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說鬣狗是貓科動物,此說法不對,須知貓型總科並不是指貓科
能夠被叫做鬣狗的動物其實有三種,它們分別是鬣狗亞科下面的斑鬣狗、棕鬣狗及條紋鬣狗,而我們常說的鬣狗一般代指斑鬣狗,它是鬣狗科裡面體型最大的一種,而且雌性體重比雄性大許多,成年雌性體重多為44-64千克,而成年雄性體重多為40-55千克。
當然這個體重資料並不是絕對的,因為斑鬣狗在非洲的分佈範圍較廣,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多數地區都有,所以不同區域之間的斑鬣狗體型差異也比較大,比如尚比亞的斑鬣狗平均體型就比非洲其他地區的大一些,成年雌效能夠達到69.2千克,而雄性也有67.6千克。
斑鬣狗是一種“網紅”動物,在全世界知道它的人很多,但瞭解它的卻不多,甚至不少人都不知道它的全名是“斑鬣狗”,因此也產生了許多錯誤的認知,比如單從名字上就將其誤認為是犬科動物裡的一種,好在經過許多闢謠文章的講解,不少人已經知道這個知識點了。
但是接踵而來的卻是另外一個認知誤區,有人說鬣狗其實是貓科動物,事實上這也是不正確的,雖然相較於犬科來說,鬣狗跟貓科的關係的確要近一些,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是貓科動物了。
斑鬣狗為啥不是狗?
蝸牛不是牛,海馬不是馬,老婆餅裡沒有老婆,同樣的,鬣狗也不是狗,當然,科學上這樣解釋肯定是不行的,我們還得從鬣狗的分類與狗的分類說起。
狗與狼都是犬科犬屬裡面的物種,除此之外,犬屬還有紅狼、黑背胡狼等另外6種生物,但未包含鬣狗。
從生物學分類上看,所有的鬣狗都屬於鬣狗科,是獨立於犬科、貓科之外的一個科,但相對於貓科、犬科家族的“人丁旺盛”,鬣狗科可謂是“人丁凋零”,只有4個物種,分別是前面提到過的鬣狗亞科三種,以及土狼亞科裡面的土狼一種。
斑鬣狗除了名字上看起來像犬科之外,事實上不管是牙齒、頭骨還是身體構造上,與犬科都有著較大的區別。
由於斑鬣狗最常用的一種捕獵手段是“掏肛”,所以它們深知此招的厲害,為了防止非洲野犬等動物將此招用在自己的身上,於是斑鬣狗乾脆進化出了前肢長後肢短,前肢發達後肢較弱,臀部小而圓的形態特徵,這樣的好處就是使別的動物不容易抓住它的臀部,有效地規避了被“掏”的風險。
斑鬣狗前肢發達後肢薄弱的身體構造令它完全沒有速度的優勢,不過它的心臟質量佔體重的1%,這個比例較大,使得斑鬣狗能夠有較強的耐力,而它的爪子短鈍,但爪墊寬厚,這樣的構造也有利於長時間行走而不會損傷腳掌,所以斑鬣狗雖然也是群體捕獵,但不同於狼群分工合作強力追逐的模式,斑鬣狗通常是靠耐力跟隨獵物,最終耗盡獵物大多力氣,然後才開始捕殺。
斑鬣狗之有著強勁的裂齒咬力,主要是因為它有著食肉動物中最強大的頭骨構造,加上大顎肌,即便是它拼盡全力去啃咬,也不會對頭骨產生強大的衝擊,自然就不會有損傷了。
另外斑鬣狗的犬齒雖然沒有貓科動物發達,但前臼齒如圓錐狀一般,能夠輕易刺穿獵物的骨頭,也就賦予了斑鬣狗吃肉嚼骨的本事,而斑鬣狗的這種牙齒構造,也與灰狼等典型的犬科動物不一致。
從生活方式來看,犬科動物幾乎為群居,而斑鬣狗雖然也是群居生活,但彼此之間的模式大有不同。
斑鬣狗是母系社會,群體中的最高首領是雌性,通常被稱為“阿爾法雌性”,在鬣狗群裡面有著絕對的權威,斑鬣狗的首領通常是世襲的,幼崽在群中的地位往往由其母親決定,母鬣狗在群裡的地位越高,它的幼崽地位就越高,比如阿爾法雌性的幼崽在鬣狗群裡面,地位僅次於阿爾法雌性。
而狼群的首領往往是一頭最為強壯、經驗最豐富的雄狼,地位是靠硬實力打拼而來的,一旦頭狼呈現老態,群裡的其他年輕雄狼就會對它發起挑戰。
在狼群裡面,幼崽的地位是最低的,即便是群裡地位最低的成年狼,也要比未成年狼地位高,這點在進食的時候就能夠明顯看得出來。
另外狼雖然也會吃腐肉,有時會扮演“清道夫”的角色,但總體來說這個比重佔很小一部分,而斑鬣狗不一樣,食腐的佔比相對較大,尤其是非洲一些缺乏食腐動物的地區裡面,斑鬣狗會出來承擔這個“重任”。
