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創作中的意趣之美,收藏了!
點選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墨竹的表現方法是以墨為主,它的物質則是毛筆、水、墨和宣紙。這種特殊的工具和材料決定了寫意墨竹的表現形式。我們知道西洋畫表現的是體面和色彩,而國畫就是點線和水墨的韻律。線上條和筆墨中形成國畫的一個重要的特徵。伴隨著寫意畫的發展,線和水墨又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畫者完全可以只追求線的變化,還可以運用筆的微妙變化、提按頓挫、乾溼濃淡等不同變化處理,來追求線的快慢節奏、韻律變化、濃淡變化等意趣。
一、氣韻生動 變化統一
畫竹體現氣韻。至唐宋以來,畫墨竹的常取其臨霜傲雪之態,體現清氣滿林勢,其氣韻生動,畫杆的方法,一般先從梢起筆,再向根部順勢畫出,難在節節跌下,筆意連貫,整個杆部要留節,梢和根部較短,中間較長,彎節不彎杆,杆杆點節,同時禁忌類同,如果只畫一兩隻杆,要注意濃淡變化,一般的前重後輕,使之有空間變化,在同一個只杆上墨色要統一,用筆中鋒圓厚,行筆時穩健,粗細均勻,變化統一。
畫墨竹,墨不要太濃,筆毫應選用純正之筆,落筆前要胸有成竹,用筆圓渾厚重,快捷爽利,不宜太快,過快,太快則漂浮,也不宜快慢,太慢則顯痴濁;墨色變化不宜太大,墨色變化大則顯的甜俗,線條不宜太瘦,太瘦就會顯得枯弱;墨色深淺變化得當,落筆應有深淺輕重,用筆有順鋒,有逆鋒,有疾有遲,筆筆生動自然。畫竹要用狼毫筆,市場上有一種專門用於畫蘭竹的筆,叫“蘭竹”。畫寫意畫一般要用大筆畫小畫,切忌用小筆畫大畫,所以在選購時要買大號“蘭竹筆”。
二、筆斷意連 形神兼備
畫竹構圖,畫墨竹首先要畫幹,畫竹幹要留節,接近稍的地方漸漸超短,中間漸長,到根部又漸短,畫竹幹要兩邊如界,節要上下相承,勢如半圓,又像“心”字無點,距地五節開始生長枝葉,畫葉子畫用飽和的墨色,一筆畫出,中間不要凝滯,畫葉要顯自然葉尖鋒利,不能像桃葉,也不能像柳葉,畫“個”字時要注意有破“個”字之法,畫“人”字用筆要分開一定角度,畫頂端的葉時,要畫出鳳尾式,使之左右顧盼,枝節分明,葉與枝相接,符合自然規律。
畫竹的姿態,主要取決於乾和枝葉的態勢,畫幹宜在婉媚中求剛正,畫節要在斷處筆斷而意連,畫枝要堅韌而挺拔,柔中帶剛,畫葉要硬朗中求柔美,幹、枝、節、葉形神兼備,主要體現柔和之美。主幹出枝,可從下往上,也可從上往下,一般情況下,人們往往習慣從下往上。畫時用筆先蘸墨在調色盤上調和,讓淡墨滲入筆根,再用筆尖蘸濃墨,用側鋒一節一節畫出。一般一杆以蘸一次墨為宜,這樣從起筆到收筆墨色會有由濃到淡的自然變化,如果中途換墨,則一杆之中墨色不統一。畫時要注意:每筆要留出一定的空隙,以便後期勾勒竹節,切不可留得太小或太大,這樣都不利於竹子特徵的表現。老幹要剛健有力,節大而枯瘦,用筆要“力透紙背”,用墨要乾枯;嫩枝則要柔美流暢而婉順,竹節小而肥滑。竹子小枝的生長規律是“互生”,也即左右交替生長,出枝的位子要合乎竹子生長的規律,切不可畫成“對生”和“輪生”。小枝下筆須流暢挺健,不可遲緩,這樣才能遒健圓勁,生意連綿。畫小枝時還要考慮到葉片的多寡,葉多則低垂,葉少則昂揚,同時還要根據風、雨、雪等自然氣象變化而描繪。可以採用小枝出枝法,主幹新枝組合法。
