的挑戰是如意的柄首部分,也就是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頂部出發區域的頂峰俱樂部,要完成如意整體形象的表達,體量就不能太小。要在山頂上建造一棟高度約50米的建築,又有接近40米的巨大懸挑,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克服這些挑戰,設計團隊把最初設計的實心圓盤變成空心圓環。這種設計上的突破,讓場館施工過程中從頂部外觀到結構計算,再到內部空間安排都有了既合理又美觀,既滿足技術需要又服務藝術表現的機會。“這使建築結構更加穩定,重心更加合理,懸挑部分更加輕盈,內部空間更加豐富,崇禮山脈360度全景盡收眼底。”楊霄說。

體現綠色辦奧理念

在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中,“雪如意”被譽為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典範之一。在選址上,它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其所在山谷的落差與形狀都與競賽需求高度契合。

為了儘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破壞,設計團隊另闢蹊徑,將168米長的賽道“架”在了空中。然而,“架”在山谷裡需要大量懸挑架空等設計,在施工中難度更大,需要用鑽孔樁這樣一種基礎的結構處理。這項難度巨大的任務落在了楊霄身上。在基礎方案的選擇上,“雪如意”主體結構在施工中採用了對機械依賴程度低,又對自然地形影響最小的人工挖孔樁基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楊霄每月要數次往返施工現場,逐一核實每根樁的頂標高、樁長、持力層等工程資料,設計團隊根據反饋資料及時計算複核,修改設計圖紙,最終實現了“萬丈高樓平地起”。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師王灝說,在建設過程中,“雪如意”和張家口賽區其他基礎設施都儘可能使用可再生和可降解材料及可再生能源,很多材料的標準都超出了建築本身的要求。

“我們希望透過‘雪如意’把中國人對待自然尋求和諧共處的態度表現出來。我們在山水之間尋求‘輕觸式的干預’,使我們的建築與整個環境融為一體。”張利說。

打造環形共享空間

歷屆冬奧會往往都有一個被稱為“北歐組團”的場館群,即北歐兩項和冬季兩項相關競賽專案場館的組團,在賽後成為主辦城市重要的文化旅遊目的地。

在張利看來,建築來自生活,更要服務於生活。如果一個競賽場館僅僅供運動員賽時使用,那麼它在賽後就很難和普通人的生活結合在一起。如果希望競賽場館和設施能夠服務於普通人的日常需求,在我們的文化生活中發揮長期作用,就要在場館設計時充分考慮賽後利用問題,這也是北京冬奧會在可持續理念指導下要解決的事情。

“雪如意”所在的古楊樹場館群,佔地面積420公頃,包括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等場館設施。在古楊樹場館群之間,張利和設計團隊附加做了一個供觀眾和遊客慢行的步行橋“冰玉環”,一圈總長度3200多米,距地面高7米,便於觀眾往返於場館間,從而形成一個慢行系統。依據測算,古楊樹場館群大概能為觀眾和遊客提供約185分鐘的停留時間。

常規跳臺滑雪設施下方往往會做一個反坡,以便運動員更快減速。與此不同的是,“雪如意”跳臺下方是一個平整的場地,延伸了運動員緩衝的距離,兼顧了安全性和賽後利用需求。據介紹,該場地可作為足球場使用,這樣就保證了體育場在冬奧會之後能更多地用於舉行足球比賽、演唱會等常規大型活動。這樣的設計也為單一專案體育場館的賽後綜合利用提供了範例。

建築也是文化的象徵。張利說,作為一名建築設計師,他希望透過“雪如意”等建築作品,將中國人對於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解、可持續發展的探索、環境友好等理念分享給世界,讓世界更多領略到中國設計之美、文化之美。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39 字。

轉載請註明: “雪如意”展示中國文化之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