所以整體看下來,斑鬣狗無論是外在形態還是生活方式,甚至是食性,都與大多數犬科動物不一樣,所以光從名字上就說它是犬科動物中的一種,這是極為不科學的說法。
鬣狗科屬於貓型總科,但不屬於貓科
為啥近年來又有那麼多人說鬣狗是貓科呢?主要是一些闢謠文章裡面沒有說清楚,或者說博主自己本身都沒有搞懂,一知半解就出來說話,導致了許多人誤解了其中的知識點。
簡單來說就是根據生物之間相同、相異的程度,親緣關係的遠近,使用不同的等級特徵,可以將動物分成界、門、綱、目等幾個重要的分類階元,比如拿獅子來說,它就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豹屬、獅種。
後來為了更精確地表達種的分類地位,人們在已有的分類階元之間加入了一些新的階元,比如亞目、亞綱、總科、亞科等,所以獅子在分類上就有了脊椎動物亞門、真獸亞綱、裂腳亞目、豹亞科。
關於以上的分類等級我們不需要太過熟悉,只需要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即可,在傳統分類學上,鬣狗科與貓科、獴科等同屬於貓型亞目,而犬科、熊科、鼬科等則分在犬型亞目下面。
後來隨著生物分類學不斷髮展,分類方式更為科學,人們就將貓型亞目、犬型亞目降級為貓型總科、犬型總科,而鬣狗科與貓科、獴科、靈貓科還屬於貓型總科,犬科與熊科、浣熊科、鼬科仍屬於犬型總科,無論從傳統分類還是從現代分類來看,鬣狗與貓科之間的親緣關係都要比它與犬科的近,基於此,人們才說鬣狗是貓科。
不過雖然鬣狗科屬於貓型總科,但在當今世界上,已經沒有任何一種動物與鬣狗科動物有著很近的親緣關係了,如果非要在貓型總科裡面挑一種與它關係最近的話,也並非是貓科,而是獴科動物。
歷史上鬣狗家族並不像現在這般“人丁凋零”,尤其是晚中新世時期,鬣狗家族極為繁盛,在史前時期,曾生長著一類跟獴相似的鬣狗,只是很快就滅絕了。
這裡面需要搞清楚的是貓型總科與貓科之間的關係,簡單來說就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所有的貓科動物都屬於貓型總科下面的物種,但貓型總科下面的物種並非都是貓科動物。
從分類學上面可以看出,鬣狗科與貓科在分類等級上的地位是一樣的,即我們數學裡面常說的並行關係。現代貓科動物40種,而鬣狗科動物只有4種,且二者在外在形態上面也有著極大的差異。
絕大多數的貓科動物都呈現出這些特徵:身材均勻,頭大而圓,犬齒、裂齒髮達,臼齒退化較嚴重,四肢中長,腳趾有彎鉤狀利爪,能伸縮,趾行性。
除了少數幾種之外,貓科動物大多擅長跳躍及攀緣,採用伏擊的方式捕殺獵物,所以它們身上往往會有著各式各樣的“迷彩裝置”,以幫助它們在環境中更好地隱藏自己,比如老虎的條紋,豹子的斑點等等。
與貓科相比,鬣狗科成員多數體型三分似犬但頸長,肩高而臀低,頸後背中線有較長的鬣毛,裂齒髮達能啃骨,日常飲食中腐肉佔據比重較大。
對斑鬣狗的其他誤解
由於斑鬣狗的生活習性在人們的眼中,總有那麼一絲的猥瑣或者不堪,所以從古至今人們也對斑鬣狗產生了許多誤會,除了將它們錯認為是犬科或者貓科動物中的一種之外,常見的誤解還有以下幾個:
誤區一:斑鬣狗主要食物來源是腐肉
這裡面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斑鬣狗的確會食腐,而且還會積極尋找腐肉,比如它常跟蹤在棕鬣狗後面,或者留意兀鷲的動向,因為後兩種是非洲大草原上典型的“清道夫”,它們嗅覺發達,跟著它們,就意味著有極大的機率能夠找到腐肉。
但斑鬣狗的飲食來源裡面的大頭,究竟是不是腐肉呢?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根本就不是,起碼絕大多數鬣狗棲息地裡面的斑鬣狗,它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捕獵,而且在非洲,斑鬣狗群所獵殺的有蹄類動物數量並不會比獅群少。
