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瘋狂小鎮!迪特福特乃歐洲“小中國”,莫諾維只有1個居民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國外的5個“奇葩”小鎮,其中有的小鎮全鎮只有一個居民,有的小鎮位於地下洞穴中,有的小鎮則濃縮在一棟大樓裡……

NO.1 惠蒂爾——最孤獨的小鎮

國家:美國

地球瘋狂小鎮!迪特福特乃歐洲“小中國”,莫諾維只有1個居民

在美國阿拉斯加,有一個只有200多人居住的城鎮——惠蒂爾小鎮。奇特的是,該鎮居民幾乎都住在一棟14層樓高的建築裡。

不僅如此,這棟樓裡還有超市、郵局、警局、教堂、政府、洗衣房……各種機構和設施一應俱全,儼然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小世界,所有人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等活動都在同一幢建築中進行,其中唯一一家酒吧還是中國人開的。

由於地理環境惡劣,惠蒂爾小鎮幾乎與世隔絕,僅透過一條狹窄漫長的隧道與外界連線,這條隧道就是惠蒂爾隧道(亦叫安東•安德森紀念隧道)是1943年為火車通行建造的,北美最長的公路隧道。如果鎮民對這種幽閉感到恐懼,他們可以駕車去附近的城市,但在夜晚,居民都會避免外出,因為連線外部的隧道在晚上10點半就關閉了。

地球瘋狂小鎮!迪特福特乃歐洲“小中國”,莫諾維只有1個居民

惠蒂爾小鎮位於阿拉斯加半島的東南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屬於副極地氣候和海洋性氣候,夏季多雨,冬季多雪。小鎮面積僅有50平方公里,地方雖小,卻有著悠久的歷史。

惠蒂爾旁邊就是惠蒂爾冰川,1915年的時候這個小鎮被美國著名詩人約翰•格林利夫•惠蒂爾命名。在二戰期間,美國陸軍在這裡建立了一個軍事設施,完成與港口和鐵路總站的連線。

小鎮居民原先住在巴克納樓,巴克納樓建於1953年,是惠蒂爾最初的一棟高樓,最早是兵營,這座曾經是阿拉斯加最大的建築還被稱為“一個屋頂下的城市”。但在1964年那場北美歷史上最大的8.5-8.6級地震引發的海嘯使得巴克納樓遭到嚴重破壞,有十三人死於由於13米43英尺的波浪,隨後居民全部搬到了霍奇貝吉克塔。

惠蒂爾雖然沒有第二產業,但這裡有傳統漁業,以及近年來成為小鎮重要經濟支柱的旅遊業。吸引人們前來旅遊的,每年來此旅遊的大約有70萬人。

NO.2 迪特福特——中國之德國分德

國家:德國

地球瘋狂小鎮!迪特福特乃歐洲“小中國”,莫諾維只有1個居民

迪特福特位於巴伐利亞州的中部地區,也就是慕尼黑以北的地方,整個小鎮面積只有79平方公里,人口才區區6000多個人,說實話就連咱們一個小縣城規模都比不上,但它就能成為德國的一個小城鎮。

這裡的人喜歡稱自己為“巴伐利亞的中國”,其實嚴格來說他們歡度的不是咱們的春節,而是每年2月份到3月份,也就是天主教大齋戒前最後一個星期四的中國狂歡節。

地球瘋狂小鎮!迪特福特乃歐洲“小中國”,莫諾維只有1個居民

那這個遠在歐洲的小鎮,為什麼會有一群喜歡中國文化,大搞“中國狂歡節”的人呢?

