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朝末年,民間有一動人女子,被眾人譽為仙女、隱士,結果是男人

由 士振文 釋出於 休閒

清朝末年,民間曾出現一個動人女子,引得千萬男兒為她寫情書,卻無人真正見過她的容顏。

有人說,她是天上仙女,不可被世人窺探。也有人說,她是隱士,不喜與人交流。

然無,百年之後,史學家經過考證,卻宣稱所謂才女,應當是男兒身。

一、一篇文章,引發好奇

1904年到1905年間,在當時的東北地區,日俄引發了一場大戰。世人皆知,它是日俄國對中國領土的爭奪戰,卻少有人知,這是一場由清廷引起的戰爭。

此前,日本在海上消滅清軍大量軍隊,目標直指東北。按照如此架勢,東北勢必成為日本囊中之物,於是清廷便在此時引入俄國,希望“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這個辦法雖有一定效果,卻也引發了民眾的積怨。身為泱泱大國,不敢直面彈丸小國的侵略,居然要靠俄國的攻擊保命。

如此“喪權辱國”,文人紛紛寫文章討伐。就在這時候,一位叫做潘小璜的女作者出現了。

她在《女子世界》中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女劍俠紅線、聶隱娘傳》的文章。《女子世界》是我國的第一部女性雜誌,在男尊女卑的男權社會,這樣一本具有女性色彩的雜誌本就引人注目,而潘小璜的這篇文章還含沙射影、意有所指。

在潘小璜的文章中,女俠客紅線、聶隱娘雖為女子之身,卻能在亂世中挺身而出,救國救命。女子尚且有此覺悟,而當時的清廷,卻為了避免與日本正面衝突,將俄國引入東北。

何等諷刺!何等屈辱!

這篇文章一經發表,人們紛紛對潘小璜產生了好奇。這該是怎樣一個有才情、有膽識的女子?

二、兩篇文章,萬千愛慕

不久之後,潘小璜又發表了第二篇文章——《中國民族主義女軍人梁紅玉傳》。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依舊是一位救國救民的女子,面對民族危亡,與侵略者戰到最後一刻。

兩篇文章接連發表,雖不曾涉及當時的政治,卻字字都充滿了諷刺意味。

對清廷行徑不滿之人很多,敢於發聲的卻很少。如今有了潘小璜,文人們受到鼓勵,也開始諷刺不斷。

起初,清廷想要鎮壓,抓了一些帶頭的文人。誰料清廷的抓人之舉,激化了民怨,當局只能被迫放人。

而引起文人覺醒潮流的潘小璜,始終是個謎一樣的存在。無人知道她的來歷,無人之人她的長相。許多文人才子想要得知潘小璜的訊息,紛紛前往雜誌社“鬧事”,最後也都無疾而終。

就在這時候,潘小璜發表了她的第三篇文章《哭陶亞魂》。這是一首寫盡中國人無奈與悲哀的詩。詩中的國人,面對民族危亡,心有餘而力不足,無奈至極。

此篇文章一經發表,潘小璜徹底成了文人圈中的大眾情人。如此有才的女子,世間罕有。於是,一封封情書,接連不斷地擠到雜誌社。

據說,僅僅一天的時間,情書就已經堆滿一房間。

然而,潘小璜始終不曾出現。

三、情書滿天,銷聲匿跡

在萬千男人的情書襲來時,潘小璜卻消失了。

此前,雖無人知道她的住所,也無人識得她的長相,但好歹有定期文章發表,她依舊是那個活在《女子世界》裡的才女。而現如今,潘小璜也不再發表文章。

短短几天,彷彿潘小璜只活在人們的想象中。

後來,有人說,在橋邊見到一位18歲左右的美少女,那便是潘小璜的真身。至於真假,不得而知。

人們對潘小璜的猜測還在繼續……是仙女?是隱士?是大家小姐?

但終究都無法驗證。

多年之後,當對潘小璜的追逐淡去,人們只記得曾經有一個女子,引發了清末的文人覺醒。

百年之後,史學家再來研究這段歷史時,他們發現,所謂“潘小璜”不過是一個筆名,它的主人叫做柳棄疾,是一位男子。

當時,筆名並不流行,柳棄疾以筆名寫作,已是罕見。身為男兒卻以女子筆名寫作,便更為少見。

史學家推測,大概是柳棄疾想要另闢蹊徑,引起國人覺醒與思考。女子都有此覺悟,你輩男兒顏面何存?

也有人認為,柳棄疾的做法,無非是想讓自己出名,坐收名利。

但不管處於何種原因,柳棄疾的目的達到了,他以“潘小璜”的名字,引來了萬千男兒的愛慕,激起民怨,成功點醒一大幫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