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些您怎麼看,可以跟小編交流交流哦,小編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小夥伴們新劇即將來了,有沒有期待的小夥伴?
瑤族,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分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是古代東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國華南地區分佈最廣的少數民族,是中國最長壽的民族之一,傳說瑤族為盤瓠和帝嚳之女三公主的後裔 。瑤族廣泛分佈在亞、歐、美、澳等各大洲,民族主體在中國,分佈在廣西、湖南、廣東、雲南、貴州和江西五省(區)的130多個縣裡,其中以廣西為最多,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瑤族人口數為2796003人 。
瑤族的先人傳說,是古代東方“九黎”中的一支,後往湖北、湖南方向遷徙。到了秦漢時期,瑤族先民以長沙、武陵或五溪為居住中心,在漢文史料中,與其他少數民族合稱“武陵蠻”、“五溪蠻”。南北朝時期,部分瑤族被稱為“莫徭”,以衡陽、零陵等郡為居住中心。《梁書·張纘傳》說:“零陵、衡陽等郡,有莫徭蠻者,依山險為居,歷政不賓服。”這裡的“莫徭”,指的就是瑤族。
隋唐時期,瑤族主要分佈在今天的湖南大部、廣西東北部和廣東北部山區。所謂“南嶺無山不有瑤”的俗語大體上概括了瑤民當時山居的特點。唐末五代時期,湖南資江中下游,以及湘、黔之間的五溪地區,仍有較多的瑤族居住。宋代,瑤族雖然主要分佈在湖南境內,但已有一定數量向兩廣北部深入。元代,迫於戰爭的壓力,瑤族不得不大量南遷,不斷地深入兩廣腹地。到了明代,兩廣成為瑤族的主要分佈區。
明末清初,部分瑤族又從兩廣向雲貴遷徙,這時,瑤族遍及南方六省(區),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分佈局面,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明中葉以後,部分瑤族由廣西、雲南進入越南、寮國、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成為他國居民 。第二次支那戰爭期間,部分瑤族因受戰爭影響轉移到泰國難民營避難,後被聯合國難民署以難民身份安置在歐美諸國。
早在東漢時期,包括瑤族先民在內的“長沙武陵蠻”曾反對漢王朝的統治。《資治通鑑》說:“武陵蠻精夫相單程等反”,“長沙蠻反,屯益陽,零陵蠻寇長沙”。唐宋以來更多次地爆發了反抗鬥爭。
唐末,黃巢農民軍經過廣東北部和湖南南部時,當地包括瑤族在內的“諸蠻”群起響應,或在亂世中據瑤山“完壘自守”,保境安民,或與農民軍相呼應,互為倚仗,大敗官軍。
宋代,湖南桂陽、宜章、靖州等地瑤族人民不堪忍受宋王朝的政治壓迫、經濟剝削與民族壓迫,相繼起兵反抗,轉戰嶺南,有力地打擊了宋朝統治,迫使統治者作出讓步,並對民族政策作了一定的調整。
元代瑤族人民反抗元朝統治的鬥爭達四十餘次之多。
明代廣西地區大藤峽瑤民起義,從明洪武四年(1371年)以後的一百多年裡,鬥爭此起彼伏,烽火綿延各地, 是瑤族古代史上規模最大、反抗最激烈、影響最深遠的一次起義。
清代,瑤族人民的反抗鬥爭接二連三,持續不斷。順治、康熙年間,廣東的韶州、連陽、連南,廣西的富川、恭城,湖南的興寧,先後燃起了鬥爭的烈火。道光年間,趙金龍領導的瑤民起義,藍正樽領導的瑤民起義,雷再浩領導的瑤民起義,以及咸豐年間李天參領導的瑤民起義,光緒年間黎水保領導的瑤民起義,都給清王朝以沉重的打擊,加速了清王朝沒落和滅亡的程序。
鴉片戰爭以後,瑤族人民積極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光緒初年,法帝國主義覬覦兩廣和雲南,頻頻派出傳教士深入到一些瑤山,建立教堂,充當據點,勾結官府,欺壓瑤族人民,並進行間諜活動,刺探軍情。中法戰爭爆發之際,法國派兵侵佔雲南麻栗坡縣、馬關縣一些地區,強行徵丁派款,實行殖民統治,又暗中偷移界碑,企圖侵吞我國疆土。這些侵略行徑激起了瑤族人民的義憤,光緒三年(1877年),雲南麻栗坡、馬關地區瑤、壯、苗人民以刀、矛、弩、箭、火槍等武器,與法國侵略者進行英勇不屈的鬥爭,迫使法國侵略者在九年之後將猛洞一帶7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歸還中國。宣統元年(1909年),廣東連南瑤族人民在李觀梅領導下,聯合人民,搗毀了三江教堂和教會學校,表現了瑤族人民愛國主義鬥爭的精神。
