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崑山似乎從來不缺少與眾不同的橋,
除了造型奇特的三角橋、四角橋,
更有作用奇特的“響板橋”。
小崑山鎮蕩灣謝家村東北江面上,一座古老的石橋在僻靜的鄉野間默然矗立。
這是一座曾承擔著防盜重責的橋。
清康熙年間,夏家村地處偏僻,時常遭遇盜竊的困擾。
一個叫做夏永興的村民恰在蘇州學石像雕刻,回村後結合自己所學到的雕石技巧造了一座石橋。
石橋上每塊橋板石都刻有花紋,橋板石塊之間留有米粒大小的縫隙。
人們過橋,步子踩在石板上,好比手指彈在鋼琴的琴鍵上,隨著步子的輕、重、緩、急,猶如演奏獨具特色、美妙動聽的樂曲,石橋發出了咯咯咯、通通通的響聲。
而橋墩的結構像是放了個鈴鐺,橋板的響聲傳導給橋墩,聲音會變化、增強。
自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響板橋建成後,有效的起到了震懾和示警的作用,解決了夏家村財物被盜的困擾。
還兼具了為走夜路的村民壯膽的功能。
過去鄉下偏僻,黑燈瞎火,野地墳丘間磷光熒熒,經過此橋,聽到熟悉的響聲,膽兒便壯了不少。
彼時村民都俗稱此橋為“響板橋”。
“響板橋”屬於板梁橋,長20米,寬2.5米,3孔無扶手,橋面每跨均用三塊花崗條石並鋪而成。
河中立二臺式橋墩,兩岸青石臺墩。
是松江區最大的三拖石板橋。
它的官方名稱是“永興橋”。
永興橋雖然很大,但其破損程度也不小,壘砌墩的橋墩上石塊已經脫落許多,橋樑斷裂兩塊用水泥梁替代,原先的響板橋橋板全部丟失,特別是兩端的引橋已經消失,廢棄的老石橋顯然已經無法正常使用,所有這些正是在各級文物保護名錄中找不到其大名的原因了。
永興橋呈南北走向,其東側不遠處有近期新建的水閘,如今人們的通行都經過水閘橋,這也是永興橋加速廢棄的原因之一。
在永興橋東側的主跨橋樑側面刻有橋名和橋銘,兩端有花紋。
橋樑上有鐫刻在六角形框中的永興橋橋名。
注意到南側橋堍有兩塊充作引橋的斷石,仔細看就是永興橋的主跨橋樑,其中“永興橋”三字陽刻在扇形框內。
一邊的橋銘刻的是建橋時間為“道光四年”,另一側橋銘是“桃月重建”。
永興橋西側的主跨橋樑及南側副跨皆由水泥梁替代。
爬上橋頂可以看到所謂三拼的橋面唯有東側還是老石橋原件。
從石橋橋樑結構可以看出永興橋原來是響板橋的形式,北側副跨兩側橋樑還在,中間擱板全部消失。
南側副跨與主跨一樣也是東邊一根橋樑是原物,餘下兩塊用水泥梁替代了。
橋頂上向東看,是一座可以通行小汽車的水閘。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水泥公路縱橫貫通,這座橋自然被沉沒在時間的深處。
如今響板橋很少有人行走,但有一種叫做“根”的東西,它像長長的絲線,連結著村民對故鄉的眷戀情懷,連結著響板橋的美麗傳說和走過響板橋的許多回憶。
來源:美麗小崑山 作者:美麗小崑山
【來源:新聞晨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