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國:他為人恭順,賜累千金,卻仍然謙虛接士,貌無驕色
全琮(?-249年) [1] ,字子璜,吳郡錢唐(今浙江杭州西)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
全琮很有謀略,曾參與多場重要戰役的謀劃。其父全柔是孫氏宿將。當時中州士人避亂江南,依附全琮而居者數以百計,全琮輒爾傾家財以給濟,貧富與共,於是遠近顯名。後孫權以全琮為奮威校尉,授兵數千人,命其討山越。全琮募得精兵萬餘人,出屯牛渚,因功遷偏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以上表獻策擒關羽、破襄樊功,封陽華亭侯。
黃武元年(222年),魏國使曹休領舟軍大出洞口,孫權使呂範督諸將相拒,全琮常帶甲仗兵,伺候不休,並與徐盛擊破敵兵,殺魏將尹盧。因功遷為綏南將軍,進封錢唐侯。不久又與陸遜合擊曹休於石亭。當時,丹楊、吳郡、會稽郡山民起事,攻克屬縣,孫權分三郡險地設定東安郡,以全琮領太守。在任期間,明於賞罰,招誘降附,數年中收得萬餘人,境內遂安。後遷衛將軍、左護軍、徐州牧,尚公主孫魯班,自此一門顯貴。
赤烏九年(246年),遷右大司馬、左軍師。全琮為人恭順,言辭未嘗忤人,既見親重,賜累千金,卻仍然謙虛接士,貌無驕色。赤烏十二年(249年)逝世,其子全懌嗣任。全琮父親全柔,漢靈帝時舉為孝廉,補任尚書郎右丞。董卓之亂時,棄官歸鄉,本州闢其為別駕從事,朝廷就詔拜全柔為會稽東部都尉。
建安元年(196年),孫策進兵至江東,全柔舉兵歸附孫策,孫策表全柔為丹楊都尉。
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表孫權為車騎將軍,孫權用全柔為長史,後出任桂陽太守。全柔曾使全琮運穀米數千斛到吳,有所交易。但全琮到後,散用穀米,救濟貧民,空船而還。全柔聞此大怒,全琮頓首道:“我認為鬻米之事既非緊急,而士大夫正有倒懸危累之難,因此我便以米振贍,而不及先行啟報父親。”全柔亦奇其志。當時中州士人避亂至南方,依從全琮而居者數以百計,全琮輒爾傾家財以給濟,貧富與共,於是遠近顯名。後孫權以全琮為奮威校尉,授兵數千人,命其討山越。
後來,全琮開募召卒,得精兵萬餘人,出屯牛渚(今安徽馬鞍山市採石鎮),不久遷偏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大舉進攻曹魏,進圍曹仁於樊城、襄陽,全琮便上疏奏議討伐關羽之計,但當時孫權已與呂蒙暗議襲取荊州,唯恐事洩,因此對全琮之表寢而不答。後擒關羽,孫權置酒宴於公安,向全琮說道:“你之前曾給我說這件事,我雖然沒有回應你,但是今天獲得這樣的成功,也有你的功勞。”於是封全琮為陽華亭侯。
黃武元年(222年),魏軍曹休領舟軍大出洞口,孫權使呂範督領徐盛、全琮、孫韶等將領領舟軍前去拒敵。當時前線遭逢大風,東吳的舟軍漂到了長江北岸,遭到了張遼、王凌等人的攻擊。東吳的船隻相繼傾覆,士卒紛紛臨陣戰死、墮水受溺,死者數以千計。東吳軍隊,只得撤軍還守,此後,魏軍的臧霸數次以輕船鈔擊徐陵,因此全琮常帶甲仗兵,伺候不休。不久,敵兵數千人出於江中,全琮與徐盛擊破之,殺魏將尹盧,梟其首。全琮遷為綏南將軍,進封錢唐侯。
黃武四年(225年),孫權使全琮假節,領九江太守。
黃武七年(228年),孫權到皖城,使全琮與輔國將軍陸遜合擊曹休,大敗曹休於石亭。當時丹楊、吳郡、會稽的山民復為寇賊,攻沒屬縣,全琮時治富春 ,孫權遂分三郡險地為東安郡,以全琮領太守。全琮至時,明於賞罰,招誘降附,數年中,共收得萬餘人。孫權於是召全琮回牛渚,罷東安郡。
