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差陽錯又遊覽一次綺園
最近這一年幾乎天天圍著運河轉,又是山陝會館又是大碼頭,又是小碼頭又是廊橋。這一年深深的被京杭運河陶醉和滋潤。猛然之間想起來,好久好久沒有去聊城運河博物館看一看了。原來在開發區住的時候,距離運河博物館那麼遠,還會偶爾去看看,現在天天和運河水親密無間,也應該再去一下聊城運河博物館了。
說了就幹定了就辦,現在距離運河博物館並不遙遠,上午就和妻子商議好了,要去運河博物館看看。馬上就要高考了,學生們要佔考場,下午上學的時候我家老二要求今天下午騎電動車上學,好把學校裡面等的書帶回家。妻子都沒有同意他的要求,因為我們下午要去運河博物館。
走到運河岸邊。我問妻子:“你也查了嗎?今天運河博物館不會不開門吧?”妻子說她忘了查。我拿出手機來看了看,找到了聊城運河博物館公眾號。去運河博物館需要預約。我就在手機上一頓操作。點選預約的時候,才發覺今天沒有名額了。再仔細一看,才知道。聊城運河博物館,週一真的閉館。
這個時候我們已經走到了米市街,既然運河博物館閉館,我們就隨便到古城裡面轉轉。過了聊城東關橋,妻子突然向北拐。既然是漫無目的,那就隨便亂轉吧。
到了紅星街東首,道路邊的路標顯示已經不是紅星街,而是城隍廟街了。我很奇怪,紅星街這麼傳統的街道,怎麼能隨便改名呢?路北就是我的高中母校聊城四中。妻子還笑著說,到你的母校了,要不要進去看看?
我倒是想進去看看,可是現在校園不隨便讓人進呀。
紅星街路南聊城四中斜對面就是金方昌烈士故居。可惜金方昌烈士故居關著大門,就是想去瞻仰下金方昌烈士也沒辦法進去了。那就沿著紅星街繼續西行。前面不遠處就是聊城的綺園。聊城綺園就是原來的聊城人民公園。古城改造的時候,又把這一處園林恢復成綺園。綺園是原來清朝刑部侍郎任克溥的故居。這個地方來過兩次了,綺園的大門正好還開著,那就去裡面看看吧。
綺園的大門兩邊書寫的一幅金字對聯:聊邑紛呈千卷畫,斯園獨佔一枝春。大門上面黑色的牌匾金色的大字綺園。字寫的蒼勁飽滿,不知道出自哪位名家手筆。
門口坐著一位穿黑色衣服的工作人員,正在低頭看手機,我們進門的時候,這位工作人員冷冷的說:掃碼再進。既然人家有規定,咱們就遵守吧。雖然硃紅色的大門上貼著一個文旅綠碼,顯得是那麼的不和諧 ,也許應該是疫情期間的產物吧。
掃碼我看上面讓預約,預約可以預約兩人,我就把妻子也預約上了。結果進門的時候這位工作人員又是冷冰冰的說,既然是兩個人必須掃兩次碼。作為工作人員,咱不說笑臉迎客,幹嘛如此冷冰冰的呢?進門心情就不愉快。我解釋說我已經預約上她了。這位工作人員極不耐煩的說,那就進去吧。
綺園的景色還是非常漂亮的,特別是園內綠蔭遍地,滿目蒼翠,滿眼綠色,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綠色特別的養顏。而且遊人不多,特別的寧靜安詳,正好符合我的要求。遊園就希望在寧靜的環境中進行。
松桂堂前有三位年輕人正在拍影片。用的裝置特別的專業,就是電視臺的那種專業的攝像機。我好奇的走到旁邊觀看,也許是文藝範兒太足了。我特別喜歡文藝的東西。
後來經過聊天才知道三位是《聊城日報》社的工作人員。正在拍攝一部反映聊城文化特色的影片片,反映詩佛王維在聊城的故事。我的到來並沒有讓他們反感。這一點令我很欣慰。
在聊城的高新區,有唐代古城濟州的遺址,著名詩人王維曾經在此度過四年苦悶的日子。
唐開元9年(721年),只有21歲的王維在殿試中摘得狀元,成為狀元郎,可謂少年得志。不過,沒過多久,這位年輕的狀元郎因罪被貶濟州,成了一名管倉庫的參軍。唐代的濟州治所盧縣,也就是現在聊城高新區韓集鄉高垣牆村一帶,這裡至今仍然高出地面兩三米,即濟州城遺址。
聊城日報社的工作人員拍攝的影片,就是反映的王維在聊城的故事,一位美女主持人臨水誦讀王維的詩詞。
他們在這裡一直拍攝,這一次我真的見證了工作人員的認真仔細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也知道了一條好的影片,製作出來是多麼的艱難。美女主持人在陽光下水邊一直重複一次一次的拍攝。負責拍攝的工作人員,既是攝影又是導演。工作認真仔細的堪比張藝謀片場拍片。
透過聊天我加上了兩位工作人員的微信。一位是聊城日報社的張建新。負責主要拍攝任務的是聊城日報社的閆振。後來聊城日報社的高磊主任也來了。加上微信之後,我請求他們這個影片拍出來之後立即轉我觀看。
拍攝到最後,美女主持人的臺詞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詩人王維最有禪意的一句詩詞。可是美女主持人表演的並不算特別自然。高磊主任感覺沒有表達出王維詩佛的境界。於是再一次的重新拍攝。我還在旁邊瞎出主意:拍攝這一句可以從側面拍攝演員走到水邊,然後坐在石頭上看白雲。體現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意境。
三位拍攝的太辛苦了,對工作真的太負責任了,我由衷的佩服。雖然現在紙媒有些沒落。但是聊城日報社有這麼嚴謹認真的工作人員。我相信聊城日報社以後一定會越辦越好。
半下午的時光過的很快,聊城日報社的工作人員還沒有完成他們的工作。我不能一直陪伴了,只能先行一步。綺園馬上也就要閉館了。期待著儘快看到聊城日報社拍攝的這一部反映唐朝著名的大詩人王維在聊城的影片。
陰差陽錯來到綺園,正好碰到聊城日報社在此次拍影片,真的是不虛此行。綺園我走了,但是我還會再來。而且就在不遠的將來。希望工作人員能改變一下自己的態度,不要再那麼冷冰冰了。我是咱們聊城人還好接受,如果外地朋友來了,這樣真的不好。
壹點號扈學秋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