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浮躁的時代裡,似乎每個人都在“過分追求”,家要越大越好,裝修要越豪華才越好看,可是幸福感,從來都不取決於豪華。內心豐滿,即便住在小小的家,也能算是豪宅。
比如日本的這戶人家,一家三口人擠在12㎡的家裡,一住就是50年,看似小巧的空間,他們卻說這是豪宅。12㎡的地基,到底為什麼被稱為豪宅?一起隨我來看看。
▼54年前的建築,12㎡的家
這座建築用地僅有20㎡,基底面積僅有12㎡的家,建造在1966年,是當時的建築師東孝光的家,12㎡的家,堪稱是日本在地超小戶型的代表之作。整棟建築僅以清水混凝土建造而成,地下一層+地上五層,在54年前的年代,這樣外觀前衛又面積極小的家,簡直可以說是:大逆不道。
更關鍵的問題是,僅有12㎡的家,一家人應該要如何在這裡生活呢?(圖源:一條)
▼一扇門都沒有的建築,一層僅一室
這棟房子空間極小,在僅有12㎡的基底面積中,建築師巧妙地利用了“一層一室”的建築形式,因此除了入戶大門,進門後,你會發現房子裡一扇門都沒有。
但正是因為去除了門廳概念,讓整個空間顯得更為開闊和自由,即便是房子空間再小,也不顯得擁擠狹窄。
▼腦洞大開的平面佈局圖
建築佔地面積約有20㎡,而作為房間使用的空間面積僅有12㎡,這樣的小家如何佈局是重點。而建築師東孝光完美利用了空間,以一層一室的空間佈局為主:地下室被設定成儲物空間,1樓玄關融合了車庫設計,2樓則是廚房與客廳,3樓為衛浴空間,4樓是臥室,5樓則被設定成了兒童房。
▼同時這個家,還剔除了門廳概念,屋子裡一扇門都沒有,甚至連衛生間和浴室,都只以簾布為主,而這樣小巧的家,一家三口人,一住就是50年。
▼地下一層+一樓空間
地下一層被設定成了儲物功能,家裡的雜物都被儲藏在這個空間裡。而一樓空間則集合了玄關+車庫的雙重功能,每天上班時,還能開車上下班,家裡還擁有私人車庫,不用手忙腳亂地找停車位。
▼僅以混凝土建造而成的入戶門,顯得小巧可愛,小小的家似乎也擁有滿滿的溫馨感。
▼二層空間:客餐廳+廚房
而二層空間則被佈置成了客餐廳以及廚房空間,母親負責在廚房裡烹飪一日三餐,還能透過窗戶看到窗外的風景。而父女二人就窩在沙發裡看看電視,一家人其樂融融。
幸福是到底是什麼呢?是家財萬貫,還是紙醉金迷的日常?我覺得都不是,或許一家人的相互陪伴,才是我們最渴望的簡單小幸福。
▼三樓空間:衛生間+浴室
而三樓空間則被設定成了衛浴空間,並且還加入了一組洗臉檯。因為空間面積小,所以提出了門廳概念,一扇門都沒有,僅以窗簾來代替“門”。同時還在三樓加入了通風口,讓小家也能透過通風口,擁有清新的空氣,住起來一點都不憋悶。
▼四樓:主臥空間
四樓的空間則被當做了主臥空間,可以看到周圍的牆面,均是混凝土的原始面貌,搭配原木風的床具+案几,整個空間顯得小巧且溫馨,還有大面積的落地窗,拉開窗簾時,陽光全部灑落在屋子裡,空氣裡都是幸福的味道。
坐在床邊看一本書,或者喝一杯下午茶,這樣的小生活,應該就是年輕人追求的小確幸。
▼五樓:兒童房+陽臺
而五樓空間,則是一個超級大的書房,並且融入了兒童房空間,以及一個露天的陽臺。家裡的小朋友,可以坐在書桌旁,看看書,偶爾累了,抬頭就是滿天空的星星寰宇。
▼你多久沒看過星星了呢?忙碌的城市生活之中,或許我們更應該放下浮躁的追求,偶爾抬抬頭,看看億萬年前,便掛在天上的星空。
▼小空間裡的開闊敞亮感
這個家的厲害之處,在於雖然戶型極小,而人住在裡面,一點都不會覺得壓抑和狹窄。從地下一層,再到頂層陽臺,整個空間的樓梯都連為一體,沒有隔斷也完全沒有門廳。
正是因為這樣的戶型設計,讓小小的空間,也能擁有開闊敞亮之感。
▼在空間的細節處理之中,也可以看到建築師的用心,比如朝南的牆面,開了一些小窗戶,既能通風,又能在上下樓時,看到窗外不同的風景。
▼50年的滄桑變幻
在50年前的那個年代,這座混凝土建築的周圍,還是平地和農田。而50年之後,這座建築周圍的高樓拔地而起,林蔭小道上的小樹也成為了參天大樹,居住在這樣小小的房間,對於這家人來說,或許真的算得上是:豪宅。
▼透過窗戶,便能感受到春之盎然,夏之茂盛,秋之氣爽,冬之銀雪,一年四季都成為窗外最美的風景。
▼或許看完這個家,我們才真正懂得:真正的幸福從來都不因為“大小”,真正的豪宅也從來都不依靠“豪裝”。即便家再小,裝修得當了,即便住50年,也是種享受。
▼在都市生活之中,放慢一下腳步,稍微歇息一下吧,拼盡全力的長跑,或許更能快速達到目標,但放慢腳步時,沿途的風景,或許才是生活裡的驚喜。
看似狹窄又擁擠的12㎡,在建築師的改造之下,顯得開闊敞亮。一家三口人,居住在這裡50年,真正足夠幸福和愜意。或許對於他們來說,這樣的小家才是“傳家寶”。
只要內心豐滿,即便是小家裡的簡單生活,也是所謂的“歲月靜好”,你們說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