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有數青年觀察局(ID:youshulab),作者:楊海軍,編輯:張晨陽,頭圖來自:pexels
吸貓、養貓、曬貓,堪稱當代養寵青年的頂級快樂。
在DT財經發布的《2021養寵青年報告》中,貓憑藉其可愛又傲嬌、愛乾淨、自己就能和自己玩等特質一騎絕塵,大家最愛養的寵物TOP5 中,貓(70.8%)排名第一,遠遠超過排在第二的狗(39.3%)。
2017年的一項調查則發現,許多英國寵物主人愛他們的寵物勝過他們愛他們的伴侶(12%),他們的孩子(9%)或他們最好的朋友(24%)。根據另一項研究,90%的養寵物的英國人認為他們的寵物是他們家庭的一員,16% 的人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列出了他們的動物。
然而,網際網路與現代社會對貓咪的追捧不僅有對貓咪可愛的欣賞,也延伸到了對討厭、棄養貓咪的譴責。
“貓貓這麼可愛,怎麼會有人不喜歡貓貓呢?”
“討厭貓貓狗狗的人,都是冷漠的人。”
愛貓成為政治正確的同時,厭貓這種情緒,逐漸變得隱秘和羞於訴說。
我們收集了一些關於養了貓卻討厭貓的故事,這並不是一種單一的情緒,更多主人是愛恨交雜:喜歡貓,也厭貓;愛貓,但沒那麼愛,所以愧疚;有很開心的瞬間,也有無數後悔的時刻。
螃蟹:為了養貓而養貓,遲早有後悔的一天
螃蟹還沒養貓,就開始討厭那隻貓了。
螃蟹走進了一家在新天地的寵物店,看中了一隻英短藍白,老闆把那隻小奶貓拿出來,小奶貓就開始蹭螃蟹的手,然後輕輕咬住他的手指,在柔軟的沙發坐墊上打滾。
“長什麼樣也記不太清了,就很親人,很可愛。”
螃蟹很高興,給小奶貓拍了很多照片。這隻貓售價7000元,包括了打三針疫苗,對螃蟹來說是可以接受的價格,他想回家準備一些貓糧貓砂就來接走這隻小貓。他一邊開車回家一邊就把名字想好了,叫喜鵲。
螃蟹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自己家裡住了個身體不太好的媽媽,手機上有個不太見面也不太聊天的女朋友。雖然經常加班,可他還是覺得自己“不算太忙,和那些網際網路的比起來。”真正讓他討厭的是在家裡的時候。
“我覺得沒有自己的時間,每天只有睡覺前躺在床上的時候好像才是自己的。”
家裡堆滿了老人不捨得扔的塞得滿滿的紙箱,吃飯的時候聽到的全是不間斷的對自己感情生活的催問,車上導航的記錄幾乎都是大大小小的醫院。
對於貓,螃蟹也沒有多瞭解過,什麼疫苗啦領養啦,都太麻煩了。想養貓的理由也很簡單:“朋友家養了個,我覺得挺好玩的,很漂亮的,我也想有隻貓陪陪我,感覺挺開心的。”
螃蟹找了一個評價不錯的大寵物店,為的就是不用為打疫苗,貓的身體狀況之類的瑣碎事情多操心,就算多付點錢也無所謂。他本來以為養貓只是一個 “付錢,帶貓回家,快樂擼貓“的過程,但是現實好像有很多麻煩事,是多付點錢也沒法解決的問題。
“主要是我媽,她嫌髒。”
“我女朋友?她說害怕。”
後來,他又問了自己的朋友和同事,可得到的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
“這貓根本不值7000塊。”值嗎?螃蟹自己也沒了解過。
“這貓臉一點都不圓,品相不怎麼樣啊,要不要再挑一挑啊。”品相不好?他沒研究過品相。
“我告訴你,你去郊區那種養殖場,藍白嘛,一千塊,就搞定了。那種寵物店就是騙騙你這種不懂的人。”不懂的人?他的確是不太懂。
甚至“你要買品種貓?你知道那些寵物店有多殘忍嗎?小貓都很可憐的。”殘忍?他也不知道寵物店是怎麼做的。
“領養代替購買!你要養貓就去領養啊,憑什麼瞧不起田園貓?”領養?去哪裡領?怎麼領?
