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文化的瞳孔可以看到中華民族文化長河波瀾壯闊,同時也蘊含著哲理,讓我們一起走近文化的世界,感受文化的魅力吧
《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中國古典小說。它雖然以神話開篇,但卻是高度還原現實的現實主義作品。
清代學者王希廉稱讚說:“(《紅樓夢》)一部書中,翰墨則詩詞歌賦,制世尺牘,愛書戲曲,以及對聯匾額,酒令燈跡,說書笑話,無不精善;技世則琴棋書畫,醫卜星相,及匠作構造,栽種花果,營養禽魚,針黹烹調,鉅細無遺;人則方正陰邪,貞淫頑善,節烈豪俠,剛強懦弱,及前代女將,外洋詩女,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優伶,黠奴毫僕,盜賊邪魔,醉漢無賴,色色具有;事蹟則繁華筵宴,奢縱宣淫,操守貪廉,宮闈儀制,慶弔盛衰,判獄靖寇,以及誦經設壇,貿易鑽營,事事皆全。”
就因為《紅樓夢》的內容宏富,包羅永珍,因而被譽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紅樓夢》的寫實程度達到什麼境界呢?
書中建築的式樣、佈局、建材、方位樣樣交待得清清楚楚,你如果按照書中的描寫去建造,是完全可以“還原”得出這樣一座建築的。
書中寫某個人物患病的治療過程,諳熟中醫藥理的中醫生對照書中人物的症狀、所羅列藥方及治療過程來看,會發現其病症與藥理無不絲絲扣合。
……
所以,有人認為,《紅樓夢》不單單是一部“百科全書”,還是一部集中華民族文化大成的書,是融中華民族藝術風格於一爐的書。
當然,《紅樓夢》最大的成就,還是在其思想的深度、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境界。這是任何其它藝術形式難以超越的。
我們讀《紅樓夢》,總是常讀常新,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比如說,以前讀《紅樓夢》中的“平兒蝦鬚鐲被偷”這一事件,總覺情節蹊蹺,頗堪琢磨。
事件過程粗看很簡單,細讀卻很複雜。
第四十九回書寫:那天冬天,榮國府來了好些親戚,寶琴、岫煙、李紋、李綺和寶玉幾個玩兒到一處,不亦樂乎。
寶玉在興奮頭上,就極力攛掇賈母接了湘雲來也一處熱鬧。
湘雲很會玩,和大家在蘆雪庵聯詩累了,拿鹿肉過來燒烤。
好巧不巧,平兒來了,也吵著要吃鹿肉,褪去手上的鐲子參加燒烤。
肉吃過了,平兒洗了一回手,回來發現鐲子少了一隻。
前後左右都找了,還是找不到。顯然,鐲子被人偷了。
但偷鐲子的人為什麼只偷一隻呢?
這是一個疑點。
鳳姐也在現場,她說了一句很奇怪的話:“我知道這鐲子的去向。你們只管作詩去,我們也不用找,只管前頭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
然後到了第五十二回,事情有結果了。
宋媽媽拿著鐲子去找鳳姐,鳳姐不在。宋媽媽就對平兒說,鐲子是小丫頭子墜兒偷起來的,被她看見了,特地拿回來還二奶奶的。
平兒鑑於幾年前寶玉房裡出現過“良兒偷玉”事件,不想把事情鬧大,就叮嚀宋媽媽,千萬別告訴寶玉,只當沒有這事,別和一個人提起。
她自己騙鳳姐,說鐲子找到了。那天鐲子之所以丟失,是跌落在草根底下,雪深掩沒了沒看見。等雪化盡了,再去找,發現黃澄澄的映著日頭,還在那裡,就揀了起來。
讓人詫異的是,為人精細的鳳姐居然信了。
儘管平兒不想把事情鬧大,但她覺得墜兒手腳不乾淨,應該遣走,就想把這事告訴襲人。
但是襲人不在,平兒只好告訴了同在賈寶玉處的麝月。
賈寶玉從麝月處知道了此事,並不很以為意,在與晴雯閒聊時,告訴了晴雯。晴雯的身份只是個丫頭,脾氣卻大得很,拿了簪子對著丫環墜兒的手一通猛戳,後來還把墜兒攆走了。
不用說,這也為後來晴雯被被攆埋下了伏筆。
墜兒被攆走了,但蝦鬚鐲是不是她偷的?
