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長城是第八大奇蹟,那前七大都是啥

我們都從小學的語文課裡學到,萬里長城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甚至有一篇課文告訴我們,宇航員在太空中都可以看到長城的輪廓(不過並未證實)。
當時的你有沒有好奇,這第八大奇蹟都有什麼,其他七個是什麼呢。
大約公元前3世紀,巴勒斯坦城市西頓居住著一位名叫昂蒂帕克的男子。他是古文物領域的專家,著有一本旅行指南。他或許不是首個試圖向旅行者指出不可錯過之景的人,但這份舉世仰慕之物的列表也許出自他手,並經其他作家轉述,直到成為權威。
昂蒂帕克有嚴格的取捨標準,將列表中奇蹟的數量限制為神聖之數七,於是有了世界七大奇蹟的說法。
他不僅描寫了這七大奇蹟的外觀,也講述了這些建築背後的歷史故事,一起來了解下吧。
胡夫金字塔
為靈魂著想是埃及人的第一要務。對此,尼羅河谷極度乾燥的氣候頗有幫助。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的軀骸會慢慢枯朽,只剩皮和骨頭;假如不受侵擾,那樣的狀態就能持續到天荒地老。要以人為手段把屍身儲存得自然一些,當時的科學家就須使出渾身解數,也有成千上萬的人以此為業。有時,他們往皺縮的皮囊裡塞入木屑或沙子;有時,他們把屍身浸放在鹽水裡;假如死者財力雄厚、可以不計工本,他們會小心翼翼地取出五臟六腑,填入防腐藥草和香料。木乃伊就這樣成形了。
胡夫一俟登基就開始修建自己的墳墓,並打算讓它成為最龐大、最昂貴的金字塔。它應該足夠堅固,可以抵禦大部分手法高明的盜墓賊,而且任時光流逝也能屹立不倒。他選擇尼羅河以西的峭壁作為興建場所,朝向落日之方,當時人們相信死者靈魂從那裡進入冥界。
就這樣,金字塔達到481呎的高度,比聖保羅大教堂還高150呎,將近紐約熨斗大廈的兩倍。四邊坡度約為51度50分。現在的胡夫金字塔還餘下二百零三層石臺,但按普林尼所言,該塔從未有過尖頂,因為頂部是16呎6吋見方的平臺。平臺上或許有過什麼,但普林尼沒有透露。目前這一平臺各邊長為32呎8吋,
都說長城是第八大奇蹟,那前七大都是啥
一百人站上去都綽綽有餘。整座金字塔估計有二百三十萬塊巨石,每塊平均重2.5噸、長4呎10吋、高2呎2吋;外部可見的最大石塊有9呎長、6.5呎高。可以估得到,低處的石臺比高處更龐大。密合石塊的灰漿幾乎薄如片紙,接合處嚴絲合縫,就連最纖薄的刀身都插不進去。
巴比倫城牆
城市位於廣闊平原,呈完美正方形,各邊長一百二十弗隆,所以整道城牆有四百八十弗隆。這就是她的規模,論宏偉壯觀,沒有其他城市可以相較。她起初被又寬又深的護城河圍繞,河中注滿了水,河後造起五十腕尺寬、二百腕尺高的堤牆。
從宏偉的護城河中挖掘出的泥土被用作何途、還有城牆的加工方式,這些我都不應略過不提。挖掘護城河時,他們以同樣的速度將掘土切割成磚型,有了足夠多的磚坯後放入窯爐烘烤。然後,他們開始造牆,先沿著護城河壘起界堤,隨後建築牆體,牆體全部用滾燙的瀝青接合,而且每隔十三道磚就填入一層蘆葦編條。在牆頂,他們沿著牆邊建起一座座單室的城堞,彼此相對,之間隔著可供駟乘車駕迂迴的空間。整圈城牆上共有一百扇門,全為黃銅質地,有黃銅的過樑和側柱。建築用的瀝青是透過伊斯河(Is)運到巴比倫的,那是一條幼發拉底河支流,匯入主幹道的地方有一座同名的城市,離巴比倫有八天路程。從此河中發現了大量的瀝青淤積。
