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365天:元宇宙的羅生門

追風365天:元宇宙的羅生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前幾天有朋友吐槽,說只要是還在用尼爾·斯蒂芬森和他的《雪崩》當開頭,然後給讀者介紹Metaverse和Avatar是什麼的元宇宙文章,拿去查重都過不了關。

這位朋友說他簡直要患上“元宇宙PTSD”了,跟他有相似病狀的,恐怕還有一幫投資人。“我每天都被元宇宙洗腦,腦殼疼。”一位投資人抱怨。

對於不聚焦這個領域的投資人來說,天天看到元宇宙三個字,確實有些頭疼。而那些聚焦相關領域的投資人,從去年三月開始跟人鬥智鬥勇到現在,早就煉就了金剛不壞之身。

翻閱市面上所有的元宇宙相關文章、行研報告,幾乎都明確表示出,去年三月Roblox上市,拉開了元宇宙投資熱潮的序幕。

“現在還看元宇宙專案嗎?”

整整一年過去了,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那些去年活躍在各大元宇宙交流會議中的投資人後,有人直接表明已經不看了,剩下比較委婉的投資人則是熟練使用廢話學回復:該看還得看。

Roblox上市、位元組收購Pico、Facebook更名Meta,元宇宙成為這一年來資本市場中最火爆的名詞,但隨後又經歷了Roblox關閉中國服務區業務,與Facebook一同遭遇股價大跌,不僅媒體曝光率下降,也有投資人表示不看元宇宙專案了,市場上更是僅剩大廠和頭部公司還在高舉元宇宙的旗幟。

儘管許多投資人喜歡拿Gartner技術曲線來解釋這一年元宇宙的跌宕與起伏,但投資蒙鈦奇依舊試圖找到一個答案:元宇宙究竟是下一個網際網路形態還是另一個典型的中國式風口?

追風口的人

2021年3月10日,一個普通的星期三夜晚,有不少人正在電腦面前等待紐交所傳來新訊息。還有不到一個小時就是第二天了,仍有一些遊戲、科技媒體手裡死死攥著一篇稿,沒有推送當天的微信頭條,因為一個名為 Roblox 的遊戲創作平臺將在這一天的最後一刻上市,大家都不想錯過第一時間發稿的機會。所有人都達成了一種共識:Roblox就是元宇宙第一股,元宇宙真的火了。

此前,Clubhouse的走紅讓資本看到社交領域的新機會,騰訊、網易等大廠相繼投資Genvid、Imvu,為元宇宙的到來做足了鋪墊,Roblox的上市則徹底引爆市場。

追風365天:元宇宙的羅生門

Roblox官網

元宇宙到底有多火?

一位遊戲媒體的同行告訴投資蒙鈦奇,去年上半年Roblox上市前後,產品和新聞有一波小爆發,還有年底位元組跳動、騰訊、百度扎堆推出自己的活動和產品,報道的多一些。翻閱公眾號可以發現,去年在Facebook改名Meta後,11月共計發表了15篇元宇宙稿件,幾乎以兩天一篇的速率在更新。

鋪天蓋地的宣傳營造了元宇宙的“神話”,這些網際網路資訊瘋狂碰觸人們的大腦皮質,不斷地告訴我們,元宇宙是眼下最應該去了解的概念。

一位獨立創業的遊戲行業資深從業者在元宇宙最火的階段裡,前前後後見了不下50位投資人。據他回憶,要是不提元宇宙,有的投資人甚至會表現的有些不耐煩。

正在搶風口的投資人恨不得把一小時掰成兩小時用,要是專案不帶元宇宙三個字,恐怕連坐下來喝完一杯咖啡的時間都顯得格外漫長,在一部分投資人看來,那些含“元”量較低的專案,根本就不在趨勢上。

對創業者而言也有一些無奈,只有提到元宇宙可能會有投資人眼前一亮,要是說自己在做一個網際網路專案,那基本上都沒興趣了,覺得沒什麼機會。

如果去年熱衷於參加一些元宇宙線下活動,你會發現接近一半都是投資人,一位投資人朋友Guy也沒有免俗,在去年非常關注元宇宙。他表示,無論在哪個場合都能聽到投資人相互之間討論元宇宙,他們需要快速建立起自己的認知,大部分機構內部也會成立一個相關小組,去研究元宇宙到底是什麼,應該如何佈局。

緊接著,人神鬼怪都陷入到元宇宙商標搶注的混戰,不乏一些網際網路大廠參與其中,例如騰訊的“王者元宇宙”、“QQ元宇宙”,米哈遊的“米宇宙”以及完美世界的“完美元宇宙”等。

當時身處漩渦中心的我們並未預料到,那些All In元宇宙的公司將遭遇市值滑鐵盧。Meta不僅股價一日暴跌26.39%,市值蒸發超2510億美元,旗下AR/VR部門Reality Labs虧損超過100億。而被譽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則在釋出財報之後,市值縮水約500億美元。

