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不同社會、地理單元之間,不同文明和國家之間的差異是在縮小還是擴大呢?我們認為是在逐漸縮小的。原因在於經濟文化交往在不可逆轉地持續增加,全球化不僅僅發生在經濟和資訊領域,而是產生了全面效果。人類逐漸進入了大體使用相同技術,生活方式越來越類似,同時關注相同話題的全新時代。
一些西方領導人喜歡使用“價值觀”這個概念,把他們與中國的摩擦定義成“價值觀衝突”,強調他們極力構建的反華統一戰線是“價值觀同盟”。中國人要小心不落入這當中的話語陷阱,好像中國的價值體系真的與西方社會格格不入一樣。北京反覆強調“人類共同價值”,這與一些西方人所說的普世價值的含義是很接近的。只是普世價值這個詞的使用伴隨了西方的擴張主義,它不僅僅是個概念,更多讓人想到的是政策。
共同價值這個詞比較中性、客觀。實際上中國價值體系與西方價值體系的差異被嚴重誇大了,民主、自由、法治、平等這些受到西方社會珍視的價值也都被總結到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來,而且是中國社會的真實追求。法治建設在中國尤其受到政府的強烈推動,平等則是中國民間最有號召力的政治概念之一,對公平正義的追求為中國輿論這些年提供的內在動力可謂生生不息。
儘管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階段讓中西價值體系在引導社會實踐的具體方式上存在差異,但將中西方尤其是中美摩擦描述成兩個價值體系的對立嚴重不符合事實,是從西方中心主義出發對當今世界的頂層誤判。這種誤判如果在全球範圍傳播,有可能導致一系列過激反應,很多民間交流會被懷疑成彼此價值滲透的媒介。
其實中西更多的差異體現在意識形態層面。意識形態這個概念出現得遠比價值觀要晚,對它的定義也不盡一致,大體說來,它是實現國家利益的上層建築方式,除了價值觀對它有影響,政治制度為它打上的烙印更重。
只要有不同社會、團體和人際交流,價值觀就會發生接觸。而意識形態產生作用通常會侷限在國家權力的範圍之內,一旦脫離了權力的支援,意識形態的張力就會大為減弱。換句話說,意識形態擴張往往都要藉助強勢的軍事、經濟和文化工具。在過去幾十年裡,西方無疑是意識形態擴張的主要力量,相反的意識形態擴張很難實現。
與當前整個西方的軍事、經濟和文化影響力比起來,中國無疑處於相對弱勢狀態。總結來看,中國和西方的價值觀差異被大大誇張了,隨著中國人的民生形態越來越與西方接近,雙方的價值觀差異已不再可能是鴻溝級別的。從意識形態競爭角度看,中國仍取明顯守勢,或者說我們勉強解決了抵制西方意識形態攻擊的問題,但我們遠不具有對西方實施反攻擊的能力,中國人甚至缺少這方面的意願。
在我們看來,中美之間主要是利益之爭,美國發動意識形態進攻的真實意圖也是要維護它的霸權地位。兩種政治制度的本質是存在兩種不同的社會治理方式,它們無法在地球上並存,這種美國式主張是很荒唐的。拿到中歐之間去看,就很清楚了。中歐雖有摩擦,但合作更加構成了雙方關係的基本面。
華盛頓不斷激化中美意識形態衝突,並將之歪曲成中西價值觀對立,中國方面不能上它的套。我們要不斷弘揚人類共同價值,冷靜處理中美和中西之間的意識形態摩擦,不主動升級它,同時要實事求是定義它的影響。要讓中美的利益之爭從所謂“價值觀衝突”中彰顯出來,還其本來面貌,然後在國際社會的見證之下對其實施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