有河道透過城市中央,將巴比倫一分為二。這就是幼發拉底河,寬廣、深邃、迅疾,發源自亞美尼亞,盡數匯入厄利垂亞海。兩邊的城牆建至河的兩岸後,從那裡拐為沿河兩側的堤牆,用燒製的磚石築成。房屋大多三四層高;街道筆直方正,或與河平行、或與河垂直。街道與河相交的地方有矮門,沿河邊開於堤牆之上,和外牆宏偉的大門一樣以黃銅打造,在河水中開出通路。
都說長城是第八大奇蹟,那前七大都是啥
外牆是城防的主要依靠。但另有一層內牆,厚度略低,可幾乎同樣堅固。每塊城區的中心都有一座城堡。列王的宮殿是其中之一,周圍的護牆牢不可破、規模宏大;其餘為朱庇特·貝魯斯的聖域,是邊長二弗隆的正方廣場,四牆有堅固的黃銅大門;這種聖域在我所處的時代仍有留存。聖域廣場中央有一座牢固的石塔,長寬皆為一弗隆,上有第二座石塔,其上還有第三座,共達八重。繞塔身盤旋的階梯可通往塔頂。當爬到半途,可以找到一處休息落座的場所,人們攀登時慣常會留步於此小憩。
奧林匹亞神像
他在聖林旁建起雕塑的作坊,中央豎起一座祭祀十二主神的祭壇,每日早晨開工前會先對他們祭拜。人們提供給他充足的黃金、白銀、象牙、寶石還有青銅。他悉心搭起雕像的木框體,用鐵架加固,並讓木材吸滿油來防腐。他用火烘烤薄薄的象牙箔,使其易彎,仔細拼接在木框體表層以表現肌膚。當作眼睛的寶石乃上上之選。掛在左肩和左臂上的黃金披風綴滿了花朵和小人像的彩釉,垂及小腿,形成華美的皺褶。綠釉黃金花環頂於頭上,一對黃金屐履穿在腳下。神像落榻的巨大寶座,其每一部分的裝飾都用心至極。獅身人面像支撐著他的雙臂,這對臂膀又各支起一青年。雕塑正面塗成藍底,甚至背面都以美惠三女神為飾。左右兩側是神話圖景,有赫拉克勒斯的掙扎、忒修斯(Thesesu)與亞馬遜人的戰鬥和奈奧比[10](Niobe)一家。腳凳以眾獅為底座,上面也雕有忒修斯的戰鬥場面。雙腳兩側共有四個小人像,其中之一為頭帶飄揚的加冕者(diadumenos)。
都說長城是第八大奇蹟,那前七大都是啥
經兩屆奧林匹亞運動會,也就是八年的漫長辛勞,雕像終於完工,且令這位偉大的雕塑家感到滿意。其底座是聖域中的聖域,大小將近二十呎寬、三十呎長,也用精雕細刻著神話場景的金屬板鋪就;其中有阿弗洛狄忒躍出海面、赫利俄斯的金車升起於清早、塞勒涅的座駕於夜晚沉入地底。按古希臘神廟的習俗,雕像前方的屋頂洞開,好讓光線射入,但雕像上方有所遮蓋,以防雨水侵襲。我們不知道雕像的確切高度,但古代著者稱其頭部觸及廟頂,離底座有四十呎。雕像前懸掛著一塊作畫精美的幕布,不讓進入神廟另兩片區域的人看到。
狄安娜神廟
廟基以巨大石塊構成,擴大到418呎長、239呎寬,比舊廟高7呎,廟前有十級石階。廟基上為九呎半高的廟臺;登上廟臺的臺階有十四級。廟宇本身有342呎長、164呎寬。廟頂由一百二十七根底座直徑6呎、高過60呎的巨大石柱支撐。石柱間隔大約為17呎,神廟正面有八根一字排開。各國國王捐獻了三十六根石柱,有方有圓,這些石柱從底座開始向上20呎的柱身都繪滿了浮雕,再往上刻有凹槽。氣勢恢宏的廟頂有一開口,開口周圍鋪著巨大的白色大理石瓦片。柱頂雕帶出自最偉大的藝術家之手,但不幸的是我們對其所知無幾。神廟入口前立著這位女神的宏偉雕像,可能是很久以前從天而降的木雕塑的大型仿製品。
以上就是神廟的外觀,與當時的希臘廟宇大體相似。能夠成為七大奇蹟之一,不僅由於它的規模和雕飾。考究的祭事、巨大的財富、對各種貿易的掌控、廣泛的影響力,都對其聲望有所提益。
雖然有若干著者描寫過神廟,
