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發現丹尼索瓦人化石 證明16萬年前古人類曾在此活動
國家文物局今天(10月30日)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專案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遺址、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等2項重要考古成果。
會議聚焦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重要考古發現。白石崖溶洞遺址早年出土一枚古人類下頜骨化石,經體質人類學、古蛋白和鈾系測年技術分析,確認為距今約1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化石。
2018年至2019年發掘期間,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積極開展多學科合作研究,綜合利用AMS14C和單顆粒光釋光測年技術為遺址建立了距今約19—3萬年的可靠年代框架,利用新興的沉積物DNA分析技術成功獲取大量丹尼索瓦人線粒體DNA,研究發現丹尼索瓦人DNA主要出現於距今10萬年和距今6萬年前後,其中距今6萬年左右的丹尼索瓦人DNA與南西伯利亞丹尼索瓦洞的晚期丹尼索瓦人有最緊密的遺傳聯絡,距今10萬年左右的丹尼索瓦人DNA則較早的與晚期的丹尼索瓦人分離開來,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長期廣泛分佈在歐亞大陸東側,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白石崖溶洞遺址是目前東亞第一個發現丹尼索瓦人化石和丹尼索瓦人DNA的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是青藏高原史前考古的重大進展,更是國際上丹尼索瓦人研究的重大突破。白石崖溶洞遺址的發掘和研究,為探索史前人類向青藏高原的擴散和高海拔環境適應、丹尼索瓦人及東亞古人類演化等問題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是一座唐(吐蕃)時期的高階貴族墓葬。地表尚保留塋牆、祭祀建築、封土和迴廊等墓園建築,地下部分由墓道、照牆、甬道、墓門、墓壙、墓室組成,墓道內發現長條形殉馬坑,殉葬6匹4至6歲的公馬。墓壙填土中發現殉人和殉牲坑,殉牲坑內出土牛、羊、羚羊、岩羊、犛牛等動物骨骼,底層放置有一把木鞘鐵劍。墓室由1個主墓、4個側室組成,主室東西長6.8米、南北寬4.25米,四壁石砌,頂部平鋪棚木,內壁繪有壁畫,主室設有東西向紅砂岩棺床,棺木上均有彩繪和貼金,主室內出土人骨,初步判定分屬兩個個體。
4個側室位於主室的南北兩側,與主室間以過道相連,過道內設有木門,側室東西長3.4米、南北寬2.4米,北部一座側室內發現有木床。墓內出土金銀器、銅器、鐵器、漆木器、皮革、玉石器、玻璃器及紡織品等各類文物1000餘件,2018血渭一號墓是熱水墓群考古發現結構最為完整、複雜的高等級墓葬,該墓的發掘對研究唐(吐蕃)時期熱水地區的葬制葬俗及唐帝國與少數民族關係史、絲綢之路交通史、物質文化交流史等相關問題具有重要價值。
“考古中國”重大專案關注中國境內人類起源、文明起源、中華文明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和發展、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關鍵領域,此次通報的兩項重要發現涉及到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是早期人類遷徙和歷史時期民族交流的重要通道,國家文物局將持續推動該地區的考古工作,支援考古單位及相關科研機構開展多學科合作,不斷深化中國境內人類起源與演變、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等重要課題研究。(總檯央視記者 張昕)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