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紅色地標丨週末要“遊”不一樣,帶你追尋高明紅色印記

由 烏雅建義 釋出於 休閒

又到週末
明仔的週末“遊”點不一樣~
今日就帶大家打卡“高明紅”
在更合鎮合水圩合瑤路,一處建築格外莊嚴肅穆。鮮紅的國旗迎風飄揚,廣場上戰士形象雕塑令人肅然起敬,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紀念館(以下簡稱“粵中縱隊紀念館”)矗立在此,迎接每一個前來重溫革命歷史、感懷革命精神的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華南粵中地區建立的一支人民軍隊。1949年7月18日,中共粵中分委、軍分委向全區各級黨組織和武裝部隊連以上單位發出了《關於成立粵中臨時區黨委及粵中縱隊的通知》,宣佈粵中臨時區黨委和粵中縱隊正式成立。
在戰鬥中,粵中縱隊的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粵中解放戰爭的光輝史詩,為隨後接應人民解放軍南下解放廣東奠定了基礎,為廣東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英勇作戰
為解放全廣東書寫不朽功績
紀念館共有兩層,陳列分為八大部分。跟隨設計的參觀路線,看著兩旁詳細的文字記錄和文物展示,一段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史彷彿就在眼前重現。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當局不顧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的強烈願望,在重慶談判期間開始大舉進攻中共領導的解放區,其中包括1945年10月進攻粵中人民抗日武裝——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粵中人民抗日武裝突出重圍後進入山區活動,以躲避搜捕和迫害。
1946年8月,廣東黨組織號召各地分散隱蔽人員開展武裝自衛鬥爭。同年冬天,國民黨駐華南地區的正規軍隊幾乎全部北調,為廣東的武裝鬥爭打開了缺口。針對廣東敵兵兵力日漸空虛的形勢變化,廣東區黨委作出了恢復公開武裝鬥爭的決定。1947年3月至5月間,各地紛紛重建武裝,發動、組織群眾開倉分糧,開展反“三徵”(徵實、徵兵、徵借)鬥爭,打擊地方反動勢力。
1948年3月起,面對解放戰爭的新形勢,粵中全區掀起了大搞武裝鬥爭的高潮。各地的人民武裝實力不斷壯大,連續挫敗國民黨當局的“清剿”計劃。1948年9月~10月,粵中人民武裝按照上級部署,對敵鬥爭進入轉守為攻的階段,部隊紛紛挺出山區,進入平原,主動出擊。
1949年6月,粵中人民武裝發展至6800餘人,控制地區人口達250多萬,有12個縣級人民政府相繼成立。粵中人民解放鬥爭進入迎接全面勝利的新階段。
同年初夏,隨著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天險,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發出了關於大軍渡江後的工作指示,要求各地人民武裝在南下大軍到達前,必須把廣大農村解放。1949年6月27日,中央軍委及政治部覆電華南分局,同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7月18日,中共粵中分委、軍分委按照上級指示,向全區各級黨組織和武裝部隊連以上單位發出了《關於成立粵中臨時區黨委及粵中縱隊的通知》,宣佈粵中臨時區黨委和粵中縱隊即日起正式成立。8月1日,粵中臨時區黨委在高明縣合水圩召開慶祝大會,公開宣佈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成立。
在1949年10月初展開的解放廣東戰役中,粵中縱隊協同大軍作戰,粵中軍民奮勇作戰,為粵中地區全境解放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粵中黨員和戰士不怕犧牲,前赴後繼,用熱血譜寫了屬於粵中的英雄讚歌。
緬懷先烈
新時代不忘革命精神
粵中縱隊紀念館講解員陸豔芬:
粵中縱隊為粵中地區的人民解放鬥爭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在2004年,經粵中縱隊老同志倡議,粵中縱隊紀念館在佛山、江門兩地的努力下順利在更合鎮合水圩建成。原粵中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歐初為紀念館題了館名。
陸豔芬對粵中縱隊的革命歲月如數家珍,看到越來越多的人來到紀念館參觀瞭解粵中縱隊的歷史,她心裡非常高興。“沒有革命先烈的奮鬥和犧牲,就不會有現在的好日子,我們這一代人要不忘歷史,努力奮鬥。”陸豔芬說。
高明區博物館副館長楊麗東表示,粵中縱隊的歷史和革命精神是值得珍視的寶貴精神財富,區博物館將充分發揮紀念館的平臺陣地作用,繼承好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文化。
2005年,粵中縱隊紀念館建成。紀念館分為兩層,展示陳列了粵中縱隊各部隊在各個歷史階段堅持粵中解放鬥爭的文物、圖片、文字簡介等資料600多幅(件),系統而形象地再現了粵中縱隊在解放戰爭中浴血奮戰的艱苦鬥爭歷程。建館後,紀念館先後被評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為了利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更好地發揮粵中縱隊紀念館在新時代黨的建設和愛國主義教育中的積極作用,高明區於2018年啟動粵中縱隊紀念館改造提升工程,並於2019年12月竣工。重新開館當日,原粵中縱隊部分老戰士以及後代出席了儀式,見證了紀念館的新面貌。
為讓展覽陳列和展出的展品更加真實準確、權威可信,高明區博物館聘請了省內展覽和史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對史料進行重新考證修訂,對展陳提綱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展陳的實物展品進行精挑細選。此外還邀請原粵中縱隊老戰士、老戰士後代以及粵中其他地市的黨史部門,對紀念館展出的史料進行了再次研究和審定。
如今,粵中縱隊紀念館
每日迎接四面八方的參展人員
講述著粵中縱隊的光輝歷史
明仔話你知
高明發布微信編輯部
來源:高明融媒體中心何志勇
圖片:曹忠信、呂潤致
編輯:高明融媒體中心羅婉瓊
審校:譚健才、黎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