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水城”流淌運河文脈 沿線遺產保護與傳承並重

“江北水城”流淌運河文脈 沿線遺產保護與傳承並重

京杭大運河會通河臨清段。趙曉攝

中新網聊城9月1日電 (趙曉)結構精巧的鰲頭磯、深受運河文化薰陶的光嶽樓、全國僅存的運河鈔關……京杭大運河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給“江北水城”山東聊城留下諸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位於漳衛河與古運河交匯處的臨清,更是依河而生、因河而興,並在當下堅持保護與傳承並重,對運河沿線文化遺產進行資源整合、業態結合、文旅融合,讓其重新煥發時代生機。

“江北水城”流淌運河文脈 沿線遺產保護與傳承並重

媒體記者走進臨清運河鈔關採訪。趙曉 攝

2014年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申遺成功,會通河臨清段、運河鈔關成為重要節點。記者近日跟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文旅融合集中宣傳媒體採風活動,走進素有“繁華壓兩京”“富庶甲齊郡”美譽的聊城臨清。

“江北水城”流淌運河文脈 沿線遺產保護與傳承並重

媒體記者到臨清市博物館參觀採訪,圖為館內展出的臨清貢磚。趙曉 攝

記者在運河鈔關看到,這裡仍有部分儲存較為完好的原鈔關官員住宅,建築多為青色灰瓦屋面。據瞭解,該運河鈔關是大運河沿線唯一現存的一處鈔關遺址,曾居中國“八大鈔關”之首。臨清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朱峰介紹說,該市計劃把鈔關片區劃分為歷史展示區、居住改善區、酒店民俗生活區等部分,透過營造、展演、闡釋等方法,實現世界文化遺產惠及廣大民眾的目的,並將採用凝練文化傳統、彰顯地域特色、營造空間環境、植入精品業態等方式,進一步發掘運河文化。

“江北水城”流淌運河文脈 沿線遺產保護與傳承並重

臨清貢磚燒製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趙慶安向媒體記者介紹了貢磚製作工序。 趙曉 攝

為讓運河文化與旅遊更好地融合發展,臨清市既注重文物古建的修繕保護,又著力推動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我們正在推進運河鈔關、鰲頭磯、舍利塔等文化遺產的展覽展示工作,透過文化的展覽展示,不斷完善文物單位的旅遊功能。”朱峰說,該市還對元、明兩段運河河道進行環境整治,實施河道兩岸綠化、橋閘修繕等工程,初步建成集自然、歷史、人文與一體的運河遺址公園。

走進臨清魏家灣貢磚文化傳播展示基地,臨清貢磚燒製技藝市級非遺傳承人趙慶安向記者介紹了貢磚的10餘道製作工序。明清時期,貢磚透過漕運抵達京師,用於建造皇家建築。趙慶安師從父親,不僅傳承了這項技藝,還勇於創新,結合磚雕藝術,讓臨清貢磚以嶄新的形式融入現代生活。“目前,臨清貢磚不僅與故宮再續‘情緣’,成為故宮古建修繕的獨特用品,還藉助研學遊、科普體驗等形式,進一步擴大知名度,幫助更多村民就業增收。”

“江北水城”流淌運河文脈 沿線遺產保護與傳承並重

以運河文化為內涵的臨清宛園,開展非遺入園活動。趙曉 攝

以運河文化為內涵的臨清宛園,則透過開展非遺入園活動,深挖運河古城的文化底蘊。臨清市文化館館長劉亞婷告訴記者,當地旅遊景區探索與非遺融合的路徑,豐富提升景區文化內涵和業態。以臨清非遺文化展示和體驗為主題,駕鼓、龍燈、麵塑、古箏、武術、京劇等眾多非遺專案亮相景區,供遊客參觀、體驗、購買,增強體驗性、娛樂性,帶動文旅融合。

“江北水城”流淌運河文脈 沿線遺產保護與傳承並重

  金氏古箏傳承人在宛園景區內表演。 趙曉 攝

朱峰表示,在大運河文化主題引領下,臨清市下一步將充分整合優質資源,做到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繼續加大運河沿線遺產整體保護傳承,把保護遺產放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第一位,同時系統深入挖掘運河文化價值,打造大運河文旅品牌。”(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19 字。

轉載請註明: “江北水城”流淌運河文脈 沿線遺產保護與傳承並重 - 楠木軒