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是中國陸地面積倒數第四的省份(不含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但小小的浙江,卻有著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2處,全國第一;5A級旅遊景區19處,全國第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9處,全國第四……從自然到古蹟,再到現代景點,小小的浙江一樣不缺,可謂各市都有精彩。
而要說起浙江的古橋,那更是冠絕全國,浙北的古石橋數以千計,紹興、杭州、湖州都是古橋大市,紹興更被稱為中國古橋的露天博物館。而在浙南的群山中,隱匿著數百座古廊橋,浙南閩北廊橋帶,是中國古廊橋最密集,質量最高的地區,也是所有廊橋愛好者的聖地。
由於浙南閩北廊橋實在太多,一篇文章無法顧及全部,此篇只寫“中國廊橋之鄉”浙江慶元縣的部分廊橋。浙南的廊橋以麗水市慶元縣最多,據不完全統計,慶元縣現有廊橋130座,其中國保11座,省保3座,縣保11座。
浙江廊橋看慶元,慶元廊橋看月山,舉水鄉月山村是一個深藏在洞宮山脈中的小村莊,目前從慶元縣城過去要開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據說很快隧道通車了就會快很多。
小小的月山村裡有5座廊橋,其中3座國保,1座省保,對了,村裡可不止廊橋,還有一處國保吳文簡祠,一處省保薦元塔,再加上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山路也值得。
先看3座國保橋,如龍橋位於村尾,始建年代不詳,重建於明天啟五年(1625年),在朝陽的照耀下,映襯著遠處雲繚霧繞的群山,簡直就是一幅水墨山水畫。
如龍橋是一座木拱廊橋,具有宋代遺風,集亭臺樓閣於一體,它不僅是慶元乃至浙南廊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是有明確紀年、年代最早的木拱廊橋之一。
步蟾橋位於村外河溪上,始建於明永樂年間,重建於民國六年(1916年),大跨度石拱廊屋橋,半圓形單孔石拱券。距上游50米處的河床當中,有一塊形狀如蟾的巨石,橋因此得名。
步蟾橋一側仍遺存有青石板古道,兩旁古樹林立,粗大者兩人方可抱,古韻猶存。
來鳳橋,位於村中小桐街東側,始建年代不詳,重建於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為石拱木廊橋,一個村中既有如龍,又有來鳳,是不是挺巧合。
其實如龍和來鳳是有一段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的,有興趣者可以仔細閱讀。
除了三座國保廊橋,村中還有一座省保廊橋白雲橋,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八字撐木拱廊橋。
白雲橋雖然只有8.35米,但橋上供奉送子觀音,民間最受歡迎的菩薩之一,所以常年香火不斷。
很多人遊覽月山村都會遺漏這座小小的稈坑橋,這座橋可以從步蟾橋旁的古道走過去,位於一片稻田當中,建於清咸豐五年(1853年)。
稈坑橋也叫稈谷橋,橋長6.87米,是我此行見過的最短一座廊橋,橫跨田間小溪,應為舊時農作時休憩的橋屋,如今裡面堆滿了柴火。
月山村可以說是浙閩廊橋帶的核心區域,這裡離福建壽寧縣不過十來公里,不管是往福建走,還是往慶元縣城走,一路上都能遇到很多廊橋,我們返回慶元縣城時,一路就偶遇了4座廊橋。這是嶺頭鄉小際頭村的龍鳳橋,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建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
同樣位於路邊嶺頭鄉楊家莊村的楊家莊護龍橋,全長27.75米,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省保木平梁橋。
楊家莊護龍橋靜靜地隱匿於一片古樹旁,突然想起很多廊橋旁都有古樹,是不是當年人們修橋時也種樹,也利於以後有木料維修。
嶺頭鄉山翠灣村的官局橋,乍看還以為是一座新廊橋,其實只是近年修復了,這是一座建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的古橋,其實有時間有興趣的話,可以在嶺頭鄉多呆一點時間,比較嶺頭鄉就有9座古廊橋,我們這沿著公路走,就偶遇了其中3座。
官局橋上的樂助碑,這花馬腿、馬腿又是什麼東西啊,誰能幫我解釋一下?
