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盛宴背後:進擊的智慧場館

如果說今年的冬奧會上什麼最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各路高手盡情施展“冰雪魔法”之外,或許很多人會選擇開幕式上不拘一格的雪花形態主火炬臺。

而這僅僅是科技融入冬奧的冰山一角。在整個賽事期間,我們在很多環節都能感知到新技術帶來的全新體驗。

比如,如果您有幸進入“鳥巢”觀看開幕式,或者拿到了“冰絲帶”的速滑觀賽門票,那麼您將率先體驗到“智慧嚮導”提供定位精準、隨叫隨到的引導服務。

開啟AR導航應用,只需用攝像頭對準周圍環境,選取要前往的目的地,系統就可以直接獲取當前位置的定位資訊,和前往目的地的路徑導航,在AR實景疊加的路線、路標、箭頭指引下,幫助使用者輕鬆找到目的地。

冰雪盛宴背後:進擊的智慧場館

智慧導航讓冬奧體驗更便捷

這位新上崗的“嚮導”,便是由曠視科技研發的融合了AI和AR技術的智慧應用。某種程度上說,這個小小的導航應用,只是科技冬奧的一個縮影。沿著這位智慧嚮導的腳步,一張關於智慧場館的藍圖浮現在我們面前。

人工智慧與奧運場館擦出雪花

人工智慧、碳減排等大量新興技術和解決方案的應用,讓“科技冬奧”成為北京冬奧的一大亮點,為“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提供著“硬核”支援。

作為人工智慧賽道頭部企業,曠視科技也因科技與冬奧結緣。從本次舉辦情況來看,人工智慧與冬奧的交集比大家想象得還要多。比如,開頭提到的室內導航就是如此。

在網際網路時代,面對層出不窮的城市新座標,手機導航拯救了無數迷茫的車主和行人。但是,這並不能幫助人們完全擺脫“路痴”的困擾,因為還有複雜的室內場景。在過去相當長時間裡,受限於空間和訊號的限制,室內導航尚未得到大規模應用。

但近年來,隨著AI技術的發展,以AI演算法見長的曠視科技也一直在尋求和探索低成本、高精度、易使用的室內視覺定位方式。

於是,在一個偶然的時刻,亟待滿足的室內導航需求與不斷突破的AI技術實現了交集。2019年,在一次內部的創意碰撞討論中,曠視科技的演算法研究員受到自家機器人產品上的視覺重定位技術啟發,想出了在手機上使用攝像頭進行視覺定位尋找會議室的創意。

與傳統室內導航相比,室內視覺定位導航優勢明顯。

曠視冬奧專案工程師張長勝告訴我們,市面常見的室內導航,主要依靠藍芽、WiFi 等技術進行識別,容易產生成本較高、精度較低、場景使用受限等問題,尤其在相對封閉的場館,即使有移動或者WiFi訊號,但現場萬人扎堆,手機訊號差,幾乎不可能完成導航。

相較於其他室內定位技術,室內視覺定位技術具有高精度、易部署的特點,無需對室內建築環境二次改造,僅使用鐳射視覺地圖採集裝置對現有環境採集,就可以實現定位功能,並且將傳統GPS定位的5米精度,WiFi、藍芽定位的1-3米精度提升至亞米級精度。

經過兩年的持續打磨和升級,目前曠視科技的室內導航技術已經在冬奧會中得到落地。

“曠視科技研發的室內視覺定位導航系統,無需藉助過多裝置,除手機外無需額外增加感測器,室內環境也無需加裝輔助定位裝置,因而具有成本優勢。”張長勝在採訪中向我們這樣介紹。同時,該智慧導航系統還具備一系列貼心體驗和技術亮點。比如,該系統可在室內複雜多變的環境下,透過手機隨手拍方式便可輕鬆定位;支援離線識別定位,在人流密度較大5G/4G無法完全覆蓋的場所仍然可順暢導航。

事實上,除了室內導航,曠視科技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也同樣應用在冬奧會的其他環節。

比如智慧防疫,在本次冬奧會中,曠視打造的“區間智慧防疫系統”,實現了快速的無感測溫與健康核驗功能,能夠將防疫資訊檢測速度從分鐘級提升到秒級。

其中,在智慧測溫方面,曠視的明驥測溫系統在五棵松體育館、首都體育館等地完成了部署,值守在場館快速通行通道口,用人工智慧技術築起科技抗疫的防線。有了這個系統的幫助,主辦方只需要少數工作人員就可以完成大量的人員體溫排查,在大幅度提升檢測效率的同時,減少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冰雪盛宴背後:進擊的智慧場館

