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的總面積高達1200平方千米,由南陽、獨山、邵陽、微山4個湖泊組成,也是全國第6大淡水湖,因處於東平湖南面,因而也有南四湖的稱號。過去,微山湖的水質一直很是清澈,且魚蝦資源很是豐富,多年來一直是山東淡水魚的主要產地。
這裡也生產了大量魚類資源以及其他水生物特產,例如鯽魚、蝦、鯿、黃顙魚、鯉魚、鯰魚、鱖魚等,經濟魚類佔比為總漁獲量的50-60%。
大家對微山湖最熟悉的歷史應該是和鐵道游擊隊有關,陳毅也寫下了“橫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為征途”這樣的詩句,這裡也是京杭大運河的主航道,因此從古至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這幾年裡,微山湖又養起了小龍蝦和大閘蟹等水生物,因有著非常高的經濟效益,深受養殖者們的喜歡。據悉,微山湖裡有79種魚類,其中經濟價值最高的是鯉魚、鯽魚、黑魚、大銀魚、毛刀魚等,這些魚類資源豐富,在市場上深受歡迎。
不過在20世紀90年代前,微山湖並沒有人工養殖痕跡,市場上很多魚類都是依靠野生打撈的,漁民們依靠捕魚也賺取了不錯的經濟效益。
只是很多漁民為了能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往往在一起惡性競爭,很多漁民更是用上了電魚、毒魚等方式,結果導致魚類資源大量損耗,結果到了80年代時微山湖也面臨著和太湖一樣的境況,那就是漁業資源大量衰退。
早在1950年代微山湖的漁業資源達到了頂峰,尤其是1954年野生魚捕撈量高達兩萬噸,再算上蝦蟹,總產量更是高達2.6萬噸。對全天然的生態型湖泊而言這個產量是非常高的了。
然而到了1958年產量萎縮到93%,1976年萎縮了65.4%,到了80年代後就只剩1954年的37.4%。至於為何資源會快速萎縮,和漁民涸澤而漁有很大關係。
一當地漁民表示,他從十歲時就跟著父親捕魚,起初時一天能捕撈上幾十斤魚,然而到了70年代一天只能捕捉上十餘斤重,80年代後一天根本捕捉不了多少魚,為了能加大捕魚量,漁民沒日沒夜捕捉,同時還用上了電魚這種方式,結果讓很多魚喪失了繁育能力。
隨著政府對電魚裝置的大力治理,漁民又用上了絕戶網,其漁網網眼小於2cm,這種漁網直接連魚卵都可以打撈起來,結果更是讓漁業資源受到了打擊。
不過微山湖作為北方第一大湖泊,它也有自己的獨特優勢,那就是水體肥力比較高,湖水裡的餌料也十分豐富,漁業生產能力比較強。很多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漁業生產力”?其實就是單位水面產魚蝦的總量,在微山湖可產21千克/畝水生物,這一資料也超過了洪澤湖。
而太湖儘管名氣更高,但畝產水生物可產7.6千克。
從浮游植株的分佈密度可見,微山湖也位列前面,這些浮游植株是最基本的魚餌,也正因此讓微山湖的魚蝦長得很是肥美,且水資源恢復速度很快。
然而這一優勢還是沒有讓漁民擁有更多的漁獲,從80年代過後,這裡又迎來了新的挑戰和危機,附近的工業園區也在快速建立起來,工業廢水量也在不斷增長,很多廢水沒有處理就排放在湖水中。
據調查,附近的排汙河流高達53個,因大量廢水的排放,結果河水顏色比較黑,氣味也十分刺鼻,水面上還有大量泡沫狀的油花,可以說水質也在大量惡化。在高汙染狀態下,魚蝦沒有生存的空間,就算是跑到深水區,但重金屬超標的問題也無法得到解決。
2000年開始,研究人員就對微山湖附近的10條河流進行調查,發現入湖口的水質比較差,夏天在很遠地方就可聞到刺鼻味,水質又黑又臭,根本無法食用,附近居民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到了90年代開始,微山湖也興起了水產養殖,然而養殖戶的文化素質不是太高怕,最高才高中學歷,也有不少文盲,且多數是中老年人群,他們的養殖觀念落後,很多人跟風養殖,什麼賺錢就養什麼,結果忽略了湖區生態環境以及湖水的品質。
很多漁民直接“圍網養魚”,也就是在湖水中插上漁網養殖,也讓水質變差,漁民直接將飼料投放在水裡,因飼料中蛋白含量高,很難被分解,結果水裡的氨氮含量高,再加上水質本身就肥,富營養化更是嚴重。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當地2005年開始就投放鰱鱅育苗,其目的是“以魚養水、治水”,目前來看效果很是顯著,鰱鱅個頭肥大,效益可觀,一年產量高達萬噸。而如今微山湖的大銀魚產量也高了起來,這種魚對水質要求高,可見微山湖水質改善很是明顯,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