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是遼陽民俗博物館展品,一些東北老物件。
看到老物件難免會有一些親切。再怎麼,那是過去的生活。現代化來得太快了。老物件的退出,差不多是一下子就從生活中消失了。其實,這也是進步的標誌。但再回首看過去,它們還是聯絡著過去的生活,還是親切。時代越走越遠,很多老物件連我這個年紀的都不認得,更別說年輕人。把一些有意思的列出來,我也不見得說得正確,所以把圖片編號,如果哪個說錯了,大家可以按照編號糾正。
強烈推薦大家看看最後一件,反正我是從來沒見過。
A1:鋦匠工具。小時候還喊過“鋦鍋鋦碗鋦大缸”。以前生活艱苦,不是壞了就能買新的。像鍋、碗、大缸之類的壞了是要修的,就有了鋦匠。他們會在破損的瓷器上打鋦釘,補好的瓷碗、大缸等絕對不會漏水。
現在的鋦,都變成了藝術。有些會在好的瓷器上鋦幾個鋦釘,為了一種美。
A2:東北以前的衣帽鞋之類。瀋陽、遼陽一帶倒不至於特別冷,那種氈子的長靴城市沒見過有人穿。
A3:這種耳朵帶毛的帽子,我們叫它“狗皮帽子”,多是趕車的、在室外幹活的人帶的,能保護耳朵。靰鞡鞋,需要和靰鞡草配著穿。靰鞡草我也沒見過。據說是冬天墊在鞋裡保暖的。
A4:水斗。提水用的,草編的竟然不漏水,佩服佩服!
A5:墨斗,是以前木匠在木材上畫線用的。裡面裝了墨汁,線拉出來一彈,木頭上就有印記了,木匠好按著線鋸啊、拉啊。上面那兩個錘,應該是瓦匠掉線的,靠重力找直。
A6:這個沒見過,和我家老頭研究後認為可能是以前薩滿或者其他的用的樂器之類
A7:這個標記著呢,是油燈。但如果不標記,可能很多人也不知道了。
A8:這裡東西很多,有眼袋嘴、線拐(線板)、製鞋用的刀、剃頭刀和劁豬刀
A9:這個我家老頭不認得。我認為是保溫用的,把熱水壺等放在裡面保溫的。
A10:店鋪掛的各種幌子。基本都很直觀,買什麼掛著什麼,但也有我不知道的。
A11:小稱應該是用來稱量藥、茶葉等比較貴的東西。但那個“戥子”牌牌邊的是稱量什麼的?
A12:撥浪鼓是貨郎;中間木頭的那個不知道,但好像見過;鐵叉是剃頭的;那個小鐵環又不知道了
A13:糧店裡稱米稱面的
A14:這個草編的東西是什麼行業的幌子?
A15:這鐵的魚刺,竟然忘記了是什麼!
A16:這個知道嗎?是櫃子,是裝零錢的櫃子,有點類似撲滿。
A17:賣鞋賣襪子的
A18:賣刀具的,染坊等
A19:地契
A20 那時候的商標、包裝
A21:可把我嚇一跳,這個還真有牌照啊!
推薦相關閱讀:
觀復博物館:一間紫檀書屋
瀋陽:姐吃的不是冷麵,是一種懷舊
這座清初王府僅存的大殿,見證了主人生前的權勢和身後的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