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弓箭為何能夠一箭射死人?古代弓箭的真實用途是什麼?
古代的弓箭為何能夠一箭射死人?先從科學的角度說問題:古代戰場用的重箭重量大約100克,拋射到高考後,本身殘餘速度在重力加速度的加成下落地速度超過百米每秒。E=MC2,0.1*100*100=1000焦耳。普通手槍彈槍口出口動能一般在1200-1400左右。弓箭會沒威力?
箭頭絕大多數都是帶倒鉤的,而且體積比子彈大很多,被箭射中,不拔的話只要一活動就會攪動體內組織,可以想象一下插個湯勺在身體裡跑步是什麼感覺!只要中箭,雖然不會馬上死,但是基本沒什麼行動能力了,但是如果拔出來又會面臨兩個問題,箭頭是帶倒鉤的,脫杆會把箭頭留在體內,需要切開傷口取箭頭,順利拔出來傷口也會因為倒鉤拉扯而加大,甚至有可能扯斷筋腱和血管,古代戰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會在射擊前沾上燒熱的金汁,這屬於生化武器,受傷後清創非常困難,宋朝就是僅靠著先進的弓弩技術才抵禦住金、遼、西夏的軍事合圍一百多年。
玩過真弓箭的就知道了,弓箭的穿透力非常強,鈍箭頭沒有尖的都能在百米外輕鬆穿透2釐米的橡膠墊,何況是開刃的箭。第二,古代弓箭除非射中要害確實不會當場死亡,但是當時醫療條件也差的可以,中箭了除了地位高有好的大夫照顧的以外一般也堅持不了幾天就得完蛋。第三,古代除了一些高階將領的神級裝備能防箭以外一般計程車兵和低階軍官根本防不住,中箭就是倆窟窿。
古代弓箭的真實用途是什麼?古代的箭頭是開刃的 ,插進身體人動的時候箭會搖晃 ,只要插進上半身基本上就涼了 民間卻有很多做弓的大師做的弓基本上與古人的一致。弓箭殺傷力的確不咋滴,但是300多克的重量,只要50米每秒的速度足以貫穿人體,你就當被刺刀貫穿吧,不會馬上死亡,射中內臟器官一般會在十幾分鍾內失血死亡,並且因為劇痛無法站立和戰鬥,沒有射中內臟可以活下來,但是繼續戰鬥的可能性也不大,腹腔和胸腔被捅破,人就跟洩氣皮球一樣,無法戰鬥了。雖然不會馬上死,但是那樣的傷在古代是很難治療的,感染幾乎是必然的,敵人不可能箭頭消毒後才拿出來用!
古代的弓箭絕對和現在的工藝不能比的。而且這是消耗品,不存在寶箭!所以拿現代弓箭的射擊效果去想古代是不現實的。而且古代人的普通士兵體能和現代人不能比的,現代人就是個亞健康去古代都屬於精壯,只是缺乏鍛鍊而已,這個很快就能補練回來。就算是現代人,使用古代的方式你也做不出多好的弓箭來,記住不是一把,是標準列裝水平。不要拿現在的弓箭和古代的弓箭做對比,現在的弓箭是競技專案,都是輕質弓。古代的弓都是強弓,一個人能射個5-6箭就射不動了的那種,近距離傷害還是很高的。聽說過百步穿楊嗎?射程100步,就是150米,這個射程比手槍還高,說明威力至少能達到手槍的水準。
弓箭對付無甲目標是很厲害的,所以在古代鎧甲是判斷部隊是否精銳的主要標準。比如漢朝遊牧民族無鐵甲,就根本不是對手,入主中原也是在他們得到冶鐵技術之後。鐵甲就是專克弓箭的,鐵甲退出戰爭是因為火槍。弓箭主要是產生貫穿切割傷和發炎,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戰場中的雙方都是準備好的狀態下進行的,所以一切手段更多是為了消耗對方作戰能力和作戰單位,並不是要致死,而是失去作戰能力就夠了,特別是在那個連消炎概念都沒有的時代。
另一方面來說弓的種類有很多,後期因為著甲率和鎧甲對射擊兵器的阻擋效率的提高,清代弓箭已經進化成“小型投矛器”了,其箭桿的直徑與成年男性無名指一樣粗,再配其專為貫穿設計的“梅針”箭頭,可想其強大動能下的洞穿力,這樣的箭如果射入軀幹,雖然和當下靶箭頭一樣不拔出來就不會出血,但你也別想可以向電影裡一樣掰斷,因為箭頭後面有個插入箭桿中至少20公分長的小尾巴“鋌” ,而這個設計在青銅時期就已經有了,我在湖博的越王劍展廳裡看到,出土的箭頭鋌部有近50公分的長度!所以可以想象,弓箭打很早以前就不是狙殺武器,而是消耗目的。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用弓箭的都是醫術不發達的年代,弓箭雖很難致命但是一旦被射中會引起感染間接導致傷殘甚至是死亡。畢竟外科手術不發達又沒有抗生素的年代,從肉體上取箭頭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