畫節的方法,畫完杆後,接著就要點節,畫節中間要筆斷而意連,上一節要蓋住下一節,下一節要承接上一節,畫節時上一筆的兩端翹起,中間落下,如同畫彎,使每一筆都圓渾,下一筆看上一筆的筆意,相接處有變化,自然得體,畫點需濃墨,俯仰要圓活,不能並列,不彎的太大,不能離枝幹太遠,不要雷同,生動活潑,行筆稍快。枝間長葉的地方成丁香頭狀,相合的地方,成雀爪狀,直的枝我們稱釵骨,有的由外向內,有的由內向外,雀爪還要加畫枝稍,才能夠成全枝。畫枝的同時要分左右,不要偏向一側,畫老枝需挺拔,節較大且枯瘦,嫩枝要柔韌,節較小,且肥滑。葉子多的時候枝略向下彎,葉少時枝向上仰,根據不同情況,如風枝,雨枝,雪枝等不同態勢,選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不拘一格。
三、有骨有肉 豐富多變
畫竹最難的是畫葉,下筆要有骨有肉,實按而虛起,一抹便過,不要遲疑,方能渾厚,竹葉的姿態豐富而多變,葉葉疊加,姿態飛舞,孤一併二,探二聚五,葉分老嫩,有陰陽之分,春竹嫩則上仰之勢,夏竹濃陰則下俯之勢,秋竹有繁茂之勢,冬竹有霜雪之勢,露竹潤,雨竹垂,風竹翻,雪竹低,各不相同,畫葉同時注意幾忌,一忌孤行,二忌並立,三忌如義,四忌如井,五忌如手指,如蜻蜓,忘似蘆葦葉,忌似柳樹葉,忌如桃葉等。
畫葉的形式很多,能表達風情雨露,畫風竹,杆的態勢挺拔有力,逆鋒起筆,畫風竹葉,自然順勢,但不能作一字排開,求變化,要疏落有致,畫雨中之竹,葉子態勢和風竹有相同之處,一般葉子不畫人字排列,姿勢統一,又各有不同,重疊較少。畫竹葉之前要了解竹葉的生長結構,不妨到竹園中觀察寫生。中國畫經過長期的實踐,已經概括出了一套撇竹葉的方法。下筆要勁利,實按虛起,一掃而過,切記拖泥帶水。撇竹葉由三筆起,組成基本的“分”字結構。撇葉時特別要注意每筆的高低穿插,切忌“平頭”,這樣就是“如叉”了。葉片無論多少,基本都是在三筆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在新增四筆、五筆、六筆甚至多組遞加時都要遵循“高低穿插”“虛實相間”的原則。老葉和新篁在形狀和組織結構上有較大的區別:老葉下垂,新篁向上,畫時要注意區分。
畫晴竹,葉子一般畫人字排列,人字相疊,枝梢先畫小葉,結頂再畫大葉,枝葉有仰背之勢。畫露中之竹和雨竹相類似,像晴竹,傾斜不太,結尾處露一長梢,枝頭略微彎曲。畫雪竹,枝條橫向取勢,葉向下垂,像風雨竹,枝葉上留白,外圍用淡墨渲染,承掛雪之意。
畫竹勾勒法,先用線條把幹外形勾出,然後用墨勾葉,注意穿叉美觀,層次變化,用墨體現陰陽向背,前濃後淡,小竹畫法,長的竹杆須畫節,而小的竹杆則不需要畫節,畫葉先濃後淡,注意有參差變化,虛實變化,渲染時處空白層次越顯得厚重,如果想染色,先用淡墨染,後用花青色染,如果不想有筆痕,則外輪廓不要溢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