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三四百年曆史的山塘老街位於滬浙邊界上,它以河為界分為南北兩段,河的北面屬於上海市的北山塘村,河的南面屬於浙江省的南山塘村,老街由一座山塘橋相連,“一橋兩山塘”由此得名。
9月19日,滬浙兩地攜手在南北山塘舉行開街儀式,沉靜了一段時間的山塘老街,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迴歸,盛邀長三角的遊客前來“打卡”。
這裡的麻雀不怕人,愛看戲
在北山塘,有一家山塘阿婆雜貨店,沈阿婆今年已經72歲了,一直生活在山塘老街上。1989年,在金山區廊下鎮上開了6年小店後,她回到了山塘老街,在自己家裡開水果店、餛飩店、雜貨店。“老早以前人很多的,都是南北山塘的村民來買肉、買菜,後來旁邊的新路造好之後,來這裡的人慢慢變少了。不過,這兩年人又多了,來的都是各地的遊客。”
原來,以前浙江和上海的老百姓來往都走山塘橋,後來在橋的東面修建了新的馬路和橋後,老百姓都不從老街走了,所以人流量也就少了。“我們山塘老街現在換了新貌,乾淨,整潔,遊客多了,百姓舞臺還有戲看。我覺得特別熱鬧,我喜歡熱鬧。這裡的麻雀都不怕人,有時候還飛到四方桌上、走廊上,它們也愛看戲。”沈阿婆喜笑顏開地說道。
據記載,山塘老街在清順治年間(1644-1661)已具集鎮雛形,從道光十六年(1836年)開始,陸續設有接嬰堂、城隍廟(清末民初)、山塘初級小學(1915年)、三類郵櫃(1935年)等。在抗日戰爭以前,山塘老街商業較盛,單河北集鎮就有南雜店、肉店、茶館、飯館、豆腐坊、油坊、米行等店鋪,這裡當時還是水上交通樞紐,有貨運航班途徑山塘開往松江、平湖、張堰等地,山塘老街自然而然地繁華起來,形成了傍河而建的集鎮,南北山塘及周邊村民都會來集鎮採購。
這幾年,廊下鎮積極探索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透過“明月山塘”專案建設,整體改造山塘老街風貌,環境整潔了,毗鄰黨建展示館等景點增多了,周邊民宿開起來了,吸引了大批遊客來到此地,讓山塘集鎮重現繁華。
最偏遠小村,即將成為熱鬧的打卡點
浙江南山塘的“95後”青年小錢,如今在自己家裡開起了小餐館,“我們村是最靠近上海的村,所以,對於浙江而言是最偏遠的村;但也因為是最靠近上海的村,現在也是最有名氣的村。”25歲的小錢說道,自從南北山塘一體化發展開始,他發現自己的家鄉有越來越多的遊客,因此在上海大酒店學了幾年廚師的他,毅然決定回到家鄉創業,在自己的家裡開起了小餐館。
小錢的家就在山塘老街的南邊,平時遊客們進進出出都走他們家旁的路。據小錢介紹,現在他的客戶70-80%都是上海市的。“在家做餐館,不用租地方,成本低,靠自己的辛苦掙錢,賺多賺少都沒關係。”小錢靦腆地笑著說,他的父母花了約60萬元翻新自己的老宅用來支援自己做餐館,母親幫忙打下手,一家人其樂融融。“接下來,隨著兩地的不斷合作發展,山塘老街的名氣越來越大,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這裡。我將用心服務好我的顧客們,讓他們吃的安心、玩的開心。”
2018年3月15日,“區域協同·鄉村振興實驗室——明月山塘”在金山區山塘村正式掛牌成立,明月山塘是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南北山塘共推鄉村振興的核心專案,目標是打造風貌統一、彰顯特色、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大山塘”。
在長三角一體化和滬浙聯動發展的程序中,上海金山區廊下鎮山塘村與浙江省平湖市廣陳鎮山塘村以“一橋兩山塘、黨建一家親”理念,攜手打造集古鎮風韻、田園風光、文化體驗、休閒生態、旅遊度假、現代農業觀光及深度參與、綜合服務於一體的“明月山塘”跨省景區。
此次南北山塘老街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眾人面前,不僅是全新的整體外觀,還有獨特的業態呈現。據介紹,山塘村整條街形成到民國初期,已經出現私塾、電話、郵局等現代文明和發達象徵的現象。為配合主題,營造氛圍,形成沉浸式旅遊的最佳體驗,如今還特在此還原了歷史上的山塘老郵局。
滬浙兩地還透過打造復古風格改建店鋪,重新開張再現當初山塘老街鼎盛時期的繁榮景象。目前山塘老街已開設米行、醬園、米糕、雜鋪等四家,在金山供銷社的大力支援下,還能購買到來自金山“田園五鎮”的名、優、特的優質產品。此外,這裡還有茶館、酒肆,人們除了在這裡品飲、休息之外,更能透過裡面陳列的老物件裡,領略一下“百年供銷風情”的金山記憶。
來源:作者:黃勇娣 戈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