流傳到今天的說法有兩個,第一是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迪特福特所在的教區主教偏要認為迪特福特人交稅太少,就派出了司庫前去催收徵稅,迪特福特人在聽聞訊息後馬上把鎮子的大門緊閉,想逃脫這筆繁重的稅賦。進不去門的司庫來回氣憤的告訴主教“迪特福特人就好像中國人一樣把自己關在裡面不出來”。正因如此,“中國人”的稱呼就這麼流傳下來。雖然說這種說法略帶點諷刺意味,講的是我國古時候朝代更迭,躲在長城後面以防外族入侵的景象。

還有一種說法其實更具權威性,據說是因為幾百年前迪特福特人就開始跟中國人做生意,用白銀、手工藝品等,換取中國的茶葉、絲綢和陶瓷。隨著交往的不斷加深,迪特福特人漸漸地喜歡上了中國文化,不僅以“中國人”自居,還選擇了距離中國春節最近的2月份過起了“中國狂歡節”。

不僅如此,他們還擁有自己的“皇帝”。現任皇帝是“巴伐利亞中國”的第11任皇帝,叫做“福高帝”。

地球瘋狂小鎮!迪特福特乃歐洲“小中國”,莫諾維只有1個居民

有意思的是,這個“皇帝”不是世襲的,而是由民眾隨機選出來的,比如說這一任“皇帝”就是上一任“皇帝”去世後,在狂歡節上就用砸金蛋的方式挑選出來的普通民眾。雖然選舉方式滿是喜感,但是這個“皇帝”還是很厲害的,在連續的5天狂歡裡,就連當地鎮長都要被“貶職”為他的大官吏。

不僅如此,除了中國狂歡節,迪特福特做了許多事,一步步向中國靠近。

比如,在鎮子口,他們特意豎了一塊碑,上面寫著他們離北京天安門,還有7698千米。又或者,在政府辦公室門口,他們立了一個留著八字鬍,張開手臂的清朝官員雕像。就算在飲食上,他們也不再用刀叉,而是正兒八經地用起了筷子,還用得特溜,不得不服。還把中文定為他們的官方語言(歐洲唯一一個把中文當官方語言的地區),其實他們是純正的日耳曼人,迪特福特小鎮的大部分人連一句完整的中國話都不會說,只會一些簡單的中文詞。

然而,僅僅外在的改變,對他們來說,當然是不夠的。所以,他們還在鎮子裡,修建了許多中國博物館和中文學校,讓孩子們瞭解中文和中國文化。

NO.3 肯亞伊藤——長跑冠軍之鄉

國家:肯亞

地球瘋狂小鎮!迪特福特乃歐洲“小中國”,莫諾維只有1個居民

伊騰位於東非大裂谷肯亞段的北部。相傳,19世紀末,一位英國地質學家在東非大裂谷的一處懸崖附近發現一個石陣,並將一塊巨石標記為第十個山頭(Hill Ten),因為他從附近山谷出發翻越到此,正好是第10個山丘。久而久之,距離這個石陣約1公里的小鎮就被稱為伊騰(Iten)。

肯亞伊藤,盛產長跑冠軍,20位世界冠軍,3位奧運冠軍,“馬拉松之王”埃魯德.基普喬格的老家。因為地處東非高原,海拔2400米,增強了當地人血液攜氧能力,打小還要每天跑十幾公里上學,所以16歲都能跑馬拉松,媲美國乒,統治長跑。

在這個人口四萬餘人的小鎮中,職業賽跑運動員就有約3000人。小鎮的居民大多屬於卡倫金族。卡倫金人被稱作“奔跑的部落”,喜歡在高原上長距離捕獵動物。他們普遍體型修長,擁有一雙“細長腿”,極富跑步天賦。

其實,對肯亞人來說,跑步是一項工作。不是為了追求快樂而奔跑,而是為了生活、生存而奔跑。肯亞並不是一個可以選擇工作的國家,也不是一個經濟富足的國家。為了賺錢,除了跑步,別無選擇。

NO.4 庫伯佩地——唯一的地下城鎮

國家:澳大利亞

地球瘋狂小鎮!迪特福特乃歐洲“小中國”,莫諾維只有1個居民

庫伯佩地,是澳大利亞南部半沙漠地帶中的一個小鎮,與南澳州首府阿德萊德市大約有846公里的距離。庫伯佩地,屬於沙漠氣候,氣候十分惡劣,夏季地表溫度在50攝氏度以上,冬天寒風刺骨,乾脆挖到地下住(恆溫25度)。

