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盛行千年:龍泉窯

由 鹹春葉 釋出於 休閒


北宋龍泉玉壺春瓶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著名的瓷窯體系,歷史悠久,影響廣大,因其地處浙江龍泉而得名,是宋代六大名窯之一。


北宋龍泉窯刻花梅瓶

龍泉窯創始於三國兩晉時期,於明朝末年逐漸衰落,是中國歷史上生產瓷器時間最長的瓷窯體系。龍泉窯屬南方青瓷體系,融合南北方技術之長,其燒製的青瓷色清如玉,溫雅可人,遠銷於世界各地,名揚海內外。


北宋龍泉窯雙系盤口瓶


北宋早期龍泉窯執壺

北宋時期的龍泉青瓷,胎骨較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處見赭褐色窯紅,胎微出燒,釉的玻化程度好,釉層透明,釉表光澤很強。裝飾花紋較簡練,常見紋樣有魚紋、蕉葉、金枝、荷花等。


北宋早期龍泉窯淡青釉五管瓶


北宋龍泉窯盅


宋龍泉窯青釉貫耳弦紋瓶

龍泉窯在初創階段經過了二百年左右的徘徊,進展緩慢,直到南宋中期,因宋人對清幽雋永的文人氣息的提倡,以及青釉瓷器燒造技術的提高,使它出現了質的飛躍。

要提高龍泉青瓷的水平,關鍵在於突出一個“青”字。此時龍泉窯調動一切技術力量解決“青”的呈色問題,經過改革,由原來的厚胎薄釉改為薄胎厚釉。

南宋龍泉青瓷精品都上三四層厚釉,多次上釉,多次素燒,最終燒製出粉青、梅子青兩種代表性的精品,它們以不同凡響的青色釉而獨樹一幟。

從工藝學角度來分析,粉青和梅子青釉是一種"石灰鹼釉"。這種釉在高溫中黏度較大,流動性較小,適宜掛厚釉。這種厚釉層中含有大量小氣泡和未完全熔化的石英顆粒,當光線射入釉層時,釉面會使其發生強烈散射,呈現出一種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從而使龍泉青瓷達到最高的審美境界。


宋龍泉窯青釉盤口瓶

重意境是中國傳統藝術的最大特點。中國傳統瓷器集實用與功能於一體,它雖不屬於純藝術,但作為文化還是萬變不離其宗。瓷器的外在形式為“器”,而內在為“道”,即意識和精神。

這種“道器並重”的中和思想,發源於中國人歷來提倡的“以德感人”的禮教宗旨。然而,瓷器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這種“道器並重”的思想是需要透過瓷器造型、紋飾、色彩完美統一而形成的藝術風韻得以表現出來的。而龍泉青瓷正是透過獨特的釉色表達了中國文化特有的內涵。

南宋龍泉青瓷的造型亦形成自已的風格,穩重大方,渾厚淳樸而又不失秀媚,器型豐富多樣,裝飾普遍採用刻花和堆塑法,頗具藝術匠心。


南宋後期龍泉窯把杯

南宋中後期是龍泉窯發展的鼎盛時期,同時也是我國青瓷史上的一個頂峰。北宋政權覆滅後,北方先進的制瓷技藝也隨政治經濟中心一起南移,大批能工巧匠“隨駕南來”,龍泉窯吸取南北技藝之精華,制瓷技藝日臻成熟完善。


元龍泉窯荷葉出筋罐

進入到元代,龍泉窯的生產規模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擴大,元代瓷器的出口產量急劇增長,龍泉窯也逐漸轉變為以民用和出口為主的生產模式。


元龍泉窯瓷塑像


元龍泉窯青釉劃花執壺


元龍泉窯神龕

相對於南宋瓷器的溫婉精緻,元代瓷器受元人大氣粗獷的審美影響,較為渾厚豪放,體型高大。元代的龍泉窯仍然處於鼎盛階段,這一時期,龍泉窯的瓷器胎質厚重,色澤也不如南宋時期那般溫潤如玉,但發展出豐富多彩的裝飾工藝和紋飾圖案,裝飾手法多種多樣,有刻、劃、印、貼、塑等,以劃花為主,花紋粗略,線條奔放,紋飾以雲龍、飛凰、雙魚、八仙、八卦、牡丹、荷葉等為多見。此外,還大量出現漢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銘。


