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回家過年,開著電動車在老家周邊繞了一圈,發現許多鄉村開始轉型發展旅遊。筆者所在的家鄉,擁有中國最大的沿海鹽場,所以對那些爆紅的天空之境,很難Get到它的美。因此若是發展旅遊,僅憑海灣、沙灘、鹽場,老家就能迅速出圈。
但意外的是,老家的鄉村旅遊錢倒是沒少花,卻只搗鼓著幾座住滿先人的山,還學別的地方蓋了一些亭臺樓閣,買了一些流量便標註是網紅地,總之最後卻只開發了個寂寞,不倫不類。那麼,為什麼我們的鄉村旅遊失敗多過成功?這裡可以結合韓國新冒出的網紅村來思考這個問題。
高度城鎮化和老齡化的影響,使得韓國農村與日本農村一樣泛著一股孤獨的氛圍氣息。位於韓國西南角海灣的樸只島、半月島,原是兩座默默無聞的海島。住在這裡的村民,世代靠捕魚為生,但由於老齡化嚴重、交通不方便、年輕人離去,這座海島逐漸變成一座不到150位居民的老人島。
2015年,當地政府看到了兩座海島的發展潛力,遂決定投資四百多萬美元,結合本地的特色優勢發展旅遊業。開發人員在前期調查過程中發現,當地有小範圍的藍色風鈴草,擁有眾多海島的韓國,村子要在海島風光上做文章並沒有什麼優勢,於是決定把村子打造成一座極致的紫色海島。
具體有多極致?除了加大對風鈴草的種植規模外,還引入了藍色的薰衣草,使其成為一片藍色花海。此外村民的屋頂、連線兩座島的橋樑、棧道、路,路燈全部粉刷成紫色。這還不是最誇張的,連村民的帽子、衣褲、鞋子,甚至是內衣褲都換上了紫色的顏色。
而且只要遊客穿上紫色衣服,就能享受免費上島的福利。說實話,當我第一次知道這座紫島的時候,不知道為何,腦裡瞬間跳出了個“紫衫龍王”。而這種浪漫的顏色,恰好是對抗孤獨最好的方式。
因為全部“換裝”成紫色,這兩座島被戲稱為紫島,並迅速走紅網路。而這兩年又因為疫情影響,韓國遊客出境旅遊受限,紫島成為一個熱門的新興網紅島,才一年多的時間就吸引了四十多萬遊客登島打卡。
旅遊大熱,不僅讓村民經營的餐館、民宿大賺特賺,也讓留守在島上的村民多了一份寄望的工作。遊客的到來,也衝擊了孤獨的氛圍,老人們臉上的笑容也逐漸多了起來,一切都往積極好的一面發展。
紫島的模式,算不上非常有創意。這種純粹一種顏色的鄉村,最經典莫過於希臘的聖托里尼、摩洛哥的舍夫沙萬,多種顏色便以義大利的五漁村為代表。這三座經典地標,也是各國跟風複製最熱門的模板。
客觀說,紫島的顏色讓本人有點頭暈,如果讓我在這裡走一天,那大機率會眼盲,所以我內心是拒絕它是美麗的,浪漫的。而它之所以迅速走紅,有一定的運氣作用,比如因為疫情影響帶來的內流量。
但它的極致思維卻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比如同樣來打造網紅拍照勝地,我們一些地方可能就放了一個彩門,一張搖椅,一排愛心字型,只為了拍照而拍照,完全是那種被照片騙過來的假網紅景點。還有一些是把所有出名的地方,一股腦兒拼過來,最後反而不倫不類。
我們還是得結合本地的特色,透過極致發散的開發,突出它的特色元素。然後再配置完整的主題生態環境、人文以及其它細節,也能走出不一樣的路線。但說到底還是專業人做專業的事,而要把旅遊做好,除了懂遊客,懂規劃以外,還得有一定的美學、設計的理念,這一點我們是欠缺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