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曾在《我的前半生》裡這樣評價一個人:“唯一的智囊,唯一的靈魂。”他就是陳寶琛。作為末代皇帝老師,陳寶琛見證了改朝換代波雲詭譎的歷史,他的故鄉螺洲也見證了他一生的起伏榮辱。
這次,讓我們走進陳寶琛故居,去探索那裡的每一寸肌理,解讀背後的每一段時光,以及一代帝師的處世哲學。
賜書樓
民間的“御書房”
1911年,陳寶琛在毓慶宮為宣統皇帝授讀,皇帝賜陳寶琛諸多珍貴御藏圖書。為報皇恩,陳寶琛在祖宅賜書軒後門建新樓,更名“賜書樓”,收藏所賜御書。據記載,賜書樓存書量高達一萬五千多冊,包含《曾文正公手書日記》等寶貴典籍,陳寶琛因此被譽為“藏書之富,甲於閩中”。
圖片來源福州市博物館
作為五樓之首,樓中建築、擺設皆別有深意:所有臺階皆三階而上,寓意“步步高昇”;大門頂上有100個古錢閣,隱含“百歲百格、百福百壽”的美好寓意……細微末節間,流露出名門府邸的講究。
還讀樓
福州最大的私人博物館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還讀樓取名於陶淵明這句名詩。陳寶琛酷愛讀書,蒐羅有大量民間善本,但因非“御賜”,沒有資格藏入賜書樓,便屈尊還讀樓。
圖片來源福州市博物館
作為當時福州最大的私人圖書館,還讀樓內藏書數量比賜書樓更可觀,有些書質量甚至超過御藏珍本。樓中有翁同和的手書聯“江天留客榻,湖海讀書樓”,與陳寶琛的手書聯“至樂無聲唯孝悌,大羹有味是詩書”,書香撲面而來。
首頁上一頁123下一頁末頁
【責任編輯:徐匆】
來源: 倉山旅遊
滄趣樓
福建最大的私人博物館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陳寶琛力薦唐炯、徐旭迎敵,後唐、徐戰敗,陳寶琛被部議連降5級,返鄉隱居,建滄趣樓以自娛。陳寶琛曾自述:“餘年未四十作滄趣,聽水二齋以娛親。”
滄趣樓是陳寶琛珍藏金石書畫之所,也是他接待同道之處。陳衍、林紓、嚴復等文人高士經常造訪滄趣樓,大家或論文評政,或高吟淺唱,頗為熱鬧。
樓前,假山、魚池、亭榭錯落有致,清幽自然;庭前,小池微瀾,周圍列十二塊山石作十二生肖狀;池邊,一塊數噸重的鐵石,刻有“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客朝看麋鹿遊”……所見皆文人雅趣。
北望樓
福州版“蘇州園林”
辛亥革命爆發後,溥儀被廢,陳寶琛回鄉建北望樓,內原懸掛溥儀像及陳列祭器等物,取名“北望”,以示思君。北望分前後二樓,中間隔一天井,均雙層,單簷歇山頂。前樓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後樓面闊五間,進深一間,建築精巧,俗稱“小姐樓”。
北望樓在陳氏五樓最裡面,居高牆大院之內,其間有迴廊曲徑,有修林茂竹,有清池流水,如同一座蘇州園林,精精巧巧,盎然生趣。
晞樓
觀日賞月之所
晞樓是五樓中最後建成的,是五樓中唯一一座坐西朝東的建築。晞樓取名自嵇康《養生論》“晞以朝陽”之句,為陳寶琛晚年與家人乘涼迎風聽雨、觀日賞月之所。
晞樓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單簷歇山頂,與還讀樓間有陽臺,是陳寶琛晚年讀書寫字之所。在一座莊園內建造五棟藏書樓,亦可見陳寶琛對藏書何等至愛。
時光更迭,故人已逝,但長情雋永。陳氏五樓的真正動人之處,是它們被賦予了主人的秉性,盛放著主人的拳拳之心。在被水泥沉默想象的今天,我們依然能在陳氏五樓中,看見一代前賢的心路歷程。
【來源:福州新聞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