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班倒”憶

三班制,在三四十年前則是很普遍的事。

“三班倒”憶

很久以前,盼望星星月亮般接到一張窄窄的粉紅色紙片:因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你被分配在……興奮的父母再三說:聽說是冶金局的待遇、輕工業局的生活。急切話語透出一片良苦。而老同學則揶揄:阿拉外地修地球,你到車間翻三班。那股酸味兒至今猶濃。

三班,指工廠早中晚“三班制”,亦稱“三班倒”。早班是早上六點至下午兩點半,中班是兩點半至晚上十點半,晚班是晚上十點半至第二天早上六點。週一至週六,週而復始持續執行。這也是職業生涯最初十餘年的基本狀態。

三班倒,最憶是早班。何故?彼時年少無家累,實際並不輕鬆的“輕工業生活”,儘管疲憊還未不堪,下班後能在陽光下逛逛四川路或看一場電影,且因為下一個八小時勞作要在十幾小時以後開始,所以心情也頗輕鬆。另一個優點是,週末最後一個早班下班到下週第一個晚班,相隔50多個小時,如今很多白首“旅遊迷”就是從那時“開練”的。

三班倒,最喜是中班。何緣?不僅有中班費一角七分,若下班後勁道尚有剩餘,“吃碗麵條洗好澡,路燈婆娑任逍遙”,一群十七八歲的年輕人均居住在工廠周圍不足兩公里的範圍,一路結伴同行呼嘯而過,海闊天空胡謅朗聲大笑。那時夜幕下的街道就是下中班者的主場。只是好景不長,人有類聚,一兩年後,志同的依然同行,齟齬的分道揚鑣,對眼的另闢蹊徑,一如當下流行唱的“走著走著就散了”。

三班倒,最苦是晚班。何由?逆生物鐘而行。凌晨二三點時尤為睏乏,機械的操作動作已成夢遊狀,極易發生工傷事故。為緩解用電難,還實行過“七六五”工作制:七個夜班五個早班,進而一週三休,做四個“六進六出”大夜班,休息三天。但終非長久之計,故執行時間不長。彼時居住條件相當逼仄,每當晚班回家母親會在門口插面小旗,表示“有夜班下班的在睏覺”,走過路過的鄰里會自覺降低點聲調,因為說不定下週自家也會同樣插面小旗的。當然夜班費也高:二角三分。

簡單機械加體力的生產方式辛苦而且單調。沒多久,外地修地球的返城了,高考制度改革了,職業能夠自主了;相比之下,“車間裡翻三班”便成了個有點不堪、被睥睨的標籤。一同進廠幾十人便各顯神通,方式不外乎讀書、換崗位、請病假之類,也有辭職“練攤”和渡洋謀職的。

我終於也拿到一張粉紅色通知單,在規定時間走進學校報到。坐在久違的教室,看著講臺上老師為推導拉格朗日定律寫滿了整整一黑板,耳朵裡卻依舊機聲隆隆。忽然車間主任冷著臉敲敲桌子:“回去上班了!”頓驚,卻是一個夢魘。但也得到一個簡單明瞭的提示:考不及格就“翻三班”。於是,一咬牙跳進“高數”撲騰了。

匆匆那年,白駒過隙。如今工友相聚,已成老嫗者指著一臉皺褶分外惆悵:當年何其靚麗,皆為三班所致;曾經豪情沖天的,酒後嗟嘆:一生經略大志被三班耽誤,只在方城中如魚得水。不過,人生沒有虛度,結果各自修為。同輩中雖無“大牛”,也有學有所成、通透瀟灑的,只是箇中的刻苦、機遇、不堪,皆矜持不言罷了。當下“網紅”教授、專家、“達人”,不少當年都有在車間摸爬滾打的經歷。有工廠俗話說“苦不過三班,苦過三班結正果”,其“苦”包括體力之外的努力、謙卑與磨礪。故時反省:彼可為汝何不為?所以,常憶當年三班倒,覺得那時沒苦夠。

現如今,不知道工廠還有這樣的生產方式嗎?但有一個地方肯定是有的,那就是醫院。這段日子裡,最辛苦的大概就要數日日夜夜奮戰在一線為大眾守護健康的醫護人員了。在此,也謹向他們表示敬意與感激!(陳茂生)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95 字。

轉載請註明: “三班倒”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