螃蟹又回到了那家寵物店,再去看一次他的喜鵲,喜鵲還是對他非常親近。可是這一次,螃蟹突然覺得,他的臉的確看上去不那麼圓。
然後,他發現這家寵物店充滿著他無法忍受的氣味,他害怕自己的家也會變成這樣,是不是自己的媽媽說的沒錯?那個寵物店老闆,熟練地誇讚自家店的服務,意味不明地看著自己,猜不透他到底在想什麼,是不是他真的當自己是個冤大頭?他又發現那麼多小奶貓和貓砂盆一起被關在狹小的透明展示櫃裡,一次次被老闆提著脖子拎出來,它們是不是真的很可憐?
他再看看懷裡的喜鵲,他的確沒那麼可愛了。
董右:貓帶來了快樂、虛榮和一地貓毛
有一段時間,董右有二十隻貓。
董右身高181 cm,看起來也不太好接近,讓別人猜他養了什麼寵物,答案多半會是位元犬杜賓犬什麼的,可是他養貓,很多貓。
董右還組建了“街貓美式橄欖球隊”,他是隊裡的四分衛。這支隊伍的頭像是一隻露著獠牙的野貓,隊裡有很多人收養流浪貓,但董右養的都是價格不菲的品種貓。
“品種貓都是從小養到大的,聽話,乖,而且你看她們多漂亮啊。”
照片裡有三四隻貓縮在董右的懷中,董右像一個第一次抱起剛出生的嬰兒的爸爸一樣,溫柔又欣喜。她們高貴又迷人,綠瑩瑩的眼睛像是剛從奢侈品櫃檯裡拿出來的首飾,她們走在出租屋的複合地板上就像女明星踩著高跟鞋走在紅毯上,蜷在籠子裡的舊衣服上就像戴著真絲眼罩的奧黛麗赫本睡在席夢思大床上。
“別人經常說我的貓毛色好,很清晰,頭也很圓,聽別人誇我的貓就感覺特別開心。”
為了這二十隻貓,他搬離了富民路上吵吵嚷嚷的老房子,在滴水湖一個月租1500元,100平米左右的房子裡和二十隻貓一起住了下來。十六號線坐到終點站滴水湖,再坐40分鐘的公交車,他回到那個沒有暖氣、裝修簡陋、還有二十隻貓的房子。
“我三十多了,沒房沒車,把工作也辭了。”但他至少還有這二十隻貓。
所有貓都很乖巧,聽話,除了一隻金色的折耳貓:般若。般若總是亂尿。
“床單上,坐墊上,地毯上,沙發上…”
一天,董右回到了那個出租屋,又看見床單上溼了一片,與般若美麗又讓人憐惜的外表不相符的臭味刺激著他,他忍不住衝出自己的房間,拎著般若的脖子把她按在那塊溼漉漉的床單上,打她。
“大概打得很重吧,我也不大記得了。”
不知道是因為害怕還是疼痛,還是故意要反抗,般若又尿了出來。
晚上,他躺在剛剛用吹風機烘乾的溫熱的床單上,給女朋友打了電話,他說他打了自己的貓,感到心裡很不舒服。
之後,般若就不讓董右撫摸自己了,而且繼續尿在床單上,坐墊上,地毯上,沙發上。然後董右就只好一遍又一遍地清理,拿溼毛巾用力地擦那塊布料,再用暖爐放在邊上烤乾。隨著般若以便又一遍的標記著自己的領地,他發現這些貓可能早就侵佔了自己的生活。
“那個屋子裡都是貓的味道。”
主人和寵物的關係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呢?是讓貓取悅自己?讓她們長成人見人愛的樣子,還是讓她們放鬆慵懶地趴在自己的膝蓋上呢?或者,期待讓貓取悅人,本身就是錯誤的呢?