智慧防疫現場部署

上述科技的應用,大大增加了冬奧場館的科技含量。而隨著科技冬奧的舉辦,智慧場館也開始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中。

場館智慧化大幕拉開

在展示“中國式浪漫”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超大的8K超高畫質地面顯示系統、人工智慧實時捕捉技術、裸眼3D視覺效果等技術,為觀眾呈現了一幅簡約克制而又流光溢彩、科技與人文水乳交融的畫卷。

這幾天,一臺名為“獵豹”的超高速攝像機也頻繁登上熱搜,不僅抓拍了各種精彩瞬間,也成為科技戰袍加身的第二裁判員。

諸多高科技的亮眼表現,離不開國家對鳥巢、冰絲帶等冬奧重點場館的智慧化升級改造。

據瞭解,以鳥巢為例,其智慧化體系包括1個數字孿生作業系統、1個智慧運營中心外,以及包括健康環境管理、能源最佳化、裝置監測預警、數字消費、公眾服務等在內的8套業務應用。

其中,能源最佳化順應低碳環保趨勢。具體來說,能源管理就是透過智慧建築控制管理系統及能源管理系統,對包括場館內的各類大型機電裝置進行實時監控和最佳化控制,不僅為運動員和觀眾帶來更為舒適的賽時體驗,同時將保障園區達到合理的能源供需匹配,開啟綠色節能的執行模式。

正是上述智慧化體系的成功搭建,為鳥巢衝擊體育場館的科技新高度打下了基礎。正如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工作部部長常宇所說,“(相對於2008年)十四年以後大家再走進鳥巢,它其實已經跟當年的鳥巢不一樣了。它變成一個有大腦,有判斷,有眼睛,有感官的鳥巢。”

說到這裡,您可能會好奇,智慧場館與傳統體育場館究竟有何不同?在這裡,給大家做個簡單的科普。

根據曠視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所謂智慧場館,告別了冰冷單調的鋼筋水泥,不再是資訊系統的堆砌和整合,而是具備感知、互動、自我適應、自我進化,具有人體特徵和智慧特質的‘生命體’。”它將透過靈敏的感知裝置和智慧的場館大腦將“人、建築物與環境”融為一體,綠色、智慧、安全,進而全方位滿足人們的需求和體驗。

展望未來,智慧場館將具有以下三大特徵:自學習、獨立決策能力,綠色環保、舒適宜居體驗,多技術、業務協同並進。

其中,自學習和獨立決策能力是智慧建築的一大重要特徵。簡而言之,智慧建築能夠藉助人工智慧和大資料分析等技術,對其採集、儲存的海量資料進行彙總、拆分、分析與挖掘,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學習、自我分析和獨立決策,不斷挖掘有用資訊做出響應,並根據反饋資訊不斷調整自身屬性和功能,進而達到自組織、自協同、自適應、自進化。

近年來,隨著智慧城市的發展以及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應用,中國場館正向著智慧化方向發展。而此次科技冬奧的成功舉辦,更是為場館智慧化發展增添了一把“火”。

放眼全球,智慧建築專案已經在各個國家及城市如火如荼地展開,同高速發展的數字經濟一樣,進入到行業變革的視窗期。

根據MarketsandMarkets報告指出,全球智慧建築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9年的607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1058億美元,在預測期內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為11.7%。

有統計資料表明,中國的智慧建築市場的總投資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穩定增長。如今,中國智慧建築工程量佔世界總量的50%,相當於世界其他國家地區的總和。在這個過程中,場館智慧化正成為智慧建築專案重要的落地場景。與此同時,場館智慧化的積極探索,也會反哺智慧建築在其他場景的落地。

借勢科技奧運東風與智慧建築浪潮,“智慧場館”將成為一個具有感知和不斷進化的“生命體”,一個會思考的智慧大腦,一個人機物深度融合的生態系統,為智慧建築探索一個更綠色、更高效、更美好的未來。這既帶來了可觀的商業機會,也成為觀察中國產業升級的絕佳視窗,由此重塑的產業格局值得期待。

雷峰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42 字。

轉載請註明: 冰雪盛宴背後:進擊的智慧場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