FOMO(Fear of missing out)恐怕是行業通病,害怕錯過出現的新風口、新熱點,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驅動了許多投資行為,儘管大家平時喜歡標榜非共識。

亂象並行

元宇宙涼了嗎?看似驟涼,但實際上有跡可循。

在概念迸發的第一個階段,元宇宙可以說完全野蠻生長。灰色產業總是隨新風口而來,例如一些不合規公司發行元宇宙虛擬空氣幣專案,以投資的名義各種集資,或以NFT買賣開展洗錢業務。還有利用元宇宙概念去做傳銷,形成一種層層分銷、以“元宇宙信徒”為渠道的分銷模式。

海外最熱門的元宇宙平臺之一,Decentraland還上線了賭場業務。當然了,這些屬於極端案例,不過仍有一些合規但不靠譜的事情發生。

投資人準確地意識到內容構建能力將會是元宇宙的核心競爭力,而創造內容的引擎則是最重要的工具。於是有人將實現中國引擎彎道超車的神話寄託在元宇宙身上。

前文所提到的那位遊戲老兵已經記不清自己到底給多少個投資人解釋過,現階段要做一箇中國自己的元宇宙概念引擎是非常困難的,至少幾百萬行的程式碼不是說代替就能代替。

在他看來投資人想趁這波元宇宙熱度做出超過Unreal(虛幻引擎)、Unity 這樣的引擎是不現實的,這些東西是需要依靠積累而水到渠成的。

比如為什麼一提到元宇宙,中國就能有這麼多公司衝上來?實際上也跟我們國家雲產業發展較好有關係,騰訊雲、阿里雲、華為,相互之間競爭激烈,誰都怕掉隊,拼命去搞技術,所以對中國來說上雲不是一件難事。反觀其他上雲都比較困難的國家,他們又怎麼去談元宇宙呢?把遊戲做出來就不錯了,大多數時候根本就不存在彎道。

隨後,大家迅速認清一個事實:元宇宙是有門檻的。

簡單將元宇宙拆分為五大投資板塊,即硬體入口(AR/VR裝置及作業系統)、後端基建(通訊網路、算力演算法)、底層架構(區塊鏈、引擎、數字孿生)、人工智慧(AIG資料處理與決策)、內容與場景(遊戲、社交)。

正是這些紛繁複雜的技術和內容所構成了元宇宙的完全體,眼下有實力繼續大舉進軍元宇宙的幾乎只剩大廠,例如最近米哈遊推出元宇宙品牌HoYoverse、HTC解鎖元宇宙平臺Viverse、騰訊搭載虛幻引擎推出超級QQ秀。

相比之下,初創公司有太多無法突破的技術和資源瓶頸了,天花板有限,這也導致元宇宙概念在VC中迅速遇冷。根據天眼查顯示,2021年3月至12月,新成立且存續的元宇宙相關公司共計763家,平均每月76家。而截止目前,2022年平均每月僅成立27家公司。

另外則是一些專注於某一元宇宙底層技術的公司也有不錯的融資成績,例如VR一體機品牌商Pico去年3月拿到基石資本、招商局資本等2.42億B+輪融資;AR/MR裝置研發商Nreal在去年拿到兩筆融資,9月獲得蔚來資本、雲鋒基金、洪泰基金1億美元C輪融資;VR社交平臺 Oasis在今年3月獲得五源資本、綠洲資本、BAI資本1000萬美元B輪融資。

且不說元宇宙如何,如果這些有潛力的頭部公司能夠在未來成為新的大廠或大廠的核心供應商,那麼就能享受到下一波技術紅利。

這也導致資本轉向了更熱門的細分賽道,比如虛擬人、遊戲、VR/AR、社交。

光源資本產業合夥人吳健表示,創作頂級互動內容的公司,未來將是元宇宙生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頭部競爭者中,遊戲公司是重要參與者之一。

同時遊戲也是融合度、互動性最高的一個領域,Roblox 一直深耕海外社群,在歐美地區有大批堅實的基礎使用者,在國內外都開了元宇宙概念的先例。但由於受眾不匹配、本地化做的一般,在同生態位沒有形成完全代替,導致其在中國的表現不盡如人意。

同樣,微軟在1月以687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也再一次印證了元宇宙以內容為核心的發展路徑。對於早一批PC玩家來說,可能二十年前就在《魔獸世界》的開放世界裡接觸過元宇宙了。

這也是為何外界認為米哈遊、騰訊、網易在元宇宙必有一戰。不過從去年8月開始,國內遊戲版號縮緊,至今沒有下放新遊戲版號。甚至有訊息稱2022年都不會發新版號,儘管音數協遊戲工委方面表示沒有這樣的訊息,但對市場造成的恐慌還是客觀存在的。