都說長城是第八大奇蹟,那前七大都是啥
狄安娜神廟的一截圓柱
但還是神廟落成後四百年方得一見的普林尼給出的描繪最全面。他說:
希臘化影響最歎為觀止的紀念、值得我們為之由衷感佩,這便是以弗所的狄安娜神廟,這一工程耗費了一百二十年,整個亞細亞都參與其中。一片溼軟的土壤被選為廟址,以防範地震或震後的地裂。另一方面,如此巨大的廟基不能安在鬆軟不定的土床上,所以有踩實的木炭墊在底下,上鋪羊皮,羊皮上又墊以羊毛。神廟全長四百二十五呎、寬二百二十五呎。有一百二十七根六十呎高的石柱,每一根都是不同的國王所貢。有三十六根飾以雕刻,其一為斯科帕斯[13](Scopas)所作。迦爾希弗翁是監管整個工程的建築師。
這座建築令人歎服的奇蹟之處在於,如此巨大的橫樑怎麼可能升到如此駭然的高度。但是,建築者做到了,他們在一個斜坡上堆起填得滿滿的沙袋,直到沙袋堆高過石柱的頂端;然後逐步清空底部的沙袋、拿走空袋子,重複這一步驟,直到橫樑不知不覺間已然就位。不過最艱鉅的任務是安放正門上方的過樑。這塊巨石重量驚人,要水平放置到作為支撐的側柱上方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由於這一難題,建築者被逼到走投無路的境地,絕望得想要自殺。傳說,心事重重、疲憊不堪的建築者在夜裡夢見了這座神廟所要供奉的女神;她激勵他活下去,因為她已經親手把石塊安到了正確的位置。次日早晨,這一夢境果然成了現實,石塊顯然因自身的重量移到了合適的水平位置。此建築的其他雕飾足以寫成許多卷章,但完全無法展現大自然的神力。
摩索拉斯王陵墓
都說長城是第八大奇蹟,那前七大都是啥
墓臺之上為拱衛內陵的飛柱廊,就像一塊正方形舞臺,周圍有36根帶凹槽的石柱,以愛奧尼亞方式排列,高29呎高、各自間隔有10呎。石柱間立著大理石雕像,柱上有美輪美奐的雕帶環繞四面,古代最偉大的藝術家們希望憑藉這些創作永世流芳。有一面雕著希臘人與亞馬遜人的戰鬥。還有一面是半人馬的戰鬥景象。另兩面的雕塑主題已經無從確證。雕帶上方是簡約的愛奧尼亞弧形花邊式簷口,此外,在每個角上、以及石柱間的位置,都雕出了獅頭的形象。
再往上是金字塔,其底座長邊為105呎5吋。這24階的金字塔為大理石板所建,每塊長4呎、厚15吋。各板以榫槽方式連線,另有鐵環固定。
金字塔頂有一平臺,長24呎半,寬度比長度少5呎,支撐著著名的戰車群像,此乃陵墓最璀璨的明珠。四匹12呎高的巨馬以青銅挽具同車體相連。車輪直徑有7呎7吋,六根輪輻間的空隙為實心,以獲得更大的強度。車內站著摩索拉斯王高大的雕像,在他身邊有一女性雕像陪從,或許就在車內,或是在車旁步行,這可能是他深愛的妻子阿特米西亞。戰車群像的四分之一被完全復原,包括摩索拉斯像。此乃一大幸事,因為它是古代最好的人物肖像[6]雕刻品之一。人像有9呎10吋高;女性侍從要矮14吋。假如你現在去觀賞摩索拉斯王的雕像,會見到一張方形的大臉,眼眶深陷、眉毛濃密、嘴形堅毅。臉龐下部被密實的短鬚遮蓋,濃密的頭髮垂至肩膀附近。這張臉龐和這份體態,暗示他是高大、強壯和富於行動的男子。不幸的是,女性雕像已經朽壞。
羅得斯島太陽神巨像
通常認為,巨像的高度是70腕尺,大約相當於105呎。作為比較,紐約自由女神像石質底座以上的部分高151呎。塔內有一道螺旋形階梯通向頂部,如果中世紀傳說不假,頂上有指引船隻入城的烽火。連一份可靠權威的雕塑畫像都沒有流傳至今,古人的敘述又十分模糊,令任何重建的嘗試都徒勞無功。我們只知其材質為黃銅,巨大無比,巧奪天工,贏得了全世界的讚歎和崇敬。