一路別開太快,你還能遇到不少有特點的廊橋,隔壁的五大堡鄉有4座廊橋,其中這座濛淤村的濛淤橋,不僅橋廟結合,還有一段紅色的往事。
1934年8月28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到達濛淤橋附近,與當地保安隊遭遇,發生激戰,擊斃保安隊軍官一名,士兵多名,史稱濛淤橋遭遇戰。
濛淤橋始建於元至正年間,重建於2011年,是一座木拱廊橋,橋頭一側連線崖壁小路,雖然是座新建的廊橋,但不容錯過。
五大堡鄉是連線慶元縣城與南部山區的鄉鎮,境內有4座古廊橋,其中最值得一去的便是西洋村的蘭溪橋,蘭溪橋是一座國保廊橋,始建於明萬曆二年(1574年),重建於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如果只允許一座橋可以使用“飛虹”這個形容詞,我一定會選擇蘭溪橋,蘭溪橋全長48.12米,寬5米,距河床高9.4米,十分壯觀,確實狀若飛虹。
蘭溪橋也是一座巨大的木拱橋,其實蘭溪橋原本並不在這裡,原址在下游的蘭溪橋水庫儲水區內,1984年修建水庫時按原貌遷建於此。
遷建的蘭溪橋,不僅依然壯觀,還巧妙地將公路與始建於宋鹹淳元年(1265年)的國保建築西洋殿連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處新的橋廟結合的景觀。
西洋殿和西方其實沒什麼關係,主要是當地叫作西洋村,殿內供奉的神仙是香菇鼻祖吳三公,注意一下神仙手裡拿著什麼,這裡就是香菇的發源地,吃了幾十年香菇的你,不一定知道這個事吧?
慶元縣城內也有兩座國保廊橋,一座城中心的詠歸橋,一座西門村的嫋橋,這座詠歸橋始建年代也很早,元大德十年(1306年),現存為民國十三年(1924年)的木栱廊橋。
上面這張照片還看不出來詠歸橋的位置,這張就可以看出來了,旁邊車水馬龍,基本上就是慶元縣城的中心位置,詠歸橋附近有兩個博物館,一個是慶元廊橋博物館,一個是慶元香菇博物館,這是慶元這座浙南小縣城的兩張名片,有時間可以看看,都是免費。
慶元被譽為“中國廊橋之鄉”,130座廊橋的數量,不僅浙江第一,也冠絕全國所有縣城。
離縣城不遠,有一座古村叫做大濟進士村,這個歷史上不足300人的小村自宋朝至明代陸續湧現出26名進士,村中儲存有兩座古廊橋。
其中這座雙門橋可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最早的木栱廊橋,原是村口的風水橋,始建於宋天聖二年(1024年),不過現存廊橋是1992年重建的,也是縣保廊橋。
村中另一座廊橋叫做甫田橋,始建於宋至明萬曆年間,重建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是國保處州廊橋中的一座。
縣城往北走,就在竹口鎮後坑村的國道528旁的,還有一座精美的後坑橋,這也是國保處州廊橋中的一座,始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4年)。
後坑橋也叫做紅軍橋,同樣是1934年,紅軍挺進師在此與浙江省保安團和慶元縣保安團遭遇,擊斃慶元縣保安團團長張志遠,取得了竹口戰鬥大捷。曾經的槍林彈雨已經過去,今天從橋上的幾何窗望出去,山水如畫。
慶元縣還有太多值得一看的廊橋,無奈時間總是太少,想去的地方總是太多,有些遺憾只能留待下次,慶元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橫亙閩北浙南的洞宮山脈主峰百山祖就在慶元縣境內,慶元是香菇的發源地,最好的特產就是香菇了,當然了,說一千道一萬,慶元廊橋是這座浙西南縣城的代表,也是最吸引人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