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區建設鎮虹橋村民宿群一隅。
第十屆中國花博會已然落幕,花博效應則繼續在崇明生態島各個產業領域發酵,錯落成花開海上般美妙的產業新圖景,特別是被花博會“催生”的民宿產業,在新產業圖景裡燦爛奪目。近日,記者走進上海公認的“民宿小鎮”崇明區建設鎮,深入分佈在各村的“花樣民宿”,再一次品味花博會催生“民宿小鎮”背後的動人故事,和民宿經營者們一起暢想世界級生態島民宿產業的美好未來。
治理“五棚”和“催生”民宿群同步推進
崇明區爭取到第十屆中國花博會舉辦權之後展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建設,可謂“軟硬兼施”。花博會主會場代表了硬體設施建設的成果,而以環境綜合整治為目標的治理“五棚”專項行動,無疑是軟體建設成果的代表。所謂治理“五棚”,指的是雞鴨鵝等養殖棚、柴棚、坑棚、看護棚和窩棚,這些棚直接拉低了崇明區生態環境美麗指數,但是,“五棚”不但是鄉村居民現實生活需要,還是農民的生活方式,要根據花博會對環境的高標準治理“五棚”,挑戰之大可想而知。
“建設鎮是崇明區第一個提出驗收並一次性透過驗收的鎮,除了藉助於花博會‘門戶小鎮’的好形勢,還得益於民宿新產業的引領,治理‘五棚’和服務鄉村產業發展有效銜接起來了。”賈全彪說。
記者透過賈全彪瞭解到這個資訊時,他從建設鎮宣傳委員崗位上調任崇明區信訪辦副主任崗位還不到一個月,在建設鎮工作期間,他參與了建設鎮治理“五棚”和“催生”民宿群的全過程。曾經,在他看來,鎮裡把一項攻堅克難的工作和服務產業發展有效聯絡在一起,是智慧,也需要勇氣。如今,站在崇明區信訪工作的角度,他依然堅持他的觀點,即把攻堅克難的任務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鄉村居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滿足感,崇明區的信訪量自然會下降,全區的信訪工作質量會相應得到提升。
據瞭解,2020年7月透過治理“五棚”驗收前,建設鎮在整個過程中累計完成拆除6138戶約7.2萬平方米,清理垃圾8344戶、2.2萬噸。“五棚”和垃圾分佈在42.4平方公里鎮域內,主要是分佈在13個行政村村域及附近的農業生產區,工作量大,涉及人員多,如果單靠行政動員,即便貫徹落實下去了,其間的牴觸對抗、信訪事件也免不了,弄得不好,還會引發群訪事件。
另據瞭解,自2019年11月以來,建設鎮新增民宿130家,形成了245家民宿產業叢集,建設鎮不僅一躍而為上海民宿小鎮,而且,民宿產業在建設鎮鄉村振興中還扮演起了重要角色。785個房間,1354張床位,平時30%週末50%左右的入住率,即便按照一個房間400元計算,產值就非常可觀了,何況還帶動農產品熱銷。
關鍵是,民宿作為新興產業,經營者大多是年輕有思想的村民,治理“五棚”顯然能迅速改變鎮域綜合環境,民宿經營者求之不得,需要“五棚”的是年紀大的村民,是為了方便生活滿足習慣,這是一對矛盾。建設鎮如何把推進民宿產業和治理“五棚”有效銜接在一起呢?
