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故宮後面,那座被稱為景山的小山,有沒有其他的名稱呢

由 夏德才 釋出於 休閒

逛過北京故宮的朋友們都知道,在紫禁城後面有個景山公園,裡面有一座上面修了五個亭子的小山,這就是景山。景山公園雖然不大,景山也不高,但是裡面景色宜人,如果您登上最高處的那個萬春亭,還能飽覽紫禁城的全貌,看清北京城的中軸線,景山公園也因為景山而得名。

不過景山公園中的景山,是打清朝的乾隆年間才開始叫開的,而景山的歷史卻跟紫禁城一樣,始於明朝。所以在乾隆之前,這座小山並不叫景山,而且還不止有一個名字,這事說起來,也挺有意思的。
其實明朝的時候,現在的景山被稱老百姓稱為“煤山”,可能有人就問了,這個煤山的“煤“字,真的就是蜂窩煤的“煤”字嗎?會不會是梅花的“梅”,或者是峨眉的”眉“,要不叫傳媒的“媒”也可以呀,不管哪一個都比蜂窩煤的“煤”好聽,也更有寓意不是,會不會是人們搞錯了?

還真沒搞錯,明朝的時候,這座小山,就是被老百姓俗稱為煤山的。至於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元、明、清三朝的時候,現在景山旁邊都曾經堆放過煤炭。
北京城裡不管是皇親貴胄,還是平民百姓,很早以前就開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煤炭了,特別是冬天取暖,都是燒煤,生活中真是是離不開。而早年間北京城裡燒的煤,都是從京西門頭溝的煤礦裡開採出來,再運進北京城裡的,景山那個地界兒,以前還真的是一個集中堆放煤炭的集散地。

其實,煤山只是老百姓對這座小山的俗稱,並非官方的正式叫法。明清兩朝,這座小山有一個官方的正式名稱:萬歲山。明朝時,在正式的場合,都會使用“萬歲山”這個名字,而且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了清朝,在清朝初期,也是使用的“萬歲山”這個稱呼。

在乾隆皇帝之前,萬歲山上是沒有那五座標誌性的亭子的,它們都是乾隆皇帝在位的時候修建的,可能是因為修建了五座亭臺,讓原本沒有啥生機的萬歲山,忽然間有了靈氣,成為京城中一道別致的風景,所以自那個時候起,景山這個名字就慢慢叫開了,時間久了,人們都忘記了原本“萬歲山”的名號,而“景山”卻越叫越響亮了。

這下您瞭解了吧,別看景山不大,可是曾經用過的名字還真不少。那麼這座著名的小山,是怎麼個來歷呢?原因就在於環繞紫禁城的護城河:筒子河。當年因為挖筒子河,挖出來的土沒地方打發,所以乾脆就因地制宜堆建了萬歲山。

所以按理說,景山的歷史是和紫禁城一樣長的。紫禁城竣工於1420年,那麼景山被正式堆建而成的時間,應該也是1420年。拋開這座小山的更名軼事不談,說它因紫禁城的興建而存在,伴隨著北京城的成長而變化,並且見證了王朝的更替與興衰,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鑑證者,還真是一點都不為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