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一座位於廣東南部地海濱城市,是漢代、兩晉、南北朝古高涼郡治和隋時冼夫人幕府治所,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和補給站。擁有中國十大最美海島、首批國家級海洋公園海陵島和國家地質公園凌霄巖等為代表的美麗山水,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也是廣東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在“全域旅遊看陽江”的活動中,我們四天時間,遊覽了陽江風箏館、關山月故居、月亮灣、沙扒灣、黃金海岸、北洛秘境、大角灣等著名旅遊景點,其中有一個名氣聽起不大,卻很有意義的溫地公園——海陵島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陵島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位於陽江市海陵島的神前灣畔,總面積約6.08平方公里,整個公園是一個以亞熱帶紅樹林溼地為風景特徵、以生態保護為主、以觀光休閒和科普教育為輔的多功能生態公園,屬於海陵島“新八景”之一,公園內有全省首條最長建在海上的跨海木棧道,多個觀景涼亭,以及配套的功能設施。
行走在木棧道上,憑欄遠眺,紅樹林如同浮在海上的綠洲,而遠處有一個外形如同老鼠的小島,名為老鼠山,相傳是十二生肖之首“子神”的化身,為守護這片海域而與惡勢力生死搏鬥,後化為老鼠山,成為這裡的守護神。山上有“乾亭”、“坤亭”、“民心亭”、“清風亭”、“朗讀亭”,王羲之行書石刻,“子神石”、“珍珠井”、“盟誓環”等人文景觀。山上鬱鬱蔥蔥,植被茂盛,風光怡人,是很多人休閒、觀光、爬山的好去處。
據工作人員介紹,海陵島紅樹林溼地公園內的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有紅樹林品種7類,主要品種包括桐花樹、白骨壤、秋茄等,棲息著鳥類189種、甲殼動物29種、魚類25種,而且由於本地淺海海產豐富,常有白鷺等海鳥在此覓食,它們時而停靠海邊時而在空中飛翔,在紅霞與紅樹林襯托下,呈現出一派和諧之美。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岸獨有的地理景觀,具有別致的風情。潮漲時,紅樹林基本被淹沒,僅見小部分樹梢;潮退時,又全體露出,恢復紅樹林形象,如同“海底森林”一般。舉目遠望,滿眼樹幹、樹枝、樹根,彷彿望不到盡頭的綠色海洋。漫步在溼地公園內,棧道之下,隨處都可以看到像上圖這樣的小動物,小魚、小蟹多不勝數,而且很多都極為擅長偽裝,不仔細觀察,根本不容易發現它們。
我們注意到,紅樹林中的樹木很有特色,比如上圖這種秋茄樹,就是一種典型的紅樹種,屬於灌木或小喬木,最高可達3米,樹皮呈紅褐色,枝粗壯,有膨大的節。葉片橢圓形、矩圓狀橢圓形或近倒卵形,葉脈不明顯;喜生於海灣淤泥沖積深厚的泥灘,既適於生長在鹽度較高的海灘,又能生長於淡水氾濫的地區,且能耐淹。
據瞭解,紅樹林中的這些植物多是胎生植物,普通的植物種子成熟後就會脫離母體,然後在合適的條件下才開始發芽、生長,而紅樹林的種子成熟以後,既不脫離母樹,也不經過休眠,而是直接在果實裡發芽,吸取母樹裡的養料,長成一棵胎苗,然後才脫離母樹獨立生活。
這些紅樹種多生長在經常性受到海水淹滯的潮間帶,使其兼具陸地植物群落和海洋植物群落的雙重特性,在自然生態平衡中有特殊作用。紅樹林群落除了在溼地生態系統中具有促進土壤沉積物形成、過濾有機物和汙染物以及淨化水質等重要作用外,還有抵抗潮汐和洪水衝擊、減緩風浪、調節水流以及保護堤岸等功能。
我們注意到,在紅樹林之外,是一片退潮之後留下的灘塗,居住在海邊的人們,會根據潮漲潮落的規律,趕在潮落的時機,到海岸的灘塗和礁石上打撈或採集海產品,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趕海。
趕海的人群中,既有當地的漁民,為求生活而趕海,也有外來的遊客,為了體驗趕海的樂趣而趕海,其中還不乏一些小朋友參與,對於他們而言,有沒有收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體會其中的樂趣。
當時天色漸晚,有些趕海的漁民已經開始陸續收工,看他們提著沉甸甸的袋子,看來收穫不少,也算是滿載而歸,應該能賣個好價錢。
有的收工的,有的還在繼續的努力,看他們操作漁具,不停地在灘塗上刨著,應該是尋找貝類還是蟹類吧,邊上放有一隻桶,隔得太遠,不知道收穫幾何?
當天的天氣原本不好,幸運的是在傍晚時分,夕陽西下之際特地在雲層中顯露了一會兒,太陽的餘暉透過雲霧輕輕地灑在海面上,將沙灘與海面都染成金色,遠處的一位趕海人在海邊顯得頗有些孤獨。
另一個方向,一位趕海人用著三角形的漁網,奮力在的淺水的海灘中往返,長焦拉近,似乎發現了一點不和諧的地方,背上背的竟然是一個電瓶,大家猜他在做什麼呢?希望只是簡單的捕撈,而不是用電魚。
海陵島紅樹林溼地公園很大,我們去的時候正趕上退潮,所以趕海人還是蠻多的,他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所在的區域不同,用的工具也不一樣,想要尋找的目標估計也不一樣,或許都有不錯的收穫。
溼地公園的木棧道很長,一直延伸到前面的老鼠島,剛開始的一段全部是紅樹林,紅樹林之後是大片的灘塗,而灘塗之後則是遼闊的大海,海上停泊的大量的船隻,也不知道他們具體的用途,不過看形狀,估計多半都是漁船。
當天天氣不好,我們看到的鳥類並不時,時不時飛過幾只,大多都因為隔得太遠而沒有拍好,不時也有一些離得較近的,只見它們大搖大擺的在海灘中漫步,尋找著自己的獵物。
我們沿著棧道邊走邊拍,到達老鼠山的時候已快到集合的時間,所以我們放棄了爬上老鼠山的計劃,而是原路返回,途中看見不少老人還在繼續往裡走,上前詢問得知它們都是本地的漁民,吃過晚飯到公園中散步已經成了他們的生活習慣,對於我們而言,這只是我們擦肩而過的一個小景點,對於他們而言卻是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也是生養他們的故土,從小在這裡長大,靠海吃海,有著很深的感情,他們說如今條件好啦,棧道也修通了,每天沿著棧道散散步,一是鍛鍊身體,二是看看這片大海,便覺得心裡踏實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