擁有120家民宿的虹橋村黨總支書記黃東帶記者來到村民張小東家。
八十多歲的張小東見到黃東,快步迎上來,親切地打著招呼,隨後,兩人就開始熱聊。這期間記者觀察到,張小東家的三間平房和兩間小矮房身處虹橋村這個美麗的“大花園”裡,前後是綠意盎然的小菜園,隔著一條小河浜是小有名氣的民宿“花鄉堂”。記者不由得展開聯想,如果當時他堅持不讓動柴棚、雞鴨棚,眼前的一切美好顯然無法實現。
去張小東家路上,黃東說,就算沒有“五棚”治理任務,村裡也是要解決張小東宅前屋後髒亂差久拖不決的問題。這次,村裡就是不停地上門做工作,跟他講村子的發展,陪他去看治理好的區域,讓他感受到環境美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
“鄉村環境整治難點不在於村民思想守舊、不講衛生等等,在於是否有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黃東說。
如今,3A級景區虹橋村全域就是個大花園,抱團式發展的民宿產業是花園裡的最受矚目的美景。村民閒置的民宅變美了,村民宅前屋後的小菜園、小花園、小果園變得更有價值了,村民生活在大花園裡,獲得感、幸福感滿滿。
“網格化+微信群”治理護航民宿產業
自2006年建設鎮開出第一家農家樂到如今成為上海民宿第一鎮,民宿經營者和政府治理能力經受了各種考驗。民宿經營者主要經受的是生存和發展的考驗,政府各部門則經受治理現代化的考驗。
“建設鎮民宿產業已經形成了抱團發展的健康模式,今年4月下旬成立鎮民宿協會後,政府引導民宿經營者和村民自治的管理模式也逐漸成熟,這是個好勢頭。”建設鎮黨委書記龔偉說。
因為花博會和民宿產業集聚雙重效應疊加,建設鎮民宿主體結構呈現多樣化特點,特別是引進的個人投資和大企業投資多了。這些民宿各有特色和定位,有以健康為主題的,有以花卉康養為主題的,也有以康復保健、養生美容等大健康產業為特色的精品康養民宿,不同檔次的民宿錯落在村子裡,要實現產業高效運營,最好的模式就是抱團發展,實現經營者自治。
建設鎮245家民宿中,星級精品民宿達到了31家。其中五星級民宿3家,四星級民宿13家,三星級民宿15家。相對於由農家樂改造升級而成為民宿的,這些精品民宿的競爭力顯然要大得多,如果管理不到位,還會出現農家樂起步階段的低價無序競爭問題。但是,不同檔次的民宿如何透過抱團形成有序發展格局,絕對不是一個話題,而是一個產業興旺的課題,可持續發展的課題。
吳忠華和黃東一樣,他們的家人是民宿經營者,又有在村裡任黨支部書記的經歷,去年12月,吳忠華調到了鎮信訪辦。他平靜地告訴記者:“治理‘五棚’時我是富安村黨支部書記,當時各級領導很擔心發生上訪群訪事件,其實村幹部心裡是有底的,因為有虹橋村農家樂聯絡群。”
記者在虹橋村農家樂聯絡群裡看到,群裡共有162位群眾,幾乎每天都有互動,而且,確實就是一個自治的管理群,村幹部第一時間看到經營者提出的問題,鎮、村和經營者三方聯手解決問題,確實能做到小事大事不出村。
而透過黃東,記者發現另一個“自治群”——樂學虹橋,這是個以村民為主的“自治群”,共有204位群眾。相對於農家樂聯絡群,樂學虹橋群所反映的問題更直接、更尖銳。
“大家都看得到問題,如果村裡不及時解決,很快就會激化矛盾,群眾情緒一旦上來,我們就下不來臺了。”黃東笑著說。
吳忠華的平靜和黃東的笑,反映出建設鎮服務型政府各級人員的心態,他們明明知道透過微信群探索治理模式是把“雙刃劍”,弄不好會傷及自身,但是在建設鎮,在民宿產業領域,這把“雙刃劍”已經舞出水平,既能贏得群眾喝彩,又不至於傷及自身。
記者採訪得知,在現有產業、生態的良好基礎上,建設鎮上上下下已經抱成了團,共同塑造“海上花宿”這一品牌,實現花開海上,宿在建設的美好願景。為了這個美好願景,近年來建設鎮不斷完善黨建網格、“微網格+微信群”模式實現共治、自治,效果有目共睹。然而,因為鄉村發展快,建設任務重,信訪工作壓力還是不輕,未來建設鎮將透過什麼措施實現治理願景呢?
“不斷完善網格化管理的同時,努力提高微信群治理效率,我認為這是鄉村治理有效的好模式,要想辦法擴大到多領域,我們會繼續努力。”建設鎮分管政法的黨委副書記施捷如是說。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