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奉先寺大像龕,閃耀著盛世大唐的耀眼光輝

龍門奉先寺大像龕,閃耀著盛世大唐的耀眼光輝

龍門唐代石窟中,奉先寺大像龕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凡是到過龍門的人,無不被盧舍那大佛的博大壯美所震撼。奉先寺位於西山南部半山腰間,後代稱九間房。奉先寺在開窟造像時,別具匠心,一反常規,不採取全部開鑿洞窟的方式,而是依山就勢在露天的崖壁上雕造佛像,烘托出一種渾然天成的浩然大氣。

龍門奉先寺大像龕,閃耀著盛世大唐的耀眼光輝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佛龕。主佛蓮座北側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因為它隸屬於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奉先寺大像龕東西深約40米,南北寬約36米。

奉先寺佛像群以放射狀圖案排列,以盧舍那佛為中心。整組佛像群透過起伏的曲線旋律相連,在整體外觀上呈現出運動的美感。盧舍那佛頭高4米,耳長近2米,高度超過17米,居於該佛像群中心;兩邊二弟子高約10米,透過對比烘托出主佛像的高大壯美;兩個菩薩高約13米,這使得主佛像之外的近側造像從尺度規模上有所上升。然而,藝術家並不滿足於這種簡單的尺度對比,使神王、力士從相對高度下降到10米左右,且他們的絕對高度又高於弟子。因此,為神王、力士這類孔武形象展現出叱吒爭鬥的藝術氣魄。

龍門奉先寺大像龕,閃耀著盛世大唐的耀眼光輝

盧舍那佛,梵文 Locanabuddha,即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佛智的佛身。 “盧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廣大,光明普照。

龍門奉先寺大像龕,閃耀著盛世大唐的耀眼光輝

1500年來,大佛僅雙手及腿部以下因早年地質層的裂隙結構及氣溫變化因素而塌毀,其餘仍基本儲存完好。雖然如今人們已經無法真切地看到當初大佛被粉飾一新,受人頂禮膜拜的情景,但是仍可以推想出當初皇家貴族在此舉行隆重祭禮的場面。無疑,這裡的一切所表現的是大唐盛世的偉大和繁榮。

龍門奉先寺大像龕,閃耀著盛世大唐的耀眼光輝

站在近處,舉目凝望大佛,會使人驚歎不已。大佛身著通肩大衣,自右肩迴繞至左肩,覆蓋著全身的舒緩的衣褶,飄逸而浩蕩。看似流水,然而在薄薄的衣襞下卻顯示出壯碩軀體的健美之質感。透過佛身壯實厚重、韻律般的道道曲線,以及額面上大而彎曲的眉線和微微浮起的唇線,我們看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鮮活的藝術氣息。

龍門奉先寺大像龕,閃耀著盛世大唐的耀眼光輝

大佛的身後光豔奪目,是馬蹄形的神光和寶珠形的頭光,突出了大佛氣宇軒昂之勢。身光上冉冉躍動的火焰紋,以及飄然飛動的飛天,給大佛以舒適悠然之動感。尤其三層熠熠生輝的頭光使得原本不大的頭部質感,加上那長長的內削而下垂的耳垂的質感,使其更加清麗幽靜和厚重莊嚴起來。當你和它那永恆、恬淡、慈祥、智慧的目光對視時,你會頓覺心境空靈昇華,恬然平靜,會立時變得大徹大悟,超凡脫俗。

龍門奉先寺大像龕,閃耀著盛世大唐的耀眼光輝

二弟子中迦葉造像已經風化不全,但從僅剩的頭像區域性來看,雕刻家給我們展現的是一位飽經風霜老成持重歷經生活磨練的中年人;阿難則面容清秀光滑,文靜聰慧,拘謹虔誠,猶如未經世事的少年。從阿難的雕像來看,雙肩寬厚,頭大脖子短,且有項紋,胸部隆起,衣紋採用唐代所盛行的圓刀刻法。兩弟子放置於盧舍那佛兩側,猶如朝堂上分立左右,侍奉皇上的兩位高階文臣,來自外來宗教的迦葉與阿難,被賦予了中原文化的象徵意義,昇華成為大唐世界的俗世形象。

龍門奉先寺大像龕,閃耀著盛世大唐的耀眼光輝

龍門石窟護衛天王造像左右各一尊,身披鎧甲,頸有護頸肩有披縛胸有圓形護鏡,下身著有綁腿腳登尖頭戰靴,雙足踩一夜叉,夜叉坐於地上,雙手抱天王左腿,右手撐地,同洛陽唐墓出土的天王俑如出一轍。由此可見洞窟中的天王形象實際是以唐初高階將領為模特進行藝術刻劃的。

龍門奉先寺大像龕,閃耀著盛世大唐的耀眼光輝

力士,又稱“金剛力士”,是佛教的護法神,是唐人常見的武裝將軍的寫真。孔武暴烈的藝術形象,頗似強悍驍勇的宿衛禁闈的將領和武士,藝術家將其置入這一組群雕之中,更加襯托了本尊盧舍那的慈悲憫懷,突出了盧舍那在這一組造像中神化感染的力量。

龍門奉先寺大像龕,閃耀著盛世大唐的耀眼光輝

菩薩造像也體態豐腴健美,頭束高髻,瓔絡身,身姿嫵媚美麗,卻又不失端莊瀟灑,飄逸自然,充分體現了唐朝女性的審美特徵。龍門唐窟這兩軀菩薩,是比較典型的唐代菩薩造型。充分發揮了我國民族雕刻藝術線條造型的特長,從面型輪廓的勾畫,裙帔褶紋的排列,體形動態的設定,都精心運用了線條塑造的特點,富於動感地將這一藝術形象刻畫得雍容華貴風采照人。

龍門奉先寺大像龕,閃耀著盛世大唐的耀眼光輝

菩薩身披半透明的衣帛,豐腴而瑩潤的肌膚,散發著青春的活力,體現出成熟女性的風韻。面頰豐腴,眯著雙眼,帶著含蓄的笑意,顯示出輕鬆舒適逍遙自在的悠閒感,好像一個慈悲關愛母範天下的人間女子,又像一個為民解憂的萬能尊神。神性中帶有著人性的淳樸,人性中又顯示著神性的莊嚴,以最大的世俗化形象來體現著宗教的神聖性。它們所表現出來的這種雍容敦厚豐腴圓潤的體態風姿,充分體現了盛唐藝術飽滿充沛生機盎然的時代氣質,與北魏以來佛教藝術中“秀骨清像”的造型特徵形成了鮮明的藝術對比,表現出健康與活力。

奉先寺大像龕這組造像,是藝術家受佛教思想的影響,按照佛教的儀軌雕刻出的具有不同性格和氣質的大型佛像群,同時還展現了這組群像之間的內在聯絡,突出了共同的主題,展示了當時雕刻藝術家的高超技藝。這種無人工斧鑿痕跡的創作觀念直接影響了後世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的標準。這也是藝術家對生活觀察入微,對所表現物目的性的準確把控,以及對錶現空間的尺度規律的精準把握的成果。是我國造像藝術表現的一座高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039 字。

轉載請註明: 龍門奉先寺大像龕,閃耀著盛世大唐的耀眼光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