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錢江晚報】;
“茶葉都旱焦了,很厲害,今年這個夏天太陽太大了。”沈生榮怪心疼的。
8月8日晚上快9點,小時新聞記者聯絡上還在茶地裡的老沈,他已經奮戰了四五個小時,剛剛結束澆水,又開始翻地。
沈生榮是西湖區上城埭村的茶農。今年夏天,高溫酷熱超長待機。眼見茶葉都被烤得焦黃,50多歲的他很心焦。每一天,都圍繞4畝茶地來做生活——太陽落山就要急急上山澆水,要到晚上十點才能歇下來。“這是我們茶農的主要收入,先吃一點飯,晚上回來再吃。”他嘟囔道,連日來乾旱,連水庫的水也少了,只夠兩天澆一次水,“高溫這麼猛,茶樹吃不消曬,人一定要勤快,不然會影響明年茶葉產量了。”
上城埭村植保員介紹,茶樹生長最適溫度10℃-25℃之間,持續在高溫乾旱、強光照射的氣候環境下8-10天,會出現茶樹日灼病,導致茶樹生長長勢弱,從而對茶葉的產量和品質產生影響。
省級西湖龍井非遺傳承人樊生華,也是西湖區一名茶農。高溫這樣猛烈,他每天凌晨四點多就要出現在茶地裡,做些除草的活。
“我家有9畝茶園,都是50年以上的群體種老茶樹,根系很深,應該能扛得住高溫吧。”樊生華說這些老茶樹,都是久經考驗的老傢伙,但是今年他也感到有點無奈——今年山上的自然水很少,無法滋潤茶樹,地勢上也無法接上自來水,“有點看天吃飯”。
連續高溫晴熱,龍井茶樹還好嗎?
凌晨4點半,
西湖邊茶園響起嘩啦啦澆水聲
今年這個夏天,太熱了!已是立秋過後,暑氣還久久持續,杭州依然是連續晴熱,最近幾天都是直衝40℃的節奏。
烈日炎炎,備受關注的西湖龍井茶還好嗎,它們如何抗過高溫?能否安然度夏?
今天(8月9日)凌晨4點半,小時新聞記者來到了西湖龍井核心產區之一的翁家山村,看看這裡的茶農如何應對高溫。
天還沒亮。山裡蠻涼快,氣溫大約25℃。茶農們就是要趁著日出前後的這段清涼時光抓緊時間為茶樹澆水。
從翁家山村委徒步,走上山路臺階,一路上遇到不少村民,也能看到一簇簇成群的茶樹。
應對高溫天,茶樹需要灌溉,需要水。不少茶農已在蓄水池旁拉水管。
而身後的山頭,村民都叫它大山頭,方圓大約500畝,澆一畝地得用上30立方米的水。
東邊泛起了霞光,天快要亮了。
在大山頭區域,有4個蓄水池,每個容量75立方米,水從九溪抽上來,是今年剛修建完成的。往年,茶農只能從自家接水管或是在自建蓄水池打水。
這樣的變化,讓不少茶農緩了一口氣。在他們記憶中,像今年這的連續高溫的日子不多見,“今年的高溫乾旱能比得上2013年那年”。
往山上繼續走,一位茶農已經接好了水管正在為茶樹澆著水。雖然清晨還算涼爽,她還是忙出了滿頭的大汗。她家有3畝茶地,凌晨3點就上山來澆水了,澆到差不多5點。
“得把土壤澆透啊,這天氣不僅人遭罪,茶樹也遭罪。你看摸上去這土潮潮的,就說明透了。現在這種天氣每天都得上山來澆水。”
在大山頭,西湖龍井茶樹主要有兩個品種,一是群體種,根系相對更發達一些,吸水能力強。另一種是龍井43,由於是扦插生長,根系要淺一些,在50釐米左右,相對來說抗旱能力弱一些。
茶農顧頤強今年58歲,已經種了30多年茶樹,品種是龍井43。他三步並作兩步跨上臺階,穿梭在茶地間,迅速找到屬於自己的6畝多茶地。
顧頤強有自家的小蓄水池,所以相比於其他要在公共蓄池水打水的茶農,會從容一些。
那麼一到就能澆水嗎?顧宜強搖搖頭,“要先弄好水管。”
一旁擺著鐵絲、水管、鐵鉗,顧頤強告訴記者,“心裡急啊,這茶樹沒水真是要枯死的,我走到我茶地需要30分鐘,把水管安裝在一起又要30分鐘,而6畝地大約要澆5小時。”
清晨6點30分,顧頤強安裝好了水管,等晚上5點再澆水。“現在澆的話,已經不是最佳時間了,我每天要上山兩趟,澆一次水,昨晚澆到凌晨1點才回家,真希望來一場雨,這樣我們可以稍微輕鬆點。”
除了澆水提供水分,顧頤強也為自家茶地安上了遮陽網。“後面溫度降到32℃左右,這遮陽網就可以拆掉了,現在這種天氣茶樹也靠遮陽網才能生存。”
顧宜強裝好水管,點上了一支菸,“年紀大了,農活總歸還是比較累的,其他沒愛好,就抽抽菸。”
他歇了一會兒,開始除茶地間的雜草。“這雜草長得快,生存能力強,又會吸水、吸養料,定期要除掉。”
竹簍裡放著草帽、手套和一些工具
“哎,你看那邊,都紅了。”
紅了——兩個字結著茶農們的愁,由於連日高溫天氣,部分茶樹葉子表面出現了明顯的泛紅,這是茶樹因缺水和灼傷造成的枯死現象,泛紅的茶葉易脫落、難出茶,這會直接影響出產茶葉的經濟收益。
顧頤強有5畝龍井43,1畝群體種,他也叫它老茶樹。
老茶樹不用遮陽,根系深。但記者注意到老茶樹也有一些樹葉泛紅、枯黃了。
翁家山種植的兩種茶樹,群體種老茶樹和“龍井43”各有擁躉。市場上,大部分龍井茶消費者都有“喝早不喝晚”的習慣。相比群體種老茶樹,“43”出茶早,能早大約7~10天,別看只有這短短几天,但能更早搶佔市場先機。
同時,龍井43因為根系較淺、對土質要求高等特點,需要茶農們傾注更多工夫,從培育,到灌溉,再到收茶,每一步都不能錯過時機。而群體種老茶樹口感更醇厚,更受資深飲茶愛好者的喜愛,由於是祖輩傳下來的茶種,也凝集了茶農們更多的感情。
村民們告訴小時新聞記者分辨兩種茶樹的方法,“一小叢一小叢的是群體種,一排排整齊排列的是‘龍井43’。”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邊程壹 見習記者 馬慶隆 通訊員 李林峰 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