羅得斯島巨像註定不會屹立久長。那片地區地震頻發,雕像完工五十六年後的公元前224年,該島即遭受一次大地震。雕像底部的填石可能不足以承受此等震撼。雕像開裂、前後搖擺、轟然倒塌。各部分在跌落時四分五裂,巨像臥在岩石上,就像一位斷手缺腳的巨人。
都說長城是第八大奇蹟,那前七大都是啥
雕像早已名揚四海,所以人們對其毀壞普遍感到惋惜。馬上就有人提議重建。全希臘各個城市、埃及,甚至敵對的馬其頓,都前來提供協助。有人被派往德爾菲尋求神諭,以明白神祗的意願,但神諭的回答是禁止重建,也許這出自某些反對派的操控。
地震也給羅得斯城造成很大的破壞;船運衰落,繁榮不再,巨大的雕像臥於岩石中無人造訪。三個世紀後,普林尼遊歷該島,黃銅巨人還是俯臥在原處。他驚歎於它的大小,寫道:
曾經立於羅得斯島的太陽神像配得上最高的讚美,這是林都斯人卡雷斯的創造,高度不少於七十腕尺。落成五十六年後,該雕像因地震倒塌,但即便橫臥在地,也能令人遐想驚奇。其拇指幾乎無人能夠環抱,大部分雕像都比它的手指要小。從肢體的斷面可以見到內部無邊的空洞,彷彿幽深的巨口。裡面還能看到數不清的石塊,雕藝家卡雷斯就憑此讓高高屹立的雕像站穩腳跟。
亞歷山德里亞燈塔
阿拉伯人總是喜歡將亞歷山大編入他們的傳說,稱他才是興建者,在選定塔基的材料之前,“他把石頭、磚塊、花崗岩、金、銀、銅、鉛、鐵、玻璃和所有種類的礦物及金屬投入海中,以為測試。……取出查驗後,發覺只有玻璃的重量絲毫未減、品質完好無損。所以就選了玻璃。”阿拉伯人告訴我們,玻璃被塑成承重的底架,燈塔就建於其上。因為城內方尖塔的底座是金屬承重架,所以阿拉伯人可能猜測燈塔的底座也類似。阿拉伯人說燈塔以最堅硬的提佈雷(Tiburite)白石搭建,用融化的鉛水澆築,堅固異常,接縫處無法鬆動。這些可能不假。
古人和阿拉伯人都沒有告訴我們塔基的尺寸;也可能永遠無法獲知。關於高度,各種版本的敘述相互衝突,從四百到六百呎不等。阿拉伯作家伊德里西[3](Idrisi)說:“其高三百腕尺,設三掌長度為一腕尺,那麼相當於一百人疊起來的高度。”也許他離真相併不遠。
現代的燈塔通常如一根直至天穹的圓柱,法羅斯燈塔不同,分好幾段,越往上越小。可以肯定,每一段的形狀各不相同,但所謂構成第一段的三層為六邊形、第二段為正方形、以上皆為圓形的說法只是傳聞。阿拉伯人親見過毫髮未傷的燈塔,稱塔身分四段。第一段為正方形,頂部有一平臺,高121腕尺,大約相當於180呎,可把廣闊的洋麵盡收眼底。平臺上裝點著石柱、欄杆以及大理石雕飾。第二段的高度差不多一樣,為八邊形;頂部也有一平臺,可看到大海更深處。第三段為圓形,仍有平臺位於頂部。第四段為開放式設計,塔峰上的圓頂以高大的青銅柱支撐。圓頂下有一片開放空間,從那裡眺望,
都說長城是第八大奇蹟,那前七大都是啥
燈塔重繪圖
也許能看到方圓一百英里的海面,燈臺、烽火和蔚為奇觀的鏡子就安放於此,給船隻提供指示。內牆上似乎只有一種裝飾,即用於採光的小窗。第一段底部的大理石上刻著一段鐫文,讀來如此:
“托勒密王,獻給諸神和救世主,為水手的福祉。”
以上內容節選自《古代世界七大奇蹟》
都說長城是第八大奇蹟,那前七大都是啥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5352 字。

轉載請註明: 都說長城是第八大奇蹟,那前七大都是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