黃龍元年(229年),全琮遷升為衛將軍、右護軍、徐州牧,娶孫權之女公主孫魯班。 [11] 孫權使太子孫登出徵,既已出軍,至於安樂,群臣莫敢勸諫。全琮密表道:“自古以來太子未嘗偏徵,從隊時稱為撫軍,防守時稱為監國。如今太子東出,已違背古制,臣私下很是憂疑。”孫權聽從他的意見,命孫登回軍,自此人們都稱讚全琮有大臣之節。
嘉禾二年(233年),全琮督步騎五萬徵六安,六安人民皆四處散走,諸將欲分兵捕擒以邀功請賞。全琮說:“所為乘危以僥倖,舉不百全,這不是國家的大體。如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豈可謂全呢?縱有所獲,亦不足以弱化敵人而副於國家威望。如或有甚差池,虧損非小,與其獲罪,我寧願以身受之,也不敢僥功以負國。”
嘉禾三年(234年),孫權與蜀國約定日期大舉進攻魏國,孫權親自向新城進軍,朱然與全琮各接受孫權所賜斧鉞,任左、右督軍。適逢官兵疾病流行,故此未攻而返。
嘉禾六年(237年),衛將軍全琮襲擊六安,未不能克。不久,魏國廬江主簿呂習請求吳國派大軍前往,準備開啟城門為內應。全琮時任衛將軍,與朱桓一起率軍前往迎接呂習。軍隊到達後,因事情敗露,所以部隊返還。 [15] 當時,全琮為都督,孫權又命令偏將軍胡綜宣傳詔令,讓胡綜參與軍事。全琮因軍出無所收穫,商議打算部署各將領,搞些偷襲行動。朱桓一向氣勢高傲,故此羞於見自己的部下,於是前往見全琮,問行動的意圖,因激動發怒,與全琮計較爭執。全琮想自我解脫,於是說:“主公自己命令胡綜為都督,胡綜意思要這樣為好。”朱桓更加忿怒。
赤烏二年(239年),周瑜次子周胤先以罪過徙至廬陵郡。諸葛瑾、步騭聯名上疏,全琮及朱然俱上言陳乞,求免周胤,孫權許其請,然而周胤已經病死。 全琮又表用周瑜兄長之子周峻的兒子周護為將。孫權以周護為人秉性行為極壞,不肯任用。
赤烏三年(240年),全琮時為大都督,與魏將王淩戰於芍陂,形勢不利,魏兵乘勝陷沒五營將秦晃(秦兒)軍,顧譚弟顧承與張休本俱北征壽春,見魏軍陷陣,便奮力攻擊。顧承與張休遂遏止住魏師。當時全琮諸子全緒、全端亦併為將,見敵軍停下,便進而追擊,王淩軍遂退。論功行賞,朝廷以為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於是張休、顧承併為雜號將軍,而全緒、全端等人只為偏裨而已。全琮、全寄父子很是憤恨。
赤烏九年(246年),全琮升任為右大司馬、左軍師。他為人恭順,善於應承別人臉色而接受規勸,言辭從不嚴厲冒犯。起初,孫權準備出兵圍攻珠崖和夷州,都先詢問全琮,全琮說:“憑我聖朝的雄威,所向哪有不克之處?然而遠方異地,被大海屏障隔絕,水土中的毒氣,自古就有,兵民雜處,一定生髮疾病,相互傳染流行,前往者恐怕就不能再回來,怎會獲得很大的收穫呢?損失大江兩岸的兵員,去希冀圖取萬分之一的小利,愚臣對此心中不安。”孫權不採納他的意見。出兵一年,兵卒生病染疫死去十分之八九,孫權深為後悔。後來談話涉及到這件事,全琮回答說:“在當時情形下,群臣有人不進行勸諫,為臣認為這種人不忠誠。”
全琮被孫權親近重用後,他的家族子弟一道受寵顯貴。全琮所受賞賜累計千金,然而他還是謙虛地接待士人,臉上從無驕矜之色。
赤烏十二年(249年),全琮逝世,其子全懌嗣爵。後來全懌引軍救諸葛誕於壽春,可是因孫綝的嗜殺無道,而出城先降,魏國便封全懌為平東將軍,封臨湘侯。全懌的侄兒全褘、全儀、全靜等宗族子弟亦出城降魏,都在魏國獲封郡守之任及列侯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