去年五月,虛擬藝人AYAYI在小紅書出道。隨後虛擬人概念開始走紅,一個會捉妖的虛擬美妝達人柳夜熙在抖音爆火,收穫了864萬的粉絲。柳夜熙背後是創壹科技,其創始人謝多盛此前在採訪中表示,柳夜熙爆紅50%是因為元宇宙的概念熱度。

追風365天:元宇宙的羅生門

柳夜熙官方微博

AYAYI的第一條出道動態收穫了10w+點贊,但苦於沒有良好的商業變現模式,只能把天賦都點在帶貨屬性上,這也導致點贊量逐漸變少,從以千為單位,到以百為單位,截止目前,AYAYI最新動態點贊量僅為42。柳夜熙的抖音裡也總能看見 “get不到” 的評論,反而讓元宇宙徹底淪為“爛大街”的概念。

模擬度更高只是一種視覺體驗升級,沒有必要非得冠以元宇宙的名號。不過柳夜熙和AYAYI還算是行業良心,因風口投機催生出了一批外包的粗製濫造虛擬人,正在不斷挑戰行業的底線。甚至有的做一個生硬的換臉影片也能打上虛擬人、元宇宙的tag。

就社交而言,更是沒有現象級產品出現,當問及是否認可Soul為元宇宙社交平臺時,有投資人表示,雖然自己和Soul的創始人還蠻熟的,但客觀來說,Soul離現在我們所理解的元宇宙確實有一定差距,元宇宙應該有一些更顛覆性的互動方式在裡面。

至少,元宇宙的盡頭不會是“你好,連麥睡覺嗎?”

VR/AR ,一個曾經充斥著炒作和泡沫的行業,正藉助元宇宙的風口穢土轉生。

Facebook(現已更名為Meta)於2020年9月推出VR一體機Oculus Quest 2,耗時一年多時間銷量才突破1000萬臺。裝置銷量少,自然開發者也不願意在開發VR高品質應用上花功夫。例如Steam上被稱為VR神作的《半條命:Alyx》,2020年3月上線至今銷量顯示在200-500萬之間,有玩家認為,如果不上VR銷量早就破千萬了。相較於最近上新的《艾爾登法環》在Steam首周就銷量破千萬,二者並不在一個量級上。

另外,VR/AR相關政策和安全問題,至今沒有得到完善的解決。在Meta旗下開放VR社交平臺《Horizon Worlds》中,一名女性使用者表示上線60秒,其虛擬形象就遭到了3、4個男性虛擬形象的侵犯。

元宇宙的羅生門

種種亂象打破了人們的幻想,讓元宇宙備受詬病,春晚一句“元宇宙裡倒騰狗”更是吐槽出了新高度。

Guy告訴投資蒙鈦奇,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投資元宇宙算是大家對未來的一次探索,很多投資人也清楚的意識到,投元宇宙大機率會失敗,但沒有人投資的話,我們所期望的很多專案它就很難出現了,因為好的想法也是錢燒出來的。儘管團隊自己和投資人都不知道這個想法最終能不能落地成為受眾群體廣泛的產品。

網際網路創造過太多奇蹟了,大家都在思考下一個奇蹟會不會出現在元宇宙身上。無非就是說現在處於一個投票階段,投票希望能看到哪類產品多出現一些。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定會有非常多的公司死掉,最後就被算在試錯成本里,再也無人提起。

對於創業者來說,概念先於技術或許是沒有意義的。正如吳健所說,引發下一代網際網路的技術都潛藏於更早期的階段中,並在一定的條件下跨過技術的“奇點”,引爆對下一代網際網路的需求。

在 Web1.0 和2.0時代,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產業的發展對 PC 普及、光纖技術對聯網的普及,都驗證了在越過“奇點”之後技術和需求螺旋式的相互推動。

只有把某一個技術領域做到極致,未來才能有意義地加入元宇宙,否則就是原地踏步。比如像虛幻引擎和Unity這樣的公司,它們天然就是探索遊戲以及下一代網際網路形態時不可避開的一員,無論有沒有元宇宙的概念,它們都能獲得投資。

對於一部分理想主義者來說,元宇宙作為資本向人們許諾未來烏托邦的一個具體呈現,恰好滿足了他們對理想世界的想象。普通使用者則希望能在元宇宙中感受到顛覆性社交體驗,以高質量沉浸式內容來餵養人類的精神需求,至於這個網際網路的巴別塔叫不叫元宇宙,真的無所謂。

回到開頭的問題,元宇宙究竟是下一個網際網路形態還是另一個典型的中國式風口?面對滾滾而來的擁護和批判,我想大家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960 字。

轉載請註明: 追風365天:元宇宙的羅生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