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74歲爺叔足跡遍及百餘紅色景點

由 甫全勝 釋出於 休閒

“當我實地走訪革命者曾經拋頭顱、灑熱血的地方,在紀念館裡看到他們的英雄事蹟 ,每一次我都特別感動,有時眼淚也會止不住地流下來。”翻開手中厚厚的資料夾,看著眼前一張張特別的門票,汪志根的眼眶不禁有些溼潤。

他手中的資料夾一頁頁夾著的,是二十多年裡他走訪革命者故居、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門票。如今,這些門票被老伯整理成冊,向居民們進行公益展示,也引發了眾多居民的共鳴。

懷揣崇敬,老人愛上紅色遊

記者看到,這些門票被整整齊齊地儲存在塑膠夾頁中 ,每一張都儲存完好,老人還細心地做了標籤,根據地區進行了分類。“國家公佈了幾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我一個個地去走訪了,至今不下百餘個,我還走訪過許多革命者的故居 、戰地的舊址。”眼前的一張張門票 ,打開了汪老伯的記憶寶匣:遵義會議紀念館、百團大戰紀念館、平江起義紀念館、八路軍太行紀念館、趙一曼紀念館……一個個地點,讓他如數家珍。

汪老伯清晰地記得,在參觀夏明翰故居,讀到那首“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時,他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在參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時,他感動於這對偉人的高尚品格,更感動於他們之間平凡而熾烈的愛情;在參觀粟裕紀念館時,他感受著戰火年代的熱血洗禮。

“到了實地,我相信你會對這些革命者肅然起敬。”汪老伯感慨地說,正是懷揣著這份崇敬,這麼多年,每次旅行時,必定會去當地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或是革命先烈們的故居瞻仰,近幾年中,更是開闢了專程的紅色路線,短則兩三天,多則十來天,全部走訪紅色景區。

一個人、一個揹包的自由行

汪志根今年74歲,退休前從事了幾十年的機械工作 ,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唯一的興趣愛好就是旅遊。退休後,買來自助遊的書籍,研究出行線路,隔三差五地,汪老伯就來一次自己的“自由行”——捎上幾身換洗衣服,一個人揹著個揹包就出門了。一路上,節儉的老人對吃住行也沒什麼特別要求,坐火車、坐大巴,住幾十塊錢一晚的民宿,“只要能洗澡,乾淨就行。”

“我年紀大了,不太會用智慧手機,找不到路就問,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好心人。”汪老伯說,前陣子去安徽,同車的一位小夥兒知道他要去某戰役指揮部舊址,小夥兒怕汪老伯找不到地方,還手繪了一張地圖送給他,讓他印象深刻。

目前,國內除新疆、甘肅和寧夏三地,其他地方都留下了老人足跡。有些地方,汪志根還去過多次。

真正感動是從心底有感而發

去過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或是名人故居,除了在腦海裡留下印記,汪志根都會妥善保留下門票存根,留作紀念。同時,他也成為了一名收藏愛好者 ,積累下來的門票、火花、郵品,包括紅色景區的門票在內 ,至今已有20000多張。

近期,汪老伯挑選出500多張門票、火花等藏品,做了精心整理,在居住地周家渡街道所轄多個小區進行公益展出 ,居民們直呼“需要這樣的正能量”。“汪老伯收集的紅色景點門票 ,有紀念意義,更有教育意義。”上南二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餘平國告訴記者,社群將老人收集的紅色景點門票藏品掃描後做成展板 ,在居委活動室或是社群活動中心裡展出,汪老伯也會到現場,給居民們講一講革命者的事蹟和自己走訪的經歷。

“門票只是一種紀念,真正的感動是從心底有感而發的。”汪志根說,趁著自己身體還結實,腿腳方便,他會繼續去紅色景點走走看看,也把更多門票“背後的故事”帶給身邊的居民們。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