元龍泉窯青釉執壺


元龍泉窯刻花玉壺春瓶

此時,已開始批次生產一些大型瓷器,銷往民間及海外。1975年在韓國西南部的新安海底發現一艘元代沉船,共打撈出一萬多件瓷器,其中多達9000多件是龍泉青瓷,可見龍泉窯在元代對外貿易中占主導地位。


明龍泉窯蔥管足鼎式爐

明代龍泉窯延續了元代的渾厚大氣之風,又配以精美絕倫的雕花裝飾,線條優美的花紋融於溫潤的玉色之中,豪放與精細並存,達到了一種全新的藝術高度。


明龍泉窯印花菱花口盤


明龍泉窯青瓷爐

十四世紀開始,明朝政府下令實施海禁,青瓷外銷量大幅度下降。龍泉窯只能以民間通用青瓷為主導,在造型、工藝和色澤上都不及以前那樣精細考究。


清龍泉窯帽筒

到了明末清初時,龍泉窯的瓷器造型粗糙、胎質厚重,也失去了其聞名天下的如玉色澤。至此,曾經名揚海外、絢爛之極的一顆瓷器明星——龍泉窯青瓷開始隕落。

清末民初之時,日本、德國、美國先後有人來龍泉蒐集青瓷,其後國內大批古董商紛至踏來,由此引發了龍泉挖掘古窯址和盜掘古墓之風。


明龍泉窯獸足爐

明龍泉窯燻爐

與此同時,龍泉當地研製仿古青瓷之風大盛,一批民間制瓷藝人紛紛加入此行。清光緒、宣統年間,孫坑範祖紿、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時,至民國初期,縣城廖獻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幾可亂真。

龍泉窯在中國陶瓷史上經歷了興衰沉浮,但以玉比德,以玉喻色的龍泉窯青瓷依然帶給我們無限遐想,歷經近千年的滄桑後,仍給人以淨化心境、沁人心脾的藝術感染力,在感嘆之餘更加當年敬佩龍泉窯的鬼斧神工。


為什麼龍泉窯瓷器能盛行千年而經久不衰?從青瓷的早期階段西晉時期來說,當時正值中國傳統文化繼春秋戰國以後又一次的文藝思想大變革時期,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包括哲學、宗教、藝術等,都經歷了明顯的轉折,人們的審美情趣轉向自然,由經學轉向藝術,道家思想盛行,產生了對“無為”之美的追求。

所謂“無為”之美,即是清虛、樸素、恬淡之美。這種思想反映在瓷器上,則追求清靜幽玄的格調,因而出現了清冷、幽遠,崇尚青色的青釉瓷器。此時,施釉技術有較大的提高,其青中微泛綠的釉色成為主流。

龍泉青瓷釉色深沉、幽靜、含蓄的美感正契合歷代文人雅士隱居不仕的情懷。古人崇尚青瓷,對白瓷卻不很重視,因為白瓷太刺眼,鋒芒畢露,而青瓷溫柔敦厚,委婉含蓄,能變幻許多不同感覺的青綠釉色,既體現閒適淡遠的自然美,又符合中庸、中和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教思想。


明龍泉窯青釉凸花纏枝蓮紋尊

青瓷的釉色是綠的,最美的綠色不過於翠玉之色,龍泉瓷器有著似玉般的釉色,中國傳統文化也賦予它獨特的含義。玉作為珍貴的自然物質,受到古人特別的喜愛,並把它作為吉祥、美好、幸福的象徵。

歷代瓷匠都竭力追求玉的美感,許多名窯生產的青色瓷都曾經獲得文人雅士的稱譽,但真正稱得上似玉的惟有南宋龍泉窯的粉青、梅子青。

儒教思想以玉比喻了人的許多美德。青色類玉,“以玉比德”思想,反映了玄學所宏揚的“清淡高逸的”審美風尚。青釉一方面符合中國傳統崇尚人格品德的思想,另一方面玉色內蘊、含而不露,也符合中國人一貫內向的民族心理特徵。


明龍泉窯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龍泉青瓷歷盡滄桑,最終以其累累碩果步入新的世紀。植根於民族傳統的當代龍泉青瓷藝術,在古老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意識融合交織中,以精湛絕妙的工藝、釉色厚如凝脂、青似美玉的美感而名震寰宇,極大地豐富了民族文化和世界藝術寶庫,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