書裡沒有明確答案。
因為,說墜兒偷鐲子,其實只是宋媽媽的一面之辭。
有可能是宋媽媽自己偷了蝦鬚鐲,害怕被發現,所以冤枉墜兒,說是墜兒偷的。
又或者是其他丫頭偷的,因為知道鳳姐在查詢,所以偷偷放到墜兒那裡,結果被宋媽媽發現了。
反正,墜兒被攆,墜兒娘前來問被攆緣由,沒有人說起偷鐲的事——晴雯只是說她“懶”,“寶二爺當面使她,她撥嘴兒不動”,“就連襲人使她,她背後罵她”。
再有,平兒對鳳姐是無比忠誠的,她卻說她編造了一通假話去騙鳳姐,她的這個說法也存疑。……
總之,整個事件耐人尋味。
當然,事件的重要道具——蝦鬚鐲,也很讓人疑惑。
這個蝦鬚鐲是個什麼東東?它到底價值幾何呢?
鐲,是一個傳統腕飾,多用金、銀、玉等製成的圓環,束於臂腕間。
那麼,“蝦鬚鐲”應該是用蝦鬚那麼細的金絲編制而成的手鐲。
為什麼不能是“銀絲”或者“玉絲”呢?
因為黃金在金屬中韌性最強,延展性最大,能錘鍊成蝦鬚一樣細小的金絲。而銀達不到這種錘鍊成絲的效果;玉不是金屬,就更不用提了。
據相關冶金文獻記錄:黃金的薄度可以達到一公釐的五十萬分之一;而其拉長度,一分黃金可以拉成四千公尺長的一根黃金遊絲。
《天水冰山錄》中記,嚴嵩家被抄時,被搜出大量金絲製品,一種叫“折絲”,如“金廂折絲五鳳首飾”、“金折絲桃花管”等;另一種叫“累絲”,如“金廂玉累絲佛塔首飾”、“金累絲燈籠耳環”等。
另外有書載:“嚴世蕃當藉沒時,有金絲帳,累金絲為之,輕細洞徹。”
即嚴世蕃所用的蚊帳,竟是用金絲織成的!
金絲織成的蚊帳實物,現實中雖然不存在了,但明十三陵定陵出土的萬曆帝朱翊鈞的“翼善冠”及皇后的風冠,就是金絲編織製成的。
“蝦鬚鐲”既然是用金絲編制而成的,分量一定很輕。
平兒自己也說:“究竟這鐲子能多少重?原是二奶奶說的,這叫做蝦鬚鐲,倒是這顆珠子重了。”
分量輕,說明所用黃金量少。
但是,能否因為其黃金量少而認為它所值有限?
絕不能。
因為金絲編織成的藝術品,工藝價值難以估量。
為什麼難以估量?
首先看做工精細到何等程度,其次還得看雕鑿鏤刻成的花紋圖案以及整體造型的巧妙與精彩程度。另外,平兒也說了,這蝦鬚鐲上有珠,而且“倒是這顆珠子重了”——一顆“重”珠,本身就價值不菲,而珠在鐲上,則鐲的造型就應該是雙龍戲珠!
究其原因,用金絲編織金龍最為常見,而鐲上有珠,當然是二龍戲珠了。
而在古代裝飾造型中,“二龍戲珠”的圖式也是最常見的。《紅樓夢》第三回中寫寶玉的裝飾,就有“齊眉勒著二龍戲珠抹額”。
作者之所以在蝦鬚鐲的式樣上沒有做交待,就因為“二龍戲珠”式樣的手鐲是當時最常見的,他覺得沒有說的必要。
巧的是,近期頭條收藏、文化、歷史、國風頻道聯動與“覺醒全球巡展”,發起了的“覺醒吧寶藏”活動中,就有一件名為“雙龍金鐲”的展品。
該展品構圖造型就是“二龍戲珠”:用花絲鑲嵌技藝將細若遊絲的金絲蟠曲成蜿蜒雙龍,結構繁複,線條輕盈流暢,龍頭、龍身分別用不同的工藝和花紋。可惜的是,原本設定在兩條龍張開的嘴中的珠子不見了。但不管如何,它都是一件極其珍貴的藏品。
一方面,這件藏品印證了《紅樓夢》不負現實主義的“百科全書”之名;另一方面《紅樓夢》中的蝦鬚鐲故事,也反證出這件藏品的文物價值——它應該是明清時期身份如王熙鳳相當的貴族女子的配戴之物。
明代禮部志稿卷二十述皇家婚禮制度中有提到,“納徵禮物”中的腕飾共有四樣,其中之一就是“金龍頭連珠鐲”。即,金龍頭連珠鐲屬於皇家禮制所採用的重要飾物。
由此可見這一件“雙龍金鐲”展品除了其本身的黃金價值、工藝價值之外,其文化價值還是難以估量的。
文化中蘊含的故事總是這麼令人著迷,好了,今天小編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下期再與小編一起走進文化長河,感受文化的波瀾壯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