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三邊、飛五邊,其實都是飛行員在駕駛飛機時,所採用的基本起飛或降落飛行路線。從機場的佈局來看,一般只有一條長跑道,而其它輔助路線所圍成的區域,差不多是由長方形所組成的,如果單純的依靠長方形的邊來計數,那麼頂多只有四個邊,那麼,上面所說的飛三邊、飛五邊專業術語是怎麼來的呢?
大家知道,大型機場供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跑道,即長跑道只有一條,其長度大約在3.6公里左右。假如飛機在降落時,其行進路線剛好完美地與機場長邊跑道相對應,那麼,飛機是完全可以直接直線降落的,在這個過程中就不會出現飛三邊、飛五邊的問題。但是,飛機在降落過程中,會受到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使降落的路線和時機並不能完美地與長跑道相適應,這個時候就需要對飛機的行進路線進行人工操縱,確保降落的百分百安全。
從立體空間的角度來機場上方的區域,可以將飛機起降所行進的路線分為五個邊位,一邊即離場邊,二邊為側風邊(方向與跑道夾角90度),三邊為下風邊(與起飛路線平行,但行進方向相反),四邊為底邊(與跑道垂直),五邊為進場邊(和起飛方向一致,進入這後飛機將開始最終的降落準備)。
從路線的關係來看,第一邊和第五邊的路線是重疊的,但是由於機場在較短的時間間隔內,會有多架飛機起降,所以哪一個邊都有可能被佔用。因此,為了提高機場上空的起降效率,同時確保飛行安全,必須對五邊資源進行合理分配,然後確定合理、科學的飛機起飛離場程式和降落進場程式。
飛五邊,實際上是新手飛機駕駛員需要反覆訓練並且必須熟練掌握的飛行技能。在圍繞長方形進行完成起飛、轉向、降落的過程中,可以在短時間內,錘鍊飛行員在逆風飛行、側風飛行、順風飛行、底邊飛行和進場邊降落五種場景下,對周圍環境的精準觀察、時機的精準判斷、飛機的精準操控。
對於一個準備降落的飛機來說,完成一個從起飛到降落的五邊航線飛行,實質上就是在機場的上空轉一個圈,飛機轉多少角度、轉幾圈、什麼時機進近著陸,這裡面既需要飛行員對航線、航速、風速的判斷,也需要塔臺對空域情況、機場航班情況、擁擠程度等進行綜合判斷,最後發出降落的指揮訊號,所以進近降落並非完全都要飛完五邊,有可能在恰當的時間,從某條邊上直接切入,相當於“夾個塞”;也有可能飛完五邊還不夠,比如在降落嘗試失敗以下又復飛,這就相當於重新加入了一個“五邊迴圈”週期。
所以,飛機降落時飛三邊或者五邊,其實是在塔臺排程中心和飛行員對機場情況和周邊環境狀況,進行綜合評判之後所進行的飛行姿態和線路的調整過程。一方面,在塔臺的指揮和排程下,只有當供降落的跑道完全清空後,待降的飛機才可按照指揮進行降落,在此之前則需要在“飛五邊”的過程中等候指令。另一方面,飛機在降落之前,需要根據機場周圍的環境狀況特別是風向和風速,來調整飛機降落的姿態,那麼在“飛五邊”的過程中,可以為飛機姿態的調整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條件。
而至於飛三邊和飛五邊的區別,主要是飛三邊缺少了飛五邊的前兩個環節,即對準跑道沿著降落方向直飛,以及第一邊結束後直角轉彎進入航向垂直於跑道的空間。具體是飛三邊還是飛五邊,則需要根據飛行的狀態、機場跑道的情況、周圍環境狀況等共同來決定,它是為了更高效地提升機場起降能力、更加安全地保障機場和飛行安全的一項必要準則,也是衡量飛行員基礎技能的一項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