斑鬣狗是食肉目動物裡面最具社交性的一類,它們在“阿爾法雌性”的領導下,能夠形成較大的群體,且不同群體之間的競爭往往“點到為止”,雙方都不會受嚴重的傷,這使得斑鬣狗之間的內耗很少,讓它們有足夠的實力在草原上與其他競爭者較量。
如果說前臼齒賦予了斑鬣狗碎骨的能力,那麼大犬齒則賦予了它捕獵的能力,一項調查裡面顯示,斑鬣狗獨自捕食時的成功率為26%,而群體捕獵的成功率則高達46%,這點讓獅群都汗顏。
由於斑鬣狗食量較大,且群居,所以生活在擁有大量“清道夫”的非洲草原上,它們想要靠吃腐肉維持生活,是絕無可能的,斑鬣狗們必須不停地捕獵,而且需要捕食大型獵物。
雖然說斑鬣狗是一種機會主義的捕食者,對獵物的要求基本不挑,但它們更青睞於捕食體型在56-182千克左右的中大型有蹄類動物,小了不夠吃,大了搞不定,所以在生境中斑鬣狗的生態位與獅子幾乎重疊,自然也就捕食主流的食腐動物了。
誤區二:斑鬣狗咬力超過獅子
斑鬣狗咬力巨大的謠言由來已久,具體出處是來源於2017年的一個科普節目,叫《巨齒鋼牙》,裡面研究人員經過測量得出了一隻成年雄獅的咬力為311千克,而一隻亞成年斑鬣狗的咬力為271千克,節目中還說了根據記載成年鬣狗的咬力為450千克,咋看之下斑鬣狗的咬力的確比獅子強太多,這也是為何會有這麼多人說斑鬣狗的咬力要遠遠強於老虎的原因。
但是這個科普節目說的就正確嗎?事實上這裡面有很大的漏洞,首先就是測量方式的問題,研究人員在測量雄獅咬力的時候,先將金屬測力棒包裹一層肉,然後綁在樹上,期望雄獅能夠來啃咬,但結果卻大失所望,獅子只是一直舔,將肉舔光就走了,於是研究人員不得不改進測量方法。
第二次測量是將測力氣放置在一塊小尾羚頸部肉裡面,然後吸引獅子前來撕咬,結果獅子的確被吸引來了,而且咬住拖著走,於是測得獅子最高一次的咬力為311千克。
測量斑鬣狗的方式是將金屬測力器直接與奶源接通,只要鬣狗用力啃咬測力器,就會有奶水流出。
研究人員找來了一隻亞成年斑鬣狗,然後鬣狗為了獲取到奶水,拼命啃咬,因此得出了它咬力為271千克,資料幾乎與一隻成年雄獅相當。
仔細看的話這兩個測量方式差距非常大,鬣狗為了獲取更多的奶水,會拼命啃咬測力器,於是得出的資料會更接近於真實資料,而雄獅只需要用力咬一下,叼得住肉使之不會掉就行,根本不用花太多的力氣去啃咬,所得出的資料也是嚴重偏小的。
另外一個漏洞就是實驗中測量的咬力值實為裂齒咬力,即咀嚼時的咬力,而通常我們所說的咬力則為犬齒咬力。很簡單,拿我們人類來說,我們要撕下一塊肉的時候用的是門牙,而吃這塊肉的時候則用的是大板牙。
在食肉動物裡面,打架、捕獵所需要用的是犬齒咬力,而進食的時候多用裂齒咬力,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交叉比較。
咬力受許多因素影響,比如機體的年齡、身體狀態、體重大小等等,都能夠影響咬力,就拿同一只斑鬣狗來說,在其幼年、成年、老年、生病時所測得的資料也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物種與物種之間因為體型相差較大,無法直觀地比較,於是人們引入了“咬力商”的概念,指的是動物咬力除以其體重的商的迴歸,我們不需要對這個概念太懂,只需知道它是單位咬力就夠了。
2005年,悉尼大學生物科學院的一些專家們曾在《生命科學》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裡面給出了大多數野生動物的犬齒咬力資料,從這些資料裡面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一隻體重69.1千克的斑鬣狗,其犬齒咬力為733牛頓,咬力商為117;而一隻體重為294.6千克的獅子,犬齒咬力為1768牛頓,咬力商為112。
所以如果說斑鬣狗的犬齒咬力商大於獅子是正確的,但若說犬齒咬力大於獅子,則是錯的,畢竟獅子體重遠遠高於斑鬣狗,它的犬齒咬力自然就要比斑鬣狗強太多。
(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硬核的野生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