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古鄭,寄語華州!
華州,因古華州境內的華山而得名。華州雄踞八百里秦川之東部,南有秦嶺橫臥,北臨渭水如帶。這裡是古鄭的發祥地,向為文明富庶的禮儀之邦。“少華(華州之代表山脈)蒼蒼,渭水泱泱,君子之風,與之久長”
華州新秦路 李勇攝
華州,方圓1127平方公里,四季分明。有浩瀚的森林,婆娑的青竹,清香四溢的荷塘,波光粼粼的魚池及菜園、瓜園、果園……,似片片翡翠,點綴著秀麗的山川。
華州瓜坡塬 李勇攝
華州有著漫長的歷史發展程序。遠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這裡生息。在老官臺、元君廟、泉護村等地發現了大量古文化遺址,是我國早期文明史的見證。西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宣王之庶弟姬友(鄭桓公)受封於此,建立鄭國。春秋時,秦國設定鄭縣。南北朝時西魏設定華州。中華民國建立後的第二年(1913),命名為華縣。2015年設為渭南市華州區。
華州公園西門華彩 李勇攝
這裡是周、秦、漢、唐的京畿之地,歷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戰國時秦國與晉、魏相互衝殺的刀光劍影;秦國偉大改革家商鞅慘遭殺害的斑斑血痕;東晉十六國時,不同民族的軍隊如潮水般漲落進退的金戈鐵馬;唐末昭宗皇帝被藩鎮劫持至華州的無可奈何的憂嘆;
華州捷雲樓 宋朝峰攝
五代時,封建武裝集團之間無情廝殺的腥風血雨,金、宋兩朝反覆爭奪的衝鋒吶喊;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倉皇逃遁的轔轔車隊……。而人民為了生存,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反抗鬥爭的怒潮:西漢末年,赤眉農民起義軍在此建國號、立皇帝,揮戈西向,直取長安;唐代黃巢農民起義軍堅守華州,與官軍進行了長達三年的浴血奮戰;明末農民大起義的狂飆,使地主豪紳的威風為之大掃;清末陝甘回民大起義的烽火,首先在這裡點燃;1921年,西北共產主義的啟蒙與先驅者魏野疇將馬克思主義的火種播入這裡。1928年渭華起義的熊熊烈火,如同黎明前的一道閃電,使人民看到了解放的曙光。1949年5月23日迎來了翻身解放當家作主的一天。
渭華起義紀念碑曹建剛攝
華州這塊千古毓靈之地,孕育出勤勞、樸實、智慧的人民。他們奮力抗爭,勇往直前,這裡的歷史和社會在他們主宰和奮擊下前進了!那凝聚的幾千年相延不斷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就是他們血與汗的結晶。華州的歷史長河中,英雄賢能代有人出。古代有唐朝軍事活動家郭子儀、北宋文學家李廌、明朝文人王維禎;現代有著名教育家楊松軒,為共產主義獻身的革命烈土薛自爽、吉國楨,傑出的科學家楊鍾健、楊述祖。他們不但為這塊土地增添了光彩,而且成為後人學習的楷模。
華州公園郭子儀雕像 曹建剛攝
華州人民在幾千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程序中,透過艱苦卓絕的奮鬥,終於創造出今天欣欣向榮、日新月異、充滿活力的現實。可是,成就與不足共存,機遇與挑戰同在,人民生活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化的任務仍很艱鉅。華州人民正在建設著更加文明、富庶、繁榮的新華州。
原文來源:《華縣誌》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