最早是1915年的淘金者意外的發現了貓眼石(蛋白石),後來越來越多的挖礦者蜂擁而至,最後全球95%的貓眼石都產自這裡。蛋白石成了澳洲的“國寶石”,但讓這個小鎮更出名的卻是這裡最熱的天和最完美的地下村莊。

地球瘋狂小鎮!迪特福特乃歐洲“小中國”,莫諾維只有1個居民

在20世紀60年代,庫伯佩地的採礦業迅速擴張。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蛋白石開採,發展成為一個數百萬美元的行業。世界各地的淘寶人,大批的礦工,為了挖掘價值昂貴的歐珀Opal寶石,蜂擁而至,並逐漸在這裡定居下來。

地球瘋狂小鎮!迪特福特乃歐洲“小中國”,莫諾維只有1個居民

據有關資料介紹,如果想要在庫伯佩地購買地下住宅,那麼,只需要交付2.5萬澳元,請一輛挖土機,來工作幾天,一個五居室的地下套房,就能夠建成工,或者,也可以買前人留下的“二手洞”,總的來說,一般價格也不會太貴。

此外,地下城的各家各戶之間,並不相通,如果要串門的話,那麼就必須走上地面,再轉到鄰居家的洞口下去。

地球瘋狂小鎮!迪特福特乃歐洲“小中國”,莫諾維只有1個居民

如今這裡的地下住宅,早已不見早期那時的簡陋模樣,裡面的吊燈、傢俱、廚房衛浴,一應俱全,居住起來,還算比較舒適。有些人家,甚至還在地下建造了游泳池,並在相應的地面上,修建了私人機場。

庫伯佩地有許多因挖礦而形成的一堆堆的小土丘,因而在一些地方經常會見到“小心有洞!”、“小心坑洞!”的警示牌。

NO.5 莫諾維——最迷你小鎮

國家:美國

地球瘋狂小鎮!迪特福特乃歐洲“小中國”,莫諾維只有1個居民

內布拉斯卡州的莫諾維鎮是美國最迷你的小鎮,這裡只有一個居民——艾希,她是一間小酒館女主人,同時,她還身兼小鎮莫諾維的鎮長、財務部長、警察局長、道路清潔工、墓地管理員和圖書管理員數職。

為了不讓莫諾維這個小鎮落得解散的下場,艾希非常努力地維持小鎮營運。作為鎮上唯一的納稅人,她得向自己徵收500美元的稅金,以支付鎮上的水電;每年制定一份市政道路計劃,以獲得州政府補助;申請酒類及香菸販賣許可時,還得先以秘書的身份在檔案上簽名,等拿到許可證時再把它們頒給身為酒吧老闆的自己。做為全鎮唯一的居民,艾勒競選鎮長時總是所向無敵,年年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地球瘋狂小鎮!迪特福特乃歐洲“小中國”,莫諾維只有1個居民

30年代時,莫諾維鎮曾是一個繁華的鐵路小鎮,有150家商店,包括雜貨店,餐館,甚至監獄。

但是,同樣是30年代,巨型沙暴“黑色風暴”席捲了美國中部,肥沃的土地被連根拔起,農民們蜷在用板子釘死窗戶的木屋裡祈禱。黑色風暴沒有直接摧毀莫諾維,但隨後興起的汽車工業,還是讓這個靠農業與鐵路起家的小鎮難逃一劫。

它的興起和衰敗都依附一條鐵路,鐵路改道以後,小鎮像被拔了塞子的浴缸般迅速衰敗了下去。

90年代起,莫諾維的常住人口再沒突破過兩位數。後來搬走的搬走,去世的去世,進入到21世紀,艾希就成了這座鎮子的主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44 字。

轉載請註明: 地球瘋狂小鎮!迪特福特乃歐洲“小中國”,莫諾維只有1個居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