“後來就把她們都送走了,感覺輕鬆多了……那個貓咪的橄欖球隊?那個也早就不做了。”
董右搬回了富民路上吵吵嚷嚷的老房子,過上了一個人的生活。
行行:貓就像戀人,不僅要有愛,還需要“磨合”
博弈,是行行與他的貓的關係。
像磨合期時互相猜忌對對方又愛又恨的戀人,像生活習慣完全不合總是看對方覺得討厭的室友,像多年不見相見時發現社會階層已天差地別的發小,像過年時在老家相聚沒有一天能不吵架的母子。
行行有一隻叫阿寶的奶牛貓,膽小,好奇,聰明。阿寶比起寵物貓更像野貓,比起野貓更像人。
兩年前,雖然行行有時候和朋友提起“想要個寵物,想嘗試一下”,但是還是沒有真正計劃把一隻貓接回家。
“我和我朋友去了一個地下車庫,有很多小貓在逃竄。那個朋友一下子就把阿寶抓住了,然後塞我懷裡說‘是你的了’。”
然後行行把阿寶放在紙板箱裡,和朋友去了一個熟人開的寵物店,臨時買了些貓糧貓砂,最重要的:一個籠子。與此同時,寵物店老闆送了一隻美短虎斑給了那個抓住阿寶的朋友。
“阿寶還髒兮兮的,眼睛有很多分泌物。而且很兇狠,只能放在籠子裡。但是朋友的那隻寵物貓就很乾淨,而且和人很親近,可以抱著玩。說真的我還是挺羨慕的,覺得還是寵物貓好啊。”
籠子裡髒兮兮的阿寶
前幾天行行只能把不吃不喝的阿寶一直關在籠子裡,每次行行一伸手進籠子阿寶就會狠狠咬他。
“他就咬著我很小一塊肉,真的很痛很痛。”
有一天,行行戴著洗碗手套,把手伸進籠子裡嘗試撫摸阿寶,阿寶就咕嚕了起來。
“可能是阿寶讓我最開心的一個時刻了。”
然後那個籠子就再也沒有被使用過。可是,出了籠子的阿寶卻不是那麼好相處的。阿寶總是把桌子上櫃子上的東西打翻,在行行睡覺時在床上跑酷,如果行行把阿寶關在客廳,阿寶便會徹夜慘叫,後來阿寶還學會了開門和開鎖。行行只好把自己喜歡的擺件藏起來,容忍阿寶把地上的灰帶到床上。
“為了他,我必須讓自己的空間產生一些妥協。”
阿寶破壞圖
有一次,行行買了把很貴的椅子,第一天晚上阿寶就把椅子扶手咬得稀爛,之後睡覺時行行只好天天把椅子拖進臥室,再把門鎖上,第二天再拖到客廳裡來用。
阿寶咬爛的椅子把手
“有時候我覺得阿寶在報復,他知道這把椅子他弄壞了我會比較生氣,就蓄意破壞,和我耍脾氣。”
當然行行可以把阿寶關在籠子裡,但他也沒有這麼做,他選擇天天和自己的椅子一起睡覺。這把椅子,像是家庭聚餐上減肥女孩硬是不肯吃的媽媽燒的那一大塊紅燒肉,也像是青春期少年壓在枕頭底下怕被家長髮現的情書。說是尊重,好像還差那麼一點,說是防備,卻應該還是多一點情感在裡面的。
“如果讓我從頭再選一次,我還是不想養阿寶的,真的很影響我的生活方式,我不想被打擾,被控制,也不想有這麼多麻煩。”說著,阿寶跳上了行行的膝蓋,咬住他的手腕,行行作勢要打他,他就飛快地逃走了。
總愛咬人的阿寶
“今年春節回家,我非常非常想阿寶,我發現自己在上海沒有任何牽掛,除了我的貓。”
寫在最後
有研究表明,動物的情感生活,即使是相對"簡單"的動物,如金魚,也比我們曾經想象的要複雜和豐富得多。2013年《紐約時報》的文章中,神經科學家格雷戈裡·伯恩斯就提出了“狗也是人”的觀點。
在如今,許多人都習慣將寵物人格化。
像螃蟹這樣,認為“付錢,帶貓回家,快樂擼貓“或者是董右這樣想要“被貓”取悅的人,如果放到網際網路上,或許免不了受到一頓“貓貓也有感情,不是人的工具”的怒懟。
然而另一方面,按照這種邏輯,我們越是賦予寵物 “人”的特徵,就越沒有權利控制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吃什麼、喝什麼,大到他們是否願意成為寵物、是否可以選擇主人。
行行把貓當成與自己她相愛相殺的“戀人”、出租屋裡的唯一“室友”。但親密和麻煩總是相伴相生,控制和尊重總是難以平衡。
厭貓情緒的產生,就是這些失衡的後果之一。
寵物和人的關係,到底應該是怎樣的?英國《衛報》的作者赫爾佐格的觀點是:“從長遠來看,寵物可能會過時。我認為機器人可能會取代它們的位置,或者也許,擁有寵物將適用於少數人。文化潮流來來去去,我們越是把寵物看作人,養寵物就越不道德。”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有數青年觀察局(ID:youshulab),作者:楊海軍,編輯:張晨陽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絡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