19世紀末20世紀初,瑤族人民踴躍參加辛亥革命運動,參與了孫中山親自佈署發起的“上思戰役”、“河口戰役”。廣西恭城瑤族人李蒼霖,早年加入同盟會,成為積極分子,參與了廣西同盟會的組織與活動,柳州起義失敗後,到廣州尋找孫中山,後被捕犧牲。瑤族人民與其他各族人民一道,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在解放戰爭中,各地瑤族人民紛紛參加當地的游擊隊,開展武裝鬥爭。在巴馬瑤族自治縣西山老革命根據地,瑤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壯、漢等人民一起組織革命武裝,舉行萬岡起義,配合東蘭、鳳山的起義隊伍,於1947年攻下了萬岡縣城,堅持不懈的鬥爭,並於1948年在西山成立縣人民政府,組織以瑤、壯族為主的西山主力大隊,主動出擊,先後解放了萬岡(今巴馬瑤族自治縣)、鳳山兩座縣城,迎接解放軍的到來。桂北自1945年成立抗日遊擊隊後,經常活動在興安、全州、灌陽、靈川等瑤族地區。1948年10月,隊伍擴大到1300多人,成立桂北人民解放總隊,總部就設在全州縣東山瑤族地區。瑤族人民除大力支援游擊隊活動外,還派出了自己的優秀子弟參加游擊隊伍,並傳送情報、站崗、放哨、供應糧食、掩護傷病員等。其它地區,如十萬大山、桂中、桂東、粵北、雲南文山等地的瑤族群眾地紛紛組織或參加遊擊活動。1949年冬,隨著人民解放軍大舉南下解放兩廣、湖南,各瑤族地區的游擊隊配合行動,使解放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瑤族人民的信仰屬於多神崇拜。過去,瑤族認為萬物有靈,對自然虔誠膜拜,祭禮寨神、家神、水神、風神、雨神、雷神、樹神、山神等,每逢年節都要上香。對生產中的每一個過程,諸如狩獵、砍山、採集、耕地、播種、插秧、收割、建穀倉、吃新米等等,都要請師公占卦選吉日,舉行祭祀。盤瑤和山子瑤主要在山嶺上耕作,他們認為山都由山神掌管,必須敬奉山神才有收穫,故在圍獵野豬、山羊、黃猄等糟踏農作物的野獸時,先由師公或道公喃神,祈求山神保佑他們獵得野獸,以保護農作物,獲得獵物後,必須先用獸頭祭過山神,而後方能分配。
在瑤族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圖騰崇拜。盤瑤、山子瑤、坳瑤崇拜盤瓠圖騰,禁吃狗肉;廣西南丹大瑤寨瑤族“母猴媽媽”的故事流行了千百年,從中可以看出瑤族存在著圖騰崇拜。盤瑤、山子瑤、坳瑤不僅相信盤瓠是他們的祖先,繁衍出十二姓瑤人,還認為在十二姓瑤人遷徙的渡海途中遭遇大風巨浪而得以倖免於難,是祖先盤瓠保佑的結果。因此他們都要世代相繼地在一定時間進行“還願”——跳盤王,歌頌始祖的功跡,激勵人們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並祈求始祖保佑人丁興旺。
盤瑤、藍靛瑤和部分茶山瑤青年成年時,必須舉行一次“度戒”儀式,其意義與成丁禮相同。舉行儀式時,據說要翻雲臺(從一丈多高的臺上向後倒下),上刀山(赤腳爬上插有利刀的梯子),過火海(赤腳走過炭火通紅的火塘)等節目,歷盡艱苦考驗。只有經過度戒,才能結婚成家,和具有參加社會活動或進一步接受道公、師公傳授法術的權利,並相信死後可以昇天做官。其它支系瑤族大多隻有以下兩種人需要度戒,一是師公,二是道公,前者驅邪趕鬼,後者超度亡魂。無論哪裡的度戒,都要招待大批客人,歡宴數餐,有的僅豬肉就要耗費上千斤。現在各地的度戒儀式一般都比以前有所簡化,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已大為減少。一些壞的習俗已被革除,好的習俗則被保留下來,並賦予新的內容,促進人們的生產,豐富群眾的生活。度戒儀式中一些內容,如上刀山、過火海等,已經成為一些瑤族地區民族風情旅遊表演的保留節目。
瑤族以玉米、稻米為主食。嶺南四季溫暖,適宜蔬菜生長,園圃冬夏常青,人們終年都可以吃到鮮嫩的蔬菜有芥菜、白菜、蘿蔔、辣椒、茄子等;瓜豆類有南瓜、黃瓜、冬瓜、豆角、黃豆、飯豆等;肉類主要有豬肉、雞肉、鴨肉、牛肉、羊肉等;油類有豬油、花生油、茶油、火麻油、向日葵籽油等。
桂北地區的一部分瑤族盛行“打油菜”,即以油炒泡開的茶葉後煎成濃湯,再加食鹽調味,然後用以沖泡炒米花及炒黃豆等物,具有特殊的風味,有的以此代替午餐。吃“肉山”是廣西金秀瑤族為小孩做“三朝”時招待客人的特有吃法。肉山一般由九層菜餚組成,底層由竹筍、香菇、青菜、豬腸、豬肉等組成;第二、四層是瘦肉、豬肝、豬肚等,每塊都大如巴掌;第三、五層是肥肉片;最上層則用一塊重約兩斤的肥肉覆頂。整座“肉山”重達20多斤,裝在一個大簸箕裡,客人圍“肉山”而坐,各取所需。大部分瑤族有忌食狗肉的習慣,即使煮食,也必須在屋外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