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130天重新開放的國家大劇院,又適逢北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為三級,於是,每週相見的線上音樂會也將不再是空落落的觀眾席——6月6日19:30,“聲如夏花”系列音樂會“夏之驚雷”的演出現場,國家大劇院也將首次在疫情以來開啟“公益座”,邀請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代表、公安幹警、基層社群工作人員、大劇院會員、新聞媒體等100餘名觀眾代表走進劇院、走入音符中。
“讓劇院等演出,不讓演出等劇院”。自疫情發生以來,大劇院日常防疫工作便毫不鬆懈、嚴格有序地進行著,公共空間、常用電梯、千餘扇門以及5000多把座椅每天都會進行多次清潔消毒,以保障劇院環境的衛生安全。
本次演出,出於對觀眾和演職人員健康安全考慮,大劇院更將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規定音樂會當天所有觀眾均須佩戴口罩、出示健康寶,由工作人員引領測溫安檢入場。
與此同時,本場音樂會也將是大劇院對公眾恢復參觀以來,首次在劇場內帶觀眾演出。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音樂廳僅對池座和部分一層樓座開放,所有觀眾均按左右間隔2座、前後間隔1排要求就坐。
值得一的是,線上音樂會的導賞環節,主持人慄坤將和觀眾一起走進久違的劇院、感知熟悉的旋律。同時,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周海宏將對話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深入淺出地為線上線下觀眾揭示陽春白雪背後的奧秘,帶你秒懂古典樂。
演出中,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將先後上演海頓、莫扎特晚期最具代表性的天才作品,這也是線上音樂會開播以來,“交響樂之父”海頓作品的首次亮相。如此一來,截止到本場音樂會為止,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傑,終於實現線上系列音樂會的全面亮相。
6月6日19:30,北京青年報官方微博、北京頭條APP等平臺,將對演出進行同步影片直播。
曲目介紹
海頓 降E大調第103號交響曲“擂鼓”
交響樂之父海頓一生創作了104部帶有編號的交響曲,這首降E大調交響曲是其中倒數第二首,為整套“倫敦交響曲”中的第11首,是融合了作曲家畢生功力與感悟的巔峰之作。樂曲在一片肅靜中由定音鼓漸起遂消的滾奏拉開序幕,令人耳目一新,因此被稱作“擂鼓”。作品於1795年3月2日,海頓第二次訪問倫敦時首演,倫敦《紀事晨報》評價:像以往一樣,天才的筆觸,無論是旋律還是和聲。
1790年,匈牙利埃斯特哈齊家族尼古拉斯親王離世,其繼任者對音樂並不熱衷,於是長期受僱的音樂家海頓難得賦閒,前往藝術之都維也納。一天,一位陌生人敲響房門,邀海頓同往倫敦,為其系列音樂會創作交響曲,他就是音樂家及商人所羅門,著名的12部倫敦交響曲由此問世,成為海頓交響篇章的收山之作。
莫扎特 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 622
1791年對於莫扎特來說,是最為重要的一年,是年秋,歌劇《狄託的仁慈》在布拉格首演,歌劇《魔笛》於維也納首演。同年10月16日,這首最後的器樂絕筆《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於布拉格首演。12月5日,人類歷史上這位最偉大的作曲家留下創作中的《安魂曲》,撒手人寰,年僅35歲。
樂曲呈快-慢-快三樂章結構,原為單簧管家族中音域的巴賽特管所作,獨奏與樂隊的應和好似歌劇中角色的對話。第二樂章的旋律似一首質樸而崇高的詠歎調,讓人忽略世間煩憂與作曲家創作它時所忍受的病痛折磨。1985年,它出現在美國電影《走出非洲》中,後又被填詞為《陪我到天明》,被更多人所熟知。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編輯/賀夢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