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暴雨增多,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在這場洪澇災害中,多處文物古蹟接連受災,多地古橋墩毀橋塌,讓人扼腕。
這些消失於風雨之中的古橋有什麼樣的歷史價值?思客帶你看看它們背後的故事。
江西婺源彩虹橋
圖片來源:@Tayor中杯冰美
■ 俗稱 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廊橋之一”
■ 年代 建於南宋(1127-1279年)
■ 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位置 江西省婺源清華鎮
婺源彩虹橋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長的廊橋,其名取自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彩虹橋全長140米,橋面寬3米多,是迄今為止儲存最為完整、設計最為科學的古廊橋之一,被譽為“中國廊橋史上的絕版”。
7月8日,洪水淹至彩虹橋面,受洪水巨大沖擊,上游順勢由洪水衝下大樹直接撞擊橋面上的磚木結構,彩虹橋東端引橋至二號橋墩的橋面(兩廊一亭)被沖毀。
安徽宣城市樂成橋
圖片來源:瀟湘晨報
■ 俗稱 南河橋,又稱三溪大橋
■ 年代 始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 級別 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位置 位於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三溪鎮徽水、抱麟溪、玉溪三流匯聚處
樂成橋是是旌德最大的古橋樑,在皖南地區僅次於歙縣的太平橋,被譽為“皖南第二大古石橋”,距今已有470多年曆史。
樂成橋的南端是曾經店鋪林立的三溪老街,古橋、古渡口、古鎮千百年來演繹著一幕幕悲歡離合。
▲樂成橋被洪水沖毀
7月6日,樂成橋被洪水沖壞。從橋墩到橋面,再到大部分橋體,洪水吞噬下的樂成橋最終只餘下4個橋孔依舊矗立。
安徽黃山市鎮海橋
圖片來源:黃山日報
■ 俗稱 嫁女橋,又稱屯溪老大橋
■ 年代 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
■ 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位置 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三江口,即新安江、率水、橫江交匯處
同樣是位於安徽省的鎮海橋,距今已有480多年曆史,它的修建過程有一段傳奇佳話,是一位明代富商戴時亮為嫁女獨資建造,所以此橋又有“嫁女橋”之名。東西貫穿屯溪老街與黎陽古鎮,舊時為進出屯溪的門戶通道。
▲位於三江口的鎮海橋。底圖來源:天地圖
1934年5月,作家郁達夫游到屯溪,曾在新安江邊夜泊。他“斜倚著枕頭,合著船舶上的雨韻”留下膾炙人口的絕句:“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
▲鎮海橋被洪水沖毀
7月7日,鎮海橋也未抵禦住滾滾洪水的侵襲,轟然坍塌。橋上的老構件被洪水裹挾著離去,只剩下幾個橋墩。
湖南馬頭溪風雨橋
■ 年代 明末清初年間
■ 位置 張家界市永定區王家坪鎮韭菜埡村
風雨橋因其廊亭可遮風擋雨而得名,是建在溪溝河流之上的一種橋。多為木質構造,遠看似屋,靠近瞧卻是橋,橋面的兩側安裝有板凳和護欄。
風雨橋既可以供行人無阻礙順利過河,又可以避風雨,歇歇腳。
根據2010年湖南交通文化遺產普查統計,湖南境內現存廊橋及風雨橋300餘座,主要分佈在湘西南地區的古驛道及湘中茶馬古道上,馬頭溪風雨橋便是其中之一。
▲風雨橋被洪水沖毀
6月13日上午,在兇猛的洪水中,馬頭溪風雨橋轟然垮塌,隨後被沖走,只剩下橋墩。
保護古橋,宜早不宜遲!
據國家文物局不完全統計,截至7日16時,南方11省份已有13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受到損失。
800歲彩虹橋、500歲鎮海橋、400歲樂成橋……這些古橋見證了當地的發展和興衰,也承載著無數人的珍貴記憶。然而,短短時日,這些見證歷史的古橋被洪水沖毀,贏了時光卻敗給洪水,令人無不落寞扼腕。
▲江西婺源彩虹橋受洪水影響損毀前畫面。來源:新華社
洪水兇猛,並不能說明古橋受損的必然性。凡事預則立,防護措施實一些,應對洪澇的措施周全一些,文物受損的機率就小一些。
每一件文物因歷史悠久而越發閃耀著文化和文明的光芒,保護它們就是保護中華民族的瑰寶,保護中華歷史的傳承之道,也是保護我們的文化之根、文明之源。
天災不由人,抗災不由天。多一些敬畏,多一些緊迫感,多一些行動力,讓每一件文物都健健康康而富有生命力。
願損毀的古橋早日修復,濃縮時光的歷史底蘊,感染著一代又一代!
來源:新華網思客
策劃:劉娟
監製:唐心怡
編輯:祁麗君 舒克凡
校對:郭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