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近年來,六安市金寨縣斑竹園鎮圍繞紅色旅遊不斷探索實踐,利用自身紅色文化資源,積極融入大別山紅色旅遊體系,初步形成以紅色文化為主,鄉村旅遊、生態旅遊休閒為輔的“紅色小鎮”品牌。自該鎮成功建立省級特色小鎮“大別山紅色小鎮”以來,以紅色基因為主線、綠色生態為底蘊、紅色文旅為主導、綠色休閒為配套,創新智慧旅遊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壯大紅色旅遊產業體系,以紅旅融合發展的脈絡,講述紅軍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努力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大別山紅色基因傳承示範基地。
小朋友參觀紅色“先鋒館”。
整合資源,全力打造紅色小鎮
據瞭解,斑竹園鎮位於金寨縣西南邊陲,鄂、皖兩省交界處,交通便捷,是一個集老區、山區、紅色地區於一體的山區重鎮。這裡紅色資源豐富,誕生了安徽省境內第一支紅色隊伍,走出了徐立清、漆遠渥等開國將軍,周維炯、漆德瑋等2000 多名革命烈士載入史冊。小鎮儲存了大量紅色遺址,立夏節起義烈士紀念園、紅檀樹會師廣場等已列入省、市、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那麼,斑竹園鎮在建設紅色小鎮、助力鄉村旅遊的征途上,有哪些值得推廣的做法呢?
整合資源,全力打造紅色小鎮。首先是規劃佈局先行。該鎮根據鎮總體規劃,先後編制了《斑竹園鎮鄉村旅遊概念規劃》《金寨縣立夏節起義烈士紀念園景區規劃》等一系列專項規劃,力求打造功能完備、設施全面、特色鮮明的紅色旅遊小鎮和大別山生態旅遊小鎮。
其次是區域特色鮮明。以集鎮為中心的旅遊服務中心,以紅色文化旅遊為中心軸,逐步打造形成以東北部王氏祠村為中心,以天麻、靈芝等中藥材種植基地開發的養生體驗旅遊區;以金山村美好馬河開展的特色農業為核心的生態休閒旅遊區;以東北部大別山天堂寨景區為依靠的戶外運動旅遊區;以沙堰村、漆店村的油茶基地為核心開展特色茶文化旅遊的農業觀光旅遊區。
再者是塑好形象符號。結合斑竹園紅色文化故事,在斑竹園風景道入口選址建設大型雕塑,對周邊景觀統一規劃設計,既傳承獨特革命紅色記憶,又體現新時代生態旅遊的深度融合,是斑竹園鎮對外推廣的一個形象符號。
加大投入,全面提升設施建設
全面梳理,深入宣傳紅色文化。首要工作是記錄紅色歷史。斑竹園鎮組織本地鎮志編撰專家,邀請權威人士指導,全面梳理斑竹園鎮革命鬥爭輝煌歷史。開發紅色課程,邀請縣委黨校專家來鎮指導,結合本鎮紅色文化資源,共同開發紅色精品課程,在全鎮範圍內進行宣傳培訓,為縣內縣外現場紅色教育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講好紅色故事,組織人員開展斑竹園鎮紅色故事、老紅軍事蹟、烈士事蹟蒐集活動,進一步挖掘紅色故事、典型事蹟。拓寬宣傳渠道,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大力宣傳斑竹園的紅色文化、紅色歷史、紅色故事。
加大投入,全面提升設施建設。先從全面修繕文保舊址入手,對紅11軍32師成立舊址(朱氏祠)、劉鄧大軍劉伯承駐地舊址等6處紅色遺址進行全面維修加固,建成省、市、縣三級黨校現場教學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1200平方米會師廣場,與紅11軍32師成立舊址連成一體,紅色氛圍更加濃厚等。其次是打造紅色教育基地,新建2500米的“紅軍棧道”和75米的“紅軍吊橋”,貫穿立夏節起義烈士紀念園、紅11 軍32 師成立舊址和會師廣場,形成獨特紅色旅遊線路;建設紅色“先鋒館”,將徐立清等7位將軍事蹟列入館中,為後人講述紅色“先鋒”故事。加快道路、街道、供水、供電、亮化等硬體設施配套。推進停車場、加油站、商超等生活服務配套。完善旅遊賓館、餐飲服務點、旅遊購物商貿城、休閒娛樂場所等旅遊功能服務配套。
紅旅融合,打造紅色旅遊示範
在發展紅色研學教育上發力,目前已接待200 餘批共五萬餘人接受紅色體驗訓練。
據悉,該鎮在紅旅融合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做好空間規劃、做大旅遊框架方面,加大推廣力度、營造宣傳氛圍方面,以及創新推廣方式、提升小鎮形象等多個方面。
近年來,斑竹園鎮依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綠色生態資源,融入大別山國家風景道建設,打造精品旅遊線路,重點培育紅色文旅產業,開闢紅色教育、生態觀光、健康旅遊、農副特產等產業綜合體,配齊接待、住宿、餐飲、商貿等各類旅遊基礎設施,修繕了朱氏祠、立夏節起義烈士紀念園等國家級和省級紅色文化遺址6 處,建成了可一次性承接1000 人的紅色教育基地,發展旅遊類企業和個體戶300 餘家,康復靈牌靈芝孢子粉、立煌牌生態有機茶、天堂山牌山茶油等一大批農副產品逐步被市場認可。僅2021年,小鎮接待遊客量就高達40萬人次。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竇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