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張明海
陳軍的微信朋友圈,有些特別,經常是用藏漢文一起同步來發布資訊。
對此,西藏三乾機械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陳軍解釋說,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讓藏族群眾更方便看到產品資訊、瞭解產品內容,也是“入鄉隨俗”,“學一些藏語和藏文,拉近與藏族群眾之間的距離,”。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四川人,來自綿陽市的陳軍,在西藏已經呆了八年。八年來,他跑遍西藏7個市,足跡超過50多個縣。
吃苦耐勞
用韌勁在西藏紮下根
到西藏打拼,對於陳軍來說,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
“在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過會到西藏來上班。”2013年,因為老鄉的介紹,陳軍來到西藏一房建工程專案做事,“因為專案原因,只呆了很短時間,又回四川了”。
在老鄉的鼓動下,2014年,陳軍再次進藏。這一次,他憑藉踏實肯幹的韌勁,在一家公司幹起了機械銷售。
“近年來,西藏發展速度很快,無論是道路、橋樑,還是公建配套,都是建設非常快的。”陳軍告訴記者,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很快,對於裝載機、挖掘機、壓路機、平地機等機械來說,有很大需求。
入職第三個月,就升至銷售主管;當年年底,擔任銷售經理;第二年,開始擔任銷售總監——憑藉著四川人的“韌勁”,陳軍創下當時所在公司的一個“傳奇”。
苦,是家常便飯。因為西藏各個縣之間,相隔距離都比較遠,經常一跑就是一整天,“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有一次,在林芝出差期間,恰逢雨季,在波密縣附近,前腳剛剛經過,後面就開始塌方滾石,現在想起來都後怕。”陳軍說。
“能吃苦、早睡早起”,這是陳軍對自己樸實的評價。
2020年,憑藉在機械銷售行業多年的經驗,陳軍在日喀則創辦了西藏三乾機械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正式代理江蘇徐工系列機械產品。
“從日喀則出發,目前,我們的公司,已經在西藏7個市成立了分公司,總共有七八十號人,每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陳軍說。
踏山涉水
見證西藏發展鉅變
近年來,西藏的發展鉅變,陳軍感受很深。
“現在派墨公路通車在即,以後從林芝到墨脫只需要4個小時,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陳軍告訴記者,在“全國最後一個通車縣”的墨脫,隨著縣城通路之後,各個鄉鎮的水泥路也開始通起來,群眾不僅出行更方便了,搞建設、謀發展的意願和行動也同步跟上了。
“很多老百姓,都開始搞起了旅遊,來增加自身的收入。”陳軍自豪地告訴記者,很多地方的建設,都留下了他們的裝載機、挖掘機身影。
在阿里,一個名叫旦增次旺的21歲小夥子給陳軍留下深刻印象。旦增次旺身體有殘疾,行動不便,但是他腦袋靈活,有一種“想要透過自己雙手來掙錢”的願望。在親戚朋友的幫忙下,這名小夥子湊了一筆錢,準備買一臺裝載機來出租增加收入。
“瞭解到他的具體情況後,我們以低於成本價的方式賣給了他,為此,阿里殘疾人聯合會還專門給我們送了錦旗。”陳軍說。
在陳軍的團隊裡,有一個小夥子叫尼瑪頓珠。“當時,是一名漢族駐村幹部給我講,村裡有個小夥子,雖然沒文化,但是人很聰明,家裡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想找一份工作。”陳軍回憶說。
工作三年後,尼瑪頓珠不僅每個月可以掙得1萬多元收入,改變了家裡的經濟狀況,“還談起了戀愛,正準備結婚”。
“西藏的富民政策非常好,除了交通等基礎設施外,房屋水電氣等民生工程也是做得非常好,老百姓是實實在在享受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作為一名見證者,陳軍的感受很深。
川藏鐵路的建設,將進一步拉近西藏與兄弟省市之間的聯絡。“這讓大家看到更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對西藏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陳軍告訴記者。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