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象和諧的故事,聽聽他們怎麼說

人象和諧的故事,聽聽他們怎麼說

這是在雲南省玉溪市易門縣十街鄉拍攝的象群。 新華社發

連日來,雲南北遷象群持續引發關注。喜添“象丁”、大象食堂、從“象爸爸”到“象姥爺”……記者近期在雲南省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等亞洲象主要棲息地採訪,聽到了很多關於“人象和諧”的故事。

“希望還有機會見到小象,這段時間它應該長大了不少。”

——護林員畢仕學

時隔半年多,說起見證北遷象群“象寶寶”誕生的經歷,50歲的畢仕學還是有些興奮。北遷象群在普洱境內產下了2頭小象,而其中一次喜添“象丁”就是老畢發現的。

2020年7月15日,“斷鼻家族”象群北上進入普洱市,並於9月23日從該市思茅區遷入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境內。去年11月,象群到了老畢負責監測的梅子鎮民樂村一帶。這是他時隔20多年後再次見到亞洲象。

象群抵達當天,老畢與另一名同事擔負起了象群監測工作。11月22日一早,他們在一塊地裡發現了胎盤,估摸著可能有母象生產。直到下午,他們才確認,母象肚子底下有一頭小象的身影。

“果真是象寶寶!”老畢的心幾乎跳到了嗓子眼,並第一時間報告主管部門。為了讓亞洲象吃得更好,他還動員村民將地裡的玉米留著,供它們採食。

當地人告訴記者,小象誕生的山嶺叫“高麗中”。“我們給它取了名字,若是公象就叫‘高高’,母象就叫‘麗麗’。”老畢說。

“它們休息了,我才能眯會。”

——亞洲象監測員楊忠平

在思茅區六順鎮一座數米高的觀測塔上,楊忠平正手持望遠鏡,瞄準遠處的密林。

“一發現它們蹤跡,我就馬上發出簡訊預警。”楊忠平說。他每天都要行進在周邊林區,靠著大象留下的腳印和氣味來判斷其活動軌跡。

這是楊忠平與象為伴的第四個年頭。“它們休息了,我才能眯會。”他苦笑道。

常年與亞洲象打交道,免不了跟它們正面遭遇。2019年12月的一天早上,楊忠平跟往常一樣監測象群,由於霧太大,沒能發現在樹底下休息的5頭大象。突然,一頭受驚的成年母象衝他走來。他來不及多想,趕緊往回跑。

“這還不是最驚險的。”楊忠平回憶,有一次他不小心闖進了20多頭亞洲象的“包圍圈”,所幸象群沒有發起攻擊。

但楊忠平沒有退縮過。近年來,為滿足亞洲象的取食需求,普洱市在觀測塔旁建成1200餘畝的“大象食堂”,分時段分季節種上了棕葉蘆等植物,常年都有象群前來覓食。

“最多的一次,我見到51頭亞洲象,它們在這裡悠閒地吃著東西。”楊忠平說。

“照顧孩子可以慢慢講道理,但大象不一樣,它不會說話。”

——“象爸爸”熊朝永

“我是‘然然’的‘象爸爸’。”在位於西雙版納州野象谷的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熊朝永如此介紹自己的身份。他跟救助象“然然”的故事說來話長。

2005年7月,野象谷工作人員在一條河道內發現一頭受傷的小象,左後腿傷口很深且出現潰爛,上面爬滿了蠅蛆,隨時可能危及生命。隨後,一支由80餘人組成的營救隊伍趕來,將小象送往救助中心。

此後,有著豐富護理經驗的熊朝永擔任這頭小象的“象爸爸”。由於有牴觸情緒,小象曾把一名獸醫撞到牆上。熊朝永不敢靠近,但又很著急,“小象瘦瘦的,肋骨都露出來了。”

為了給小象補充營養,熊朝永從示範吃蘋果開始。這拉近了他跟小象的距離,為後續的藥物治療及護理打下基礎。遇到電閃雷鳴的時候,小象連續幾個晚上都發出哀嚎,熊朝永乾脆將床搬到小象邊上,徹夜守護。

這一陪就是十多年。2019年9月,“然然”產下一頭小象,熊朝永開始忙著帶象寶寶,“沒想到我又榮升為‘象姥爺了!’”

(據新華社昆明6月19日電)

 

來源:海南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38 字。

轉載請註明: 人象和諧的故事,聽聽他們怎麼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