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視野”,講述景觀背後的人文內涵,
這是視野第90篇文章
說起咸豐,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位清朝內憂外患時期登基的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很多人並不知道,在鄂西的大山間,還有一座叫做咸豐的縣城,為什麼這座縣城會與皇帝年號同名呢?
咸豐縣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轄縣,地處武陵山東部,鄂西南邊陲,扼楚蜀之腹心,為荊南之要地,古有“荊南雄鎮”、“楚蜀屏翰”之譽。它位於鄂、湘、黔、渝四省(市)邊區結合部,距州府所在地恩施98公里,距重慶市黔江區53公里,所以哪怕是交通便捷的今天,無論從哪來到咸豐,都不太方便。但咸豐縣氣候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多樣,森林覆蓋率高,境內地貌奇特,景觀眾多,包括黃金洞、四洞峽、唐崖河旅遊區、麻柳溪村等,可謂名副其實的旅遊勝地,此外還有一處鮮為人知的世界文化遺產唐崖土司城遺址。
2015年7月4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三十九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土司遺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的第48項世界遺產。
而今天要說的唐崖土司城遺址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唐崖鎮,是鄂西土家族著名土司,覃氏世襲。
唐崖土司城遺址背靠玄武山,面臨唐崖河,自然風光優美。
唐崖土司始封於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鼎盛於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廢止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共曆元、明、清三代381年。
唐崖土司城遺址既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堪稱世界級和國家級的文化遺址。
唐崖土司城遺址包括城牆、道路、廟宇、牌坊、墓葬等遺址,首先不要錯過的是入口右後方的張王廟。
張王廟因廟內主祀張飛而得名,由兩個院落組成,現存石砌圍牆,廟內最值得一看的便是兩對石人石馬。
石人石馬是土司覃文瑞夫人田氏(覃鼎之母)、欽依峒主覃傑攜子覃文仲為紀念伯父覃柱徵繳金峒土司而立,均雕刻於明萬曆年間。
石馬雕鑿精細,栩栩如生,馬身鞍、蹬、韁、轡清晰可辨,馬身肥壯,但並不高大,可能塑造的正是本地馬種。
左側石人頭戴兜鍪,身著盔甲,佩劍抱傘。
?
右側石人頭部已佚,所著鎧甲與左側無明顯差別,但未見佩劍及抱傘,所持道具不明,從對稱原則看,有可能塑造的是一位女性。
唐崖土司城址的道路體系由城內的主幹道、三縱三橫的次幹道、數十條巷道,以及城外的幾條通道構成。
當這些數百年前的土司城道路完整且原真地呈現在你面前時,踩在厚厚的青苔和落葉,感覺猶如走過600年的歷史,特別棒。
除了道路還有城牆,唐崖土司城址四面絕大多數地方都還保留了城牆或城基,東西跨度約700米,南北跨度約670米,圍合面積約35公頃。
其中東城牆和南城牆中段儲存較好,殘存的城垣大都有一米以上,臨河一線可達2.5米左右,牆基寬3米左右,東門附近區域性厚達7米。
唐崖土司城的城牆基本上為石包土,為形狀規整的青砂岩石塊幹砌,中間為夯土。
在東城牆附近,還有一根長達17米,重約20噸的水紅陰沉木,有意思的是,2015年7月5日,唐崖土司城址申遺成功後第二天,這根水紅陰沉木因唐崖河漲水而被衝出發現。
唐崖土司城建造使用了大量的石塊,這些石塊就來自附近的採石場,目前遺蹟仍在。
這裡的一切基本都是石頭建成,包括道路、城牆、橋樑、水井、墓葬等等,這座石橋被稱為橋上橋,大概是因為
唐崖土司城址的標誌性建築是什麼呢,就是這座石牌坊,這座牌坊是唐崖土司城遺址中最具標誌性的建築遺存,也是衙署區建築群的起始。
“荊南雄鎮”牌坊建於明天啟四年(1624),是朝廷為表彰第十二代土司覃鼎的戰功而立。
牌坊為砂石仿木結構,高7.15米,通寬8.04米,三開間,四根石柱前後有高2.5米的抱鼓石及石獅(現殘存一個),看這滄桑的石獅,非常有年代感。
這座牌坊橫額中兩面分別書寫“荊南雄鎮”和“楚蜀屏翰”八個陰刻大字。前後均有題記,記錄了牌坊的建造緣由、時間。中間枋面雕刻“土王出巡”“哪吒鬧海”等題材,兩側枋面雕刻“漁樵耕讀、槐蔭送子”及麒麟、龍、鳳等圖案。這些題材多取自漢地,但也有本地變通,例如反應土司生活“土王出巡”等,是漢土藝術結合的產物。
牌坊往上就是衙署區建築群,不過地面建築現在已經無存,只留下地基和遺址。
順著棧道往上走,可以俯瞰整個衙署區建築群遺址,可見這裡也是依山而建,土司宮署位於山坡最高處。
唐崖土司城遺址還有一個重要看點就是墓葬,這裡共有土司時期的墓葬12座,這座是其中最為宏大、精美的墓葬,據傳是14世紀二代土司的墓。
整座土司墓以石建構,十分精美,其建築格局及裝飾是土司文化的精品之作,代表了這一時期的石雕工藝水平。
在二代土司墓後方左側,還有一座田氏夫人墓,儲存完好。墓前立有石碑和石牌坊,碑面中刻“明顯妣誥封武略將軍覃太夫人田氏之墓”。
順著棧道向上,還有一間唐崖土司民族服飾展覽館,可以瞭解一下當地的服飾特點。
再往山上走,有大片的茶田,還有幾座墓葬,沒有太多的看點了,趕時間的話可以不用去到山上了。
唐崖土司城址的建築仍保留有傳統土家吊腳樓的風格,遺址自18世紀初廢棄後,當地土家人仍居住於此,並建造了一些民居建築。
城址中還遺存有一些生活設施,這是城牆附近的一處水井。
唐崖土司遊客極少,生態儲存較好,撿到一串野果,小時候有吃過,你們那裡叫做什麼呢?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隨著大規模改土歸流運動,唐崖土司城也隨之廢棄,朝廷將大田軍民大戶所及唐崖、龍潭、金峒、西坪各土司地共設一縣,經湖廣總督奏請雍正皇帝,欽定縣名為咸豐縣,取“鹹慶豐年”之意。
所以咸豐縣與咸豐皇帝“撞名”,其實完全是巧合。從雍正十三年設定咸豐縣,到咸豐皇帝登基,咸豐縣比咸豐皇帝早了116年,正如當地人所說:“先有咸豐縣,再有咸豐年。” 咸豐縣的來歷和土司制度的廢止是有關係的,但和一百多年後的咸豐皇帝沒有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