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要想成功,人脈並不是首要因素,而是要做到這七字真言
引言
《書·禹貢》中有句:''禹錫玄圭,告厥成功。''作為一個身處社會之中的人,每個人都想要取得成功,但是現實殘酷,人人都取得普世價值認為下的成功又顯然是不可能的。
那麼,怎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取得成功呢?關於這一點,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不同的人,基於自身的社會閱歷、社會認知不同,自然也會各有其看法、觀點。但是在普通人的認知中,人脈卻幾乎是公認的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因為在這些人看來,有了人脈似乎就意味著可以輕鬆藉助外力,從而取得成功。
可是,對於這一看法、觀點,明朝的心學大師王陽明卻持有不同的意見。他更是結合自己修行的經驗,將取得成功的方法歸納為七個字:“心、誠、知、底、耐、勤、行”。
而這七字真言,對於想要取得成功的我們而言,可以說有著極大的啟迪作用。
王陽明與心學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明朝著名的思想家。作為一位心學的集大成者,他更是被列為儒家四聖之一,與孔子、孟子、朱熹並列。
據記載,他出生之後年逾5歲仍不能說話,直至一高僧過其家,祖父為其改名守仁才開口說話。而在其後的履歷之中,他十五歲便上書獻策,而在步入仕宦之後,他直陳利弊,面對劉瑾等人他亦是毫無懼色。
雖然被貶,但亦能思忖良多,更是藉由此在龍場悟道。之後,他平定江西叛亂、寧王叛亂,更是在54歲時急流勇退,選擇辭官回鄉立院講學。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的心學四句教,更是影響深遠。
明穆宗朱載垕便稱他:兩肩正氣,一代偉人。至於後來人之中,孫中山、郭沫若、錢穆等人對王陽明以及心學也是推崇備至。王陽明的成功,無疑是有目共睹的。
但他的成功,卻可以說是對“心、誠、知、耐、勤、行、底”七個字的恪守與踐行的結果。
心:心無外物,心外無理
在王陽明看來,“理”存在於心中,人人皆可以成為堯舜一般的人物。而要想成為這種成功的人物,則就要先做到“心無外物”,因為“心外無理”。
而這種“肯定自我,強調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的觀點,無疑對於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是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的。
一個人,只有充分地肯定自我,強大自己的內心,這也才是取得成功的根本性因素。否則就如同“德不配位”一般,即便取得了一時的成功,也終究難以長久。
“誠”:持純粹心,做至誠人
《說文》中:誠,信也。誠信,作為傳統美德,它體現的既是倫理道德修養的要求,更是對人在生產、經營等經濟行為之中的要求。
王陽明認為只有內誠於心,外信於人,做到內外兼備,保持一顆純粹的真實之心,做一個至誠之人,如是才能讓他人信服,讓自己成為可以他人可以信賴的夥伴。
這樣一來,前路自然也就拓寬了。
“知”:立志由心,人貴自知
王陽明的心學之中,“知”可以說是哲學命題中的認識論。它是我們對事物的準確認知之後得出的一種論斷、認識。而後,王陽明強調“知而後行”。
這裡的“知”具體落實到我們個人,則可以當做是對自我的一種準確的論斷、認識。一如,我喜歡繪畫,但卻要立志成為文學家,顯然這就是“不知”,沒有正確的在“心”的主導之下“知”。
在“知”之下,也就要求我們要想成功則就要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準確的立志,即不好高騖遠,又不至於妄自菲薄。如此,再繼續努力,成功可期。
“耐”:耐得寂寞,等得苦盡甘來
這個“耐”字,顧名思義即是要求我們能夠忍的了,坐得住,正所謂:“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處人之所不能處”。
一個人也只有忍耐的了寂寞,吃的了這萬般之苦,方才能讓自己內心充盈,才能真正的守得雲開見月明。
王陽明的為官經歷便是如此,初入仕宦時不忿於宦官劉瑾干政,他憤而上書,以致於被貶龍場。
倘若一般人,定會自怨自艾,但王陽明有的卻是思考、忍耐。於是,就有了龍場悟道,也有了日後他並未同流,堪稱古今第一完人的評價。
“勤”:勤於求知,細於做事
在民間中有一諺語云: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有太和。這個故事用在“耐”、“勤”上亦是恰當不過。
而相較於民間的通俗化,王陽明則更顯具體,他說:勤於求知,細於做事。求知慾,可以說是一個人上進與否的標誌,但凡成功之人,我們都能從他們身上找到近乎貪婪的求知慾。
正是要“勤於求知”有如匡衡“鑿壁偷光”,蘇秦、張儀般“頭懸樑、錐刺股”的勤勞,才能讓自己保有上進之心,不至於沾沾自喜,輕易滿足;而這份勤於求知背後,學問也會更加精細。
“行”:知行合一,一念發動,便行之
既然有了前面的秉持本心,至誠立志,這“行”之一字便是我們要取得成功的實踐論。
而在現實中,我們之中其實並不缺乏“知之者”,但真正的踐行者卻少之又少。正是因為生活中多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也才導致了很多人的不成功。
如是就必須要“知行合一”,既然已經“知”,那就必須去在行動上配合,正所謂“一念發動,便行之”,這樣一來便可以剋制惰性,真正的在行動上產出成果。
“底”:但求無愧於心
有了前面的六字,其實一個人便已經很難失敗了,可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卻常見“一時的成功者”,難見“一世的成功者”。這是為什麼呢?
就在於這個“底”字之上,這個“底”既是我們界定成功與否的底線,又是我們用以做人的原則。
正所謂“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這就在我們心中設下了一個底線,一個必須恪守的底線,這個底線要求我們在道德上無愧於心,在法律上更是嚴格遵守。
而只有如此,你的成功才是長久的,你的成功才是幾無瑕疵的。
小結
作為一位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的心學理論可以說對於我們修身養性、立德立心有著十分重要指導意義。
這一點上,從他